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明
摘要:燈謎對于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是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體現(xiàn),它所涵蓋的內(nèi)容非常廣泛,是知識性和思想性的統(tǒng)一體,是人們描述事物又一種委婉的表達方式,其本身發(fā)揮的作用是很大的。語文課堂把燈謎引入到教學過程中,一定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文學的素養(yǎng),大大提升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燈謎;理由
燈謎的猜制是一種具有很強文化色彩的活動,燈謎所寫的內(nèi)容是一個人文化內(nèi)涵的體現(xiàn),只有文化底蘊豐富的人才能寫出好的燈謎。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融入燈謎,這種教學的方式學生一定喜聞樂見。燈謎具有一定的神秘性,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而這一全新的教學模式需要我們語文老師進行探索,在實踐中進行經(jīng)驗的總結。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引入燈謎的理由是什么呢?
一、燈謎的設計具有多向性
對于謎面的設計,設計者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圍繞著謎底這一主題進行思考,最終完成設計的過程。燈謎就像是思維的階梯,讓猜謎者一步步進入謎面的設計當中,每走一步都要有一個結果出來,最后把整個的結合起來就是謎底,具有很強的神秘感。
在新課改的前提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大綱對學生的要求也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要求在學到語文知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能力,而燈謎本身具有這一特性,是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完美體現(xiàn)。而對于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燈謎的學習,而且對燈謎還得精挑細選,為學生選擇有意義的燈謎,正確地對學生進行指引,讓燈謎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鍛煉學生從多方面思考問題,全方位地學習。如教學古詩《村晚》中“短笛無腔信口吹”通過別解很快地猜出謎底:管道通風。學生猜燈謎核心是求異思維,而求異思維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一個重要方面,這正是學生所需要的。
二、燈謎的形式具有趣味性
對于小學生來說,對新鮮的事物都存有一定的好奇心,而燈謎對學生的吸引力必定很強,因為燈謎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讓學生在猜謎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入燈謎,學生如果能夠猜出燈謎,就會有茅塞頓開之感,會喜出望外地享受猜謎的過程。這一過程正好符合教學的要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進行學習,全身心地都投入到學習中來,充分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提高學習的效率。而燈謎本身就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又能夠把各種形式都融入其中,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充分感受其中的神奇和奧妙,讓學生不由自主地轉入到學習中,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埋下伏筆。譬如教學《草船借箭》時,用燈謎“鑿壁借光(猜一人名)孔明”導入課文,學生就會興趣盎然。趣味性的學習能緩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緊張和壓力,使語文的學習充滿樂趣。
三、燈謎的知識具有綜合性
燈謎雖然謎面上表現(xiàn)出的文字內(nèi)容很少,但其中包含的內(nèi)容卻很豐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即燈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燈謎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了解書本以外更多的知識,積累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提高自己寫作的質(zhì)量。
作為語文老師,要不斷地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可從教學的方式上進行教學的改革,比單純地從教學本身進行改進要有效得多,多種教學的方式對小學生來說更具有吸引力,營造課堂樂學的氛圍,讓學生在各種有效的情境下進行知識的學習。在語文教學中燈謎的融入就是很好的方法,更好地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例如,在教學《猴王出世》尾聲,出示燈謎“長度好像是三尺(《西游記》人物一)如來”,那孫悟空大鬧天宮后,被如來佛壓在了五指山下的故事呼之欲出,擴大了知識信息。燈謎本身的內(nèi)容具有綜合性,還可以和其它的學科進行結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通過學習可以接觸到多個學科,了解到新的知識信息,讓學科之間互相進步。
四、燈謎的內(nèi)涵具有文雅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體系中,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僅讓學生學到語文的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品格和思想,發(fā)揮語文育人的功能。對小學生來說,從小就具有良好的道德和優(yōu)秀的品格至關重要,對學生以后的生活和學習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好的品格是一個人生存的基礎。
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道德品格,語文教學功不可沒。燈謎中正好包含這方面的內(nèi)容,有《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等具有教育意義的燈謎,正是學生所需要的,那些道德格言和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禮貌用語,都可以對學生進行思想的熏陶,是寓教于樂的表現(xiàn)形式,正是課改的體現(xiàn)。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開展燈謎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這一活動的開展不僅在理論上具有一定的意義,而且在實踐上也具有操作的可行性。這是結合學生的根本情況而進行的,因為現(xiàn)在小學語文的書本上,也會出現(xiàn)一些謎語和燈謎的習題,讓學生來完成,就是學生課外的讀物上,也會出現(xiàn)這樣的習題。這些都是燈謎具有文雅性的體現(xiàn),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教學發(fā)揮其最大的作用。比如,學習《慈母情深》一文,為了讓學生更深體會母親對子女無私的愛,懂得必須對母親常懷有感恩之心,出示燈謎:慈愛當感恩(節(jié)日一)母親節(jié)。這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思想得到最好的洗禮、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學生變得溫文爾雅。
燈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是很有作用的,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是很有幫助的,是新課改教學的體現(xiàn),具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所以,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開展燈謎活動,增加語文課堂的趣味性,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樂在其中,成長在其中,成功在其中,為更好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做鋪墊。
參考文獻:
[1] 申志杰. 借助燈謎給力語文--淺析在語文教學中引入燈謎的理由[J]. 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2):35-37.
[2] 吳月芳. 引入燈謎,提升語文素養(yǎng)[J]. 江西教育,2018(15):47.
蘇州市吳江區(qū)平望實驗小學 21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