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婷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所以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以新穎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初中生物一直是教學中的難點,對于大部分初中生說其內容比較枯燥,理解起來也有很大的難度,所以改變教學策略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意義入手,提出了幾點改善初中生物教學狀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措施。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初中是學生初次接觸生物知識的階段,由于其理解難度大,涵蓋的知識面廣,為學生的學習增加了難度,如果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下,不僅不利于知識的接收,還會大大降低教師的教學效率,從而阻礙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新型教學模式下,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改變之前沉悶的學習氛圍,這樣才能推動學生自主加入到教學活動中,從而促使其擁有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意義
自主學習和被動學習是兩種相對的學習狀態(tài),要想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就要保證學生可以積極自主地學習生物知識。在生物教學中,理論與實驗并重,所以學生要學習的知識點比較多,而且難度也比較大,如果只是被動地學習,會加大教學難度,難以達到真正的教學目的。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通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還能挖掘其學習方面的潛能,從而推動其全面發(fā)展。所以教師要重視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激發(fā)其學習上的興趣,并且為其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其有意識地探究知識,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二、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一)合理運用教學方法,產生學習動力
長期以來生物都不是作為最終考試科目存在的,所以有些學生缺乏對生物學科的重視,其學習動力和積極性也不高。要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這才是自主學習的關鍵,也是教師應該關注的方面。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針對其興趣進行專門培養(yǎng),同時還要改變其學習的態(tài)度,認識到學習生物的目的,雖然其不是中考科目,但是在日常生活和以后的學習中,可以發(fā)揮重大作用。為此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通過多元化的形式激發(fā)其學習的動力,從而更好地開展自主學習。
比如,在學習《血流的管道──血管》這節(jié)生物知識時,通常情況下教師都是通過文字或者圖片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或者是讓學生通過顯微鏡認識血管。這樣不僅實現了學生對血管結構功能的學習,還使其擁有了認識和區(qū)分三種血管的能力,通過實驗教學的開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也促進了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但是要想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可以以視頻的方式,讓學生全面認識和牢牢掌握血管知識?,F階段的生物教學中,通過多媒體開展實驗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對學生有著極高的吸引力,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加強問題引導,調動學習興趣
生物知識體系十分龐大,其中還涵蓋著許多抽象性的知識概念,如果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沉悶的課堂氛圍中,不僅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會給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增加難度。為了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增強生物課堂教學效率,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相關的生物問題,以此來引發(fā)學生思考,使其可以主動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從而挖掘出深層的知識點。在初中生物教學中,以問題引導學生,是當前比較受歡迎的教學形式,拉近了學生與生物知識的距離,調動了其學習的興趣,擁有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比如,關于《消化和吸引》這節(jié)知識點,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出幾個簡單的問題,人們咀嚼饅頭時都發(fā)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食物會變甜?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的東西,與學生的認知有著強烈的聯系,通過這些簡單問題的提問,可以引入教學主題,達到思維的熱身,從而讓學生對這節(jié)課產生了興趣。另外,為了實現對知識的進一步探究,教師可以利用實驗讓學生探究唾液濃度對淀粉分解的作用,并向學生提問溫度不同對實驗會造成哪些影響。由于初中生對生物知識的了解非常有限,所以要通過必要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使其擁有正確的解決思路,從而全面認識和了解生物知識。
(三)通過小組合作,加強知識理解
理科性質的學科通常都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需要學生擁有很強的實踐能力,這也是生物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所以教師不僅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要通過豐富的生物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其真正的加入到教學活動,在反復實驗過程中,懂得各個知識點,有些實驗對初中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依靠自身的力量無法快速高效地完成,這時就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加強對知識的探討和研究,并實現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和評價。
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能得到提升,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推動了他們綜合發(fā)展。比如,在學習“動植物細胞”知識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學習顯微鏡的操作,并逐一練習,然后再讓學生進行實際觀察。觀察動植物細胞時,需要學生擁有一定的細心和耐心,把繁瑣的步驟可以一步一步完成。這節(jié)課程中需要學生理解和記憶的知識點比較多、比較雜,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實驗教學,降低了學生的抵觸心理,達到了互幫互助的效果。
結束語
根據現階段的教育理念要求,在學科教育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這也是當前教學的重點內容。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采取相應的策略,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等為主,讓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教學,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做出貢獻。同時教師還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根本上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進而產生學習的動力。
參考文獻
[1]袁敏.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35):95-96.
[2]張靜.淺析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08):32-33.
德陽三中 6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