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浪
摘 要:立德樹人是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近年來,國家始終強調教育教學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對此教師要樹立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將其滲透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語文學科作為一項重要的科目,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挖掘語文學科中的德育因素,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文章主要探討了立德樹人理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學語文;立德樹人;應用策略
一、 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教學的不斷發(fā)展,對語文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立德樹人是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因此,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樹立立德樹人的理念,將其滲透在語文學科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人生觀、世界觀,形成正確的“三觀”,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二、 立德樹人的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教育事業(yè)重視程度不斷加深,并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務,尤其強調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對此,教育工作者要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樹立正確的立德樹人理念,加強德育工作在各學科教學中的有效滲透,不斷提高教育教學實效性,促進學生價值觀念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的人才。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可以更好地開展民族精神以及時代精神教育,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廣大青少年更好地認識民族精神以及時代精神,并由此產生普遍認同感,幫助學生在心底構筑強大的道德支撐,這對廣大青少年的人生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而學科教學與德育教育是密不可分,需要同步進行,既要促進廣大青少年知識的增長,也要促進廣大青少年素質的增長,使得學生塑造健全人格,引導廣大青少年更好地成長成才。
實際上,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是德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應承擔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為了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強化自身的德育意識,并且要提升自身的育人能力,構建高素質的德育人才隊伍。各類學校也應重視對教育工作者的培養(yǎng)力度,使得各科教育工作者在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基礎之上,確立“立德樹人”的職業(yè)理解和操守,教育工作者之間應進行互動與交流,實現共同進步,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 堅持“立德樹人”教育原則
“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提出,既符合教育本質要求,也符合教育規(guī)律和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堅持“立德樹人”教育,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一)立師德、鑄師魂
立德樹人具體是指通過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促進廣大青少年全面發(fā)展。想要達到上述目標,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德行,堅持熔鑄師魄。
(二)堅持德育為先
教師在開展一切活動時,必須德育為先,并將其滲透到教育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當中,構建完整德育系統(tǒng)。為了加強德育效果,還應對德育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并且不斷優(yōu)化和豐富德育內容,使得德育活動的開展能夠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保證德育工作的效果,使得德育工作獲得實效性。
(三)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堅持“立德樹人”教育,要做到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促進學生各方面協(xié)調發(fā)展,實現學生的終身發(fā)展。
(四)塑造學生健全人格
“立德樹人”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對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關注,注重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針對有需求的學生給予幫助,尤其是特殊群體的學生,教師要加強對其的關懷,增加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以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氛圍,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堅持公平公正教育
“立德樹人”要求教師應公平公正對待所有的孩子,要樹立“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的教育理想,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為孩子提供公平公正的教育環(huán)境,遵循教育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明確每個學生的實際需求,結合不同學生的智力水平、家庭背景以及性格志向,通過針對性的策略,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得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相應的成功。
四、 立德樹人理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問題分析
語文學科本身就具有德育功能,因此,教師樹立立德樹人理念,符合語文學科課程教學特點。在國家的大力倡導下,立德樹人理念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應用得越來越廣泛,并取得了一定的實效性。但是從目前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來看,仍然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未真正樹立立德樹人理念
國家已經明確提出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但是我國主要以應試教育為主,學生家長對學習成績都比較關注,教師也將重點放在了知識教學上。雖然教師也認識到了德育教育工作開展的重要性,但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對德育教育的開展還比較少,教師沒有將立德樹人理念真正地滲透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因此也無法充分發(fā)揮初中語文的德育功能,不利于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
(二)采用的德育教育模式較為落后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德育教育工作的滲透還存在教育模式落后的問題。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都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很少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在講解德育知識時,往往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不高,這樣就導致課堂教學效果較差,無法獲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不利影響。
(三)未充分結合學生實際需求
基于立德樹人理念,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過程中,還應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以此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加強立德樹人理念在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度不高,對學生的實際需求了解得不夠充分,這樣就導致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德育的開展缺乏針對性,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導致初中語文德育效果滲透得較差,無法充分發(fā)揮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