郭佳冰
摘 要:作前指導階段是寫作中的準備階段。實施有效的作前指導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寫作狀態(tài),完成寫作任務。但是從目前來看,小學中年級作文指導中的作前指導效果并不突出,存在把握不當、貪多、求快、次數少、無個性等問題。所以,要想提升小學中年級學生的作文水平,教師需要了解作前指導問題,并根據作前指導問題提出優(yōu)化建議,給予中年級學生更有效的作前指導,讓作前指導真正成為助力學生作文水平提升的助推器。
關鍵詞:作前指導;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寫作水平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7-009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49
作文能力是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外在顯現(xiàn)。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幫助學生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是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任務。
一、作前指導及其內容
(一)概念
作文寫作過程是一個集思考謀劃、實踐寫作、修改潤飾于一體的綜合性語言訓練活動和創(chuàng)造性觀點表達活動。思考謀劃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在正式寫作之前必須經歷的環(huán)節(jié),而指導學生進行思考謀劃的過程就是作前指導過程。它是一個出現(xiàn)在學生正式寫作之前的指導性活動,也是教師輔助學生完成文本寫作任務的過程。但它不是一個教師代替學生寫作構思的過程。
(二)內容
就小學中年級的學生而言,作前指導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明確主題。每個作文寫作活動都有自己的寫作主題,幫助學生明確作文寫作主題,是對小學中年級學生進行作前指導的基礎。只有明確了寫作主題,學生才會清楚“需要寫什么”“可以寫什么”,才能有目的地調動個人的寫作經驗、寫作素材。
2.激發(fā)情感?!段男牡颀垺酚醒裕骸扒閯樱o才發(fā)?!薄扒閯印笔恰稗o發(fā)”的前提,情感引導是作前指導中的重點內容。在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中,如果不能引發(fā)學生對寫作的期待,不能讓學生產生傾吐的欲望,那么學生是無法寫出真正的好作文的。因此,在對中年級學生進行作前指導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學生害怕寫、無興趣寫的問題,以合理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激情,讓他們在情感的驅動下寫作,寫出真情實感。
3.搜集材料。文本的寫作過程是對寫作材料的創(chuàng)造性加工過程,搜集寫作材料是學生進行材料加工的前提。因此,在小學中年級語文作前指導過程中,教師應以寫作主題為寫作引導核心,選擇適宜的引導方法,喚醒學生的生活記憶和知識記憶,幫助學生明確素材使用方向。有效拓展學生的寫作視野,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話可說,提升作文的充實性。
4.寫法指導。中年級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不強,在面對作文這一大部頭的語言組織訓練活動時,如果不教授學生一定的寫作技巧,他們很難將作文寫得清楚明白。因此,在中年級語文作前指導過程中,必要的寫法指導是必不可少的。最常見的寫法指導活動,包括以例文分析帶出的寫法指導和直接教學作文寫作方法兩種。指導內容不限,可以是對順序寫作的教學等基礎性內容,也可以是對班級寫作中存在的問題的糾正等個性化內容。
二、小學中年級語文作前指導中存在的問題
作前指導對作文寫作的促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具體的作文指導實踐中,中年級語文教師卻并未將作前指導對學生寫作的促進作用較好地發(fā)揮出來。
(一)意識淡薄,作前無指導或少指導
在中年級作文指導實踐中,部分教師的作前指導意識淡薄。他們有的沒有意識到作前指導的重要性,極少組織作前指導活動;有的過分追求自由作文,刻意弱化作前指導;有的甚至因為害怕作前指導會“束縛”學生的思想,而直接省略該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直接動筆寫作。而在作前無指導或少指導的情況下,學生的身心處于一種迷茫的狀態(tài),不知道寫什么,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寫。這不僅達不到“自由作文”的效果,反而會影響學生作文能力的提升,讓學生陷入害怕寫作或胡亂寫作的錯誤寫作狀態(tài)之中。
(二)把握不當,作前指導籠統(tǒng)、粗略
作前指導應該是細致的、具體的。只有細致化、具體化的作前指導才能真正“導”進學生心里。但是,目前大部分中年級語文教師在進行作前指導時比較粗略和籠統(tǒng),他們能夠指出作文思考的方向,但卻不會提出具體性的思考要求。比如,在指導“我的植物朋友”主題寫作過程中,某教師給學生的作前指導是先觀察,后寫作。觀察要求是:認真、仔細。這就是一個是很典型的籠統(tǒng)指導、粗略指導案例。在這樣的指導下,學生雖然知道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但是卻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到認真、仔細,在對植物進行觀察的過程中也就很難做到認真、仔細了。所以,可以說這一作前指導的指導效果微乎其微。
(三)忽略個性,作前指導“一刀切”
學生是個性化的、發(fā)展中的人。在面對不同的寫作主題時,學生的素材累積量和表達欲望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寫作階段中,同一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是不同的。但是,在對學生進行作前指導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是以“一概而論”或“一刀切”的方式推進的,他們沒有考慮每個學生的不同特性,不能給予學生個性化的寫作引導。比如,在同一寫作過程中,有的學生可能一節(jié)課就寫出三五百個字,但有的學生卻半節(jié)課也擠不出一句話來。但教師卻對所有的學生進行同樣的作前指導,會寫的學生覺得無聊,不會寫的學生還是不會寫。
(四)貪多、求快,作前指導無深度
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是教師在作前指導過程中必須明確的教學前提。因此,在對中年級學生進行寫作指導的過程中,沒有必要面面俱到,一股腦兒地把所有寫作技巧都告訴學生。因為,面面俱到的作前指導不僅達不到想要的寫作引導效果,反而會讓學生產生一種寫作太難的感覺,影響學生寫作興趣、寫作水平的提升。但目前小學中年級的作前指導現(xiàn)實恰恰與寫作指導要求相反,教師在作前指導中,心態(tài)浮躁,貪多、求快,幾乎每次練習都面面俱到、無側重點。這便導致了作前指導的泛化、淺化問題,影響了學生的深入學習。明確各個作前指導下的重點內容,有計劃地傳授作文寫作技巧,系統(tǒng)化地推進作前指導活動,作前指導的價值才能得到較好的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