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摘要:美術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與鑒賞能力,對于素質教育也有重要的意義。但中學階段繁重的課業(yè)安排和高考的升學壓力使得學生對于美術提不起興趣,美術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如何引導中學生在繁重的學業(yè)壓力下,受到美的熏陶,領會藝術的魅力,是美術教師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中學;美術課堂;導課藝術;原則;方法
美術課堂導入,顧名思義,是指美術教師依據科目所固有的特質以及學生各方面實際狀況等諸多方位的因素,通過設計、運用某些恰當且藝術的方式、方法,把學生引進一種美術課堂氛圍,從而達到良好的美育效果。中學生正處于對未知世界充滿了渴望的階段,若想激起他們的好奇心,那么導入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
一、美術課堂導入的原則
美術課堂導入具備特定的原則,新課的導入好似一塊敲門磚,它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將其有效引進課堂情境之中。美術課堂導入總的原則要符合客觀教學,要滿足學生實際心理特征,力求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熱愛、學習的興趣。
1.目的性、針對性原則。確定目標是上好美術導課環(huán)節(jié)的首要前提。課堂導入要兼顧教學實質和學生特點。在設計導課環(huán)節(jié)之時,要做到萬變不離其宗,密切結合教學實際,不能同教學內容分離。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在藝術等方面的興趣程度的差異。唯有將興趣融入導課的設計中,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直觀性、啟發(fā)性原則。視覺直觀和啟發(fā)性是美術教學中廣泛應用的兩個基本原則,在整個教學體系中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師能夠實施并加以整合,就能更好地實現(xiàn)美術教學目標。頭腦風暴,是課堂教學的一大不確定性因素。倘若教師無法做到“于課伊始,產生趣味”,那想要達到其預設的教學效果就很難達到。因此,教師應運用激勵性教學手法,促使學生產生思維風暴,輕松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熱忱。
3.簡潔性、關聯(lián)性原則。由于課堂時間緊迫、稍縱即逝,所以導入過程應簡潔有力,不能舍本而逐末,時間過長就會喧賓奪主,從而影響美術教學效果。在相對較短時間內,用更精練的語言達到預期的目的,這樣才能稱之為合格的導課。教師的導入方法眾多,但要想引入新課程,就必須與新課程相關聯(lián),那些與新知識沒有直接必然聯(lián)系的,即使是再有趣的線索也是無用的。
4.趣味性、藝術性原則。良好的開端是步入成功課堂的通行證,教師巧妙地設計趣味性導入,常常能起到一箭雙雕、一舉多得的教學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某人對某事或某物興趣濃厚,那么他就會仔細觀察,此時,思維活動也會更加頻繁,卓有成效。在導入新課的過程中,教師如發(fā)現(xiàn)學生趣味漸濃,再加以引導,便能輕而易舉達到立竿見影的教學效果。充滿藝術氣息的美術課堂導入,既能喚起學生學習美術的強烈動機,又能激起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還能啟迪其藝術思維。
導入新課不僅是一門技術活兒,還是教師展示其各方面綜合才藝的重要窗口。作為現(xiàn)代美術教師,要不斷地去更新教學觀念、挖掘教材、找準切入點,積極合理地運用好新課導入這一教學藝術,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生實現(xiàn)“樂學”的夢想。遵循美術導課原則是優(yōu)秀的美術課堂教學設計的前提。
二、美術課堂導入的方法
美術課堂導入的形式五花八門、變化多樣,教師可以根據美術課型的特征或者教師本人的專業(yè)、特長等多方面因素,自由、巧妙地選擇最合適的課堂導入方法。最適合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下面結合具體的中學美術課程,簡要談談幾種不同的導課形式在不同的教學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非凡魅力。
1.利用談話導入。談話法考驗的是教師課堂導入的真功夫,處處穿插著對教師綜合素養(yǎng)的強大考驗。利用談話,能縮小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從教師的談話中受到啟發(fā),從而思維變得活躍,可以迅速找到創(chuàng)作靈感,創(chuàng)作出精彩的作品。例如:《關注你、我、他》一課,筆者在中學掛職授課期間有過這樣的教學經歷,當時這節(jié)課正好在期中考試后不久,課上筆者問學生:“老師對你們每個人的考試成績是不是都很滿意???”學生的回答是:“不是的,老師很生氣!”筆者又問:“可以用一個詞描述一下嗎?”學生說法很多,其中有“火冒三丈”一詞,這可以形成一幅形象的畫面。可以在畫面內容上畫出教師生氣的原因(0分試卷)以及教師生氣時的狀態(tài)(火冒三丈),還可以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見解與豐富的想象力,在教師頭頂冒火的地方加了幾個正在架火烤魚、烤肉串的小人兒。不僅交代了前因后果,而且畫面內容豐富、想象力十足,能夠很好地將教學目標落實到畫面創(chuàng)作之中。試想在該課的導課環(huán)節(jié),如果教師省略了之前與學生的那段對話,還能夠得到如此效果嗎?
2.多媒體欣賞導入。優(yōu)秀的、功能齊全的多媒體設備,已成為學校的標配。積極、合理地運用多媒體,不僅能使新課的導入達到最優(yōu)化,還能節(jié)省情境設置和引入的時間。豐富、直觀的教學課件,更可以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和諧的情境,讓學生仿若設身處地一般,與教學內容合二為一,從而產生強烈的共情效果。若是將多媒體特有的性能完美發(fā)揮,可以使導入變得更加順其自然。利用多媒體教學,是以美術的形象性特點為依據,學生有所觀,才能有所想,從而可以輕易實現(xiàn)該課的教學目標。
3.創(chuàng)編游戲導入?;顫姟⒑脛邮呛⒆觽兊奶煨?,而游戲,則永遠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活動。游戲教學,符合當下科學的教育思想,力求把學習變苦為樂,實現(xiàn)學生從被迫到積極的一個學習狀態(tài)的轉化。如果教師能把教學活動轉化為一個有結果的游戲過程,那么,這樣的游戲就不僅僅是承載興趣那么簡單了。當身處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游戲情境之中,學生心態(tài)輕松,課堂氛圍良好,那么邊玩邊學,也就不再是不可能了。
其他的導入方法還有很多,如創(chuàng)設問題導入、講故事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等,這些方法的運用要因勢利導,根據具體的課程來設置。導入有法,但無定法,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高超的教學藝術,引領學生在不知不覺的快樂情境中走進美術殿堂,并在其中愉快地暢游。
三、結語
心理學中把“好的開始”稱為人際關系中的“首因效應”,而“好的結尾”被稱為“近因效應”,第一印象,往往會在彼此的頭腦中產生并盤踞核心位置。第一次與導課內容接觸時,學生的印象較為深刻,而這第一印象作用也最為強大。美術課堂導入,其目的就在于闡發(fā)宗旨、說明意思,為教學找準目標。導入無定法,觸類可旁通,這樣充滿吸引力、生命力的課堂,可以為一節(jié)課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精彩的導課,如同指路牌,能給予學生系統(tǒng)的引導和指導,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循序漸進地把他們領進思維的藝術殿堂。
參考文獻
嚴及第.美術課堂導入藝術管窺[J].成才之路,2011(28):70-71.
浦江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