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英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1+X”群文閱讀教學模式,能有效地解決以往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學生閱讀量少、閱讀效果差、閱讀速度慢等問題,提升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在進行教學設(shè)計時,教師不僅要重視“1”“+”“X”的設(shè)計,而且要重視教學時間的設(shè)計,為學生留出足夠的閱讀、思考和交流的時間。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1+X”群文閱讀教學的價值,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1+x模式下 群文閱讀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0-
引言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學做合一”,他主張教學要立足于生活實踐,不能空談書本知識。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追求?!?+x”閱讀教學策略的出現(xiàn),極大程度上撼動了傳統(tǒng)閱讀教學策略的課堂地位,并以它獨特的優(yōu)勢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實施“1+x”閱讀教學策略,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群文閱讀的概念,發(fā)散學生的群文閱讀思維,提升學生的閱讀廣度與深度,提高學生的綜合閱讀水平。
一、基于教學選擇,合理確定“1”
精讀文章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如,《將相和》一文,是由文言文《史記·廉頗藺相如傳》改編而來,內(nèi)容豐富,意蘊深遠。教學時,教師可以從多個角度確定“1”。文章由三個小故事組成,分別是“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通過三個故事的情節(jié)及精彩的描寫,文章塑造了鮮活的古代文臣武將的形象?;谶@篇文章的特點,教師可選擇人物語言為“1”,即教師以藺相如的語言為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知巧妙語言的魅力;同時,以“1”為基礎(chǔ),引入多篇語言精美巧妙的文章作為“X”。教師也可以選擇人物為“1”,如藺相如的文臣形象或者是廉頗的武將形象,讓學生走入歷史、了解歷史,感悟這些歷史人物的拳拳報國之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入《史記》中描寫武將的其他文章,以豐富學生的文學積累,為學生課后閱讀《史記》埋下種子。
二、精選資源,啟動“1+x”閱讀教學機制
教師在閱讀教學之前,要對閱讀主體、閱讀目標、閱讀過程有較為精準的把握。小學生對閱讀文本不具備完全分辨意識,受傳統(tǒng)閱讀課堂的影響,無法對多題材文本進行聯(lián)系閱讀,所以教師應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為學生精選閱讀資源。在《白鷺》教學中,教師有計劃地設(shè)計閱讀問題:熟悉文本之后,來談一談,哪些地方能夠讓人感受到“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作者筆下的白鷺又具有哪些特點呢?學生帶著教師的問題走進文本,很快就找出了答案。教師引導學生對白鷺的細節(jié)進行賞析,學生在教師的閱讀指導下,迅速感受到白鷺的靈動之美。教師以此作為“1+x”閱讀的教學契機,借助多媒體教具,為學生投放《海燕》和《麻雀》兩篇閱讀文本,啟發(fā)學生從不同的認知角度出發(fā),探尋生命之美。在教師的群文閱讀引導下,學生能夠主動探尋不同鳥兒的生命之美,結(jié)合原有的生活認知,對白鷺、海燕和麻雀之美進行準確的概述,自主對生活進行觀察和感知。在概述環(huán)節(jié),學生的文本閱讀能夠和生活經(jīng)驗相互補充,有效地增強了“1+x”閱讀教學的可行性。
三、推出活動,提升“1+x”閱讀教學品質(zhì)
“1+x”是一種嶄新的閱讀教學策略,教師要立足此教學策略,最大程度地調(diào)動學生在閱讀課堂中的參與度,激發(fā)閱讀課堂活力。在《慈母情深》這篇文章中,作者從很小的生活瑣事出發(fā),通過細致的人物描寫手法,表現(xiàn)濃濃的母愛。教師在閱讀教學之前,要對文本內(nèi)容有充分的認識,把握精彩情節(jié),鼓勵學生以分角色朗讀或課堂演繹的方式再現(xiàn)文本片段。學生在收到教師的指示后,自主探尋文本的精彩片段,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車間對話的場景進行再現(xiàn)。教師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上臺進行場景表演,學生能夠抓住文本中特有的語言和動作描寫,表演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臺下的學生通過觀看臺上學生的表演,能夠加深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領(lǐng)悟慈母情深的文本主旨。教師為學生尋找相似主題的文本片段,如孟郊的《游子吟》中母親為兒子臨行縫衣的情節(jié),朱自清的《背影》中父親爬月臺的情節(jié),引導學生通過課堂演繹的方式,再現(xiàn)母愛和父愛主題,加深對文本內(nèi)容和文本主旨的感知能力,提升“1+x”閱讀的教學品質(zhì)。
四、集體建構(gòu),在實踐中適用
比如,閱讀了《琥珀》和《飛向藍天的恐龍》這兩篇文章之后,大部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從細節(jié)入手推測故事的發(fā)展,理清作者推測和想象的思路。接下來,筆者為學生呈現(xiàn)《黃河象》這篇文章,并提出任務:遷移閱讀經(jīng)驗,閱讀這篇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進行推測的?圍繞此任務,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一些閱讀提示,如“自讀課文,從文本中找出展現(xiàn)黃河象化石特點的語句;思考根據(jù)黃河象化石的特點,作者進行了哪些推測?”在學生自讀之后,筆者鼓勵他們在小組中交流各自的發(fā)現(xiàn),并就這些發(fā)展展開討論,將最終確定的問題答案以表格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在班集體中進行展示。在學生展示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老師要聯(lián)系具體的文本內(nèi)容進行解說,幫助學生突破問題,實現(xiàn)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最后,老師引導學生綜合《琥珀》《飛向藍天的恐龍》和《黃河象》這三篇文章,分析它們的共同之處,借此使他們整體地認知推測和想象,提高群文閱讀效率。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1+X”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在閱讀教學中有重要的價值,它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教師要以教材文本為基礎(chǔ),構(gòu)建合理的群文;同時,通過比較閱讀等方式,提升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朱娟.小學語文1+X群文閱讀教學方法探索[J].試題與研究,2020(29):152-153.
[2]范玲玲.小學語文“1+X”群文閱讀課堂教學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0(09):21.
[3]翟玉娟.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1+X”群文閱讀模式探究[J].考試周刊,2020(78):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