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民群眾文化教育作為我國文化教育體系的重要不可組成的一部分,是我們構建一個和諧社會,提高我國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學技術文化素質的重要教育手段。在迎接新的歷史背景下,面對新的歷史任務,如何切實加強人民群眾基層文化隊伍建設,促進各項文明均衡發(fā)展,這是人民群眾基層文化建設工作者應認真思考的重要實際問題。本文主要重點分析了當前人民群眾基層文化的基本發(fā)展現狀,找出了制約探討了人民群眾基層文化隊伍建設的整體發(fā)展創(chuàng)新途徑。
關鍵詞:群眾文化建設;群眾文化現狀;發(fā)展途徑
群眾文化社會是將人民作為活動的主體,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民知識生產需求發(fā)展為主要活動目的的一種文化社會活動。隨著市場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人均生活消費水平持續(xù)走高,群眾傳播文化娛樂結構逐漸走向多元化,傳播娛樂活動隊伍也日益不斷擴大,現有的現代群眾傳播文化娛樂活動難以完全滿足現代人們日益多樣化的娛樂需求。因此,在面對新的社會大背景下,政府和各文化部門和地方文化館必須高度重視人民群眾思想文化隊伍建設,優(yōu)選有效發(fā)展策略。
一、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現狀
(一)黨的群眾路線文化領導隊伍和企業(yè)團隊精神建設基礎薄弱,人員素質不高
1.文化服務人員專業(yè)水準不一,不利于協助群眾文化的開展。
2.文化團隊的專業(yè)素養(yǎng)有待提升,以便更好的服務于群眾文化的建設。
3.業(yè)余文化團隊的文化素養(yǎng)更不能跟上群眾文化建設的步伐,極不利于人民群眾群眾文化的建設與傳播。
(二)群眾文化場地不受重視
群眾文化建設僅僅考慮人民群眾精神的因素,而忽視了人民群眾開展群眾文化的場所建設,這嚴重制約了群眾文化在人民群眾中的發(fā)展進程。
二、制約基層群眾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一)文化活動過于形式化和單一化
如今,政府或是民間自發(fā)的群眾文化活動只是簡單的走形式,沒有實質性推動與發(fā)展群眾文化,這是因為缺乏政策引導性和文化親民性,一些文化活動組織形式較為單一,缺乏基層文化宣傳產品的有效供給,同時一些文化活動組織程序比較復雜,導致農村基層人民群眾參與農村文化宣傳活動的熱情大幅度的降低,基層管理團隊應該因地因時因風俗制定出適合該地基層群眾的文化宣傳活動流程,讓基層群眾都能參與其中,并享受文化活動帶給自己的文化熏陶。
(二)中央地方人民政府對推動基層人民群眾重視文化事業(yè)建設的財政資金投入能力不足
由于目前我國農村城鄉(xiāng)之間收入差距較大,在一些社會經濟較為落后的農村地區(qū),文化物質生活十分嚴重匱乏。與此同時,地方政府對農村的文化資金投入明顯不足,導致一些精神文化宣傳活動往往無法正常順利開展。政府的文化資金投入對基層人民群眾公益文化事業(yè)建設發(fā)展具有重要帶動影響,不同地方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政府對不同地方的文化資金投入支持力度也會相應有所不同。
三、群眾文化建設的發(fā)展途徑
(一)抓好組織工作,加強群眾文化管理
面對豐富多樣、日新月異的人民群眾基層文化教育活動,作為人民群眾基層文化教育工作者,必須從大眾的文化需求出發(fā),實事求是地將一些群眾文化活動進行規(guī)范化,讓群眾文化活動能夠順應時代潮流的發(fā)展。首先,要加強老百姓的活動場地建設。活動重點場地是基層群眾民俗文化宣傳活動的重要宣傳載體,城市基層群眾民俗文化宣傳活動要以農村社區(qū)為基本活動中心,建立與健全一個實用高效的人民群眾文化財產服務體系,讓其最大程度上服務于人民群眾公共文化生活。其次,從實際出發(fā),統籌結合。一方面要切實研究當地的文化,總結歸納出其文化中精髓,為打造地方群眾文化精品奠定基礎。另一方面,要充分結合實際促使傳統優(yōu)秀文化各具特色,加大人民群眾傳統文化教育宣傳,豐富人民群眾的社會精神物質文化財產生活。
(二)堅持以人為本,培養(yǎng)文藝骨干隊伍
群眾文化的發(fā)展傳承乃至發(fā)展成就離不開基層人民群眾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團隊的艱苦付出和大力支持,面對日趨復雜的群眾文化工作,僅依靠文化館少數文化骨干是難以達到其目的,滿足其工作需要。因此,政府和各文化部門和各級群眾文化活動場館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發(fā)展理念,加強人民群眾傳統文化宣傳工作骨干人才隊伍體系建設,大力教育與培養(yǎng)人民群眾傳統文化工作骨干人才隊伍,充分發(fā)揮他們在群眾文化繁榮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骨干作用,以積極帶動人民群眾舉辦文化節(jié)為載體,促進人民群眾傳統文化宣傳活動健康有序地持續(xù)開展。
(三)不斷增多群眾文化宣傳形式,豐富人民群眾公共文化財產生活
群眾文化建設作為國家精神文明體系建設的重要一個組成環(huán)節(jié)部分,是不斷顯示一個時代精神文明風貌和提高整個社會公民思想精神政治文化素質的重要歷史標志。群眾思想文化宣傳工作,僅僅能夠依靠群眾思想文化宣傳工作者的宣傳輔導和藝術指導工作是遠遠不夠,只有加強文化宣傳活動,才能盡可能滿足人們精神文化活動,陶冶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情操,提升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從而提高人民群眾的科學政治文化素養(yǎng)。
四、結語
總而言之,群眾文化是從群眾中萌發(fā)的,勢必也要為人民群眾服務。同時通過各種有效政策措施,創(chuàng)建一支優(yōu)秀的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干部隊伍,優(yōu)化文化管理建設,促進群眾文化健康、協調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劉愛玲.群眾文化建設初探[J].新學術論叢,2013(04).
[2] 胡守勇.于群眾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J].云南社會科學,2010(06).
[3] 陳宇青.如何推進社區(qū)群眾文化建設[J].大眾文藝,2013(10).
作者簡介:李振國,出生年月1969年5月,性別男,漢族,籍貫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十字路街道
(莒南縣十字路街道辦事處 山東省臨沂市 27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