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健華
摘? 要:新課程改革下,語文學習離不開閱讀。而課外閱讀一直都占有重要作用,在小學中年級如何開展課外閱讀,我做了一些有效的嘗試:一、教師的引導閱讀有關(guān)書籍和教給閱讀方式;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三、家庭和學校齊營造讀書環(huán)境;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重視激勵機制;五、提供課堂時間,讓學生自由閱讀;六感受語言,學以致用。
關(guān)鍵詞:課外閱讀;師者引領(lǐng);營造環(huán)境;提供時間;多彩活動;學以致用
問題提出與依據(jù)? ?在課外閱讀當中,最關(guān)鍵的有三方面,第一方面是“對中華文化的內(nèi)涵有更深入的了解,吸取民族文化智慧”,第二方面是“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第三方面是“提升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擴大閱讀面”。在開放的語文教育體系中,課外閱讀并非處在語文教育的次要地位中。羅森布蘭提出文學交感(Literary Transaction)理論,指出兒童會選擇性地閱讀文學作品,并且按自己的感受和經(jīng)驗,表達對作品的響應(yīng)。這說明兒童對文學也有自己獨到的感受。與此同時,呂淑湘也曾提到過:“一些語文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你要詢問他們有什么秘訣,他們都會告訴你是課外的積累?!睆闹锌梢郧宄牡弥?,語文的課外教學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必須注重課外閱讀和積累。即便是很多語文老師都知道這一點,但具體的操作是比較困難的。針對如何落到實處,我做了一些嘗試。
一、師者引領(lǐng)——讓步子走得更踏實
(一)引導學生閱讀的相關(guān)書籍
中年級的同學的年齡還小,不太懂得找適合自己看的書,對于學生自我選擇書籍時候,教師應(yīng)引導學生“戴副眼鏡”,選有益于身心和學習的書,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開卷有益”這一點。
1.按照學生的身心特征,對相關(guān)資料進行整合梳理,提供給學生進行閱讀。每個年級的小學生對于事物的興趣和愛好是存在差異的,中年級的部分同學,還停留在低年級的閱讀習慣上,比如喜歡閱讀童話類圖書,有插圖的文章等等。而在進一步的發(fā)展中,應(yīng)該給學生提供以文為主甚至是純文本類讀物。從內(nèi)容上來說,主要是一些童話、語言以及跟兒童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作品等。此外,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從學生的特征出發(fā)確定相應(yīng)的閱讀內(nèi)容,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會促進閱讀內(nèi)容的系統(tǒng)化以及具體化發(fā)展。
2.依托現(xiàn)行語文教材,在中年級的教學中,往往是將內(nèi)容類似的文章編在一起,構(gòu)成獨立的教學單元。在教學期間,老師能按照每組教材的特征,挑選與之相匹配的文章提供給學生進行閱讀。這樣能夠有效增強課外閱讀的系統(tǒng)性。
3.對即時性閱讀材料閱讀進行有效的掌控?,F(xiàn)如今,學生會接觸到很多即時性的讀物,比如《禁毒宣傳》、《安全文明教育》等等。雖然其內(nèi)容比較淺顯,但是對學生的教育意義也是非常強的。假如將其當成是課外閱讀材料也會讓學生獲益良多。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學生的閱讀水平能夠得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也會得到顯著的提升。
4、與班隊活動緊密結(jié)合,適時閱讀思想教育性強的讀物。如本學期第十周的隊活動里,我開展了“在成語故事中學做人”的主題活動課。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按排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活動,這樣不但可以讓課堂輕松,同時也能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我首先布置學生找有關(guān)為人處事方面的成語故事看,然后,讓學生聯(lián)系社會實際和自己實際來談體會,引導學生培養(yǎng)正直、忠誠等做人的品格。
(二)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隨著學生逐漸的長大,對課外知識也不單單局限在數(shù)量上,作為教師,應(yīng)該重視的是質(zhì)量和內(nèi)容,在深度上進行拓展。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適當?shù)倪M行引導,讓學生能夠讀到有用的書籍。同時,學生在進行課外知識閱讀的過程中,要運用靈活的方式。首先對文章進行大致性的了解,明確講解的是什么;然后再進行精讀,結(jié)合具體問題進行分析;最后,對精彩的偏短、好詞、好句等進行背誦??勺龊唵蔚摹白x書卡”,并在卡上用簡短的幾句話寫寫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都明白了什么。此外,還可以對學生做出正確的指引,讓其閱讀水平有顯著的提升。在實際的閱讀中,閱讀的技巧是非常多的:比如說怎么去閱讀一篇文章,對于精彩語段怎樣分析等等。
二、 激發(fā)興趣——讓思想跑得更遠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提升課外閱讀能力,首先要讓學生對課外閱讀產(chǎn)生足夠的興趣,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一些教師將課外閱讀目標定得很離譜,將其上升到課堂教學的標準。比如說要讀哪些書,怎樣去讀,還要背誦精彩語段等等。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感受到巨大的壓力,進而對課外閱讀喪失學習興趣。事實上,課外閱讀屬于自由閱讀,應(yīng)該是充滿樂趣的,也應(yīng)該是隨心所欲的。所以學生在剛剛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就應(yīng)該按照自己的興趣來閱讀。在此過程中“放任自流”是最佳的學習策略。只要學生感興趣,閱讀什么樣的書籍都是可以的。此外,教師還應(yīng)該革新閱讀理念,讓學生瀏覽(包括視聽)相關(guān)的新聞媒體,將閱讀跟社會現(xiàn)實聯(lián)系在一起,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進一步的發(fā)展中,學生會漸漸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在這時教師就應(yīng)該為學生推薦有益的讀物,并對其制定一些讀書要求。這樣有助于提升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讓課外閱讀起到應(yīng)有的成效。
三、營造環(huán)境——讓身心沉醉在書香里
首先,轉(zhuǎn)變家長的思想觀念,不要只舍得花錢買教輔資料,而不愿意買課外書給孩子。應(yīng)引導家長在家營造“讀書”環(huán)境。如設(shè)立家庭藏書柜,或幫孩子到當?shù)氐膱D書館借閱少兒書籍,既省錢又能擴大閱讀面。多幫孩子訂閱有關(guān)報刊或買老師推薦的書目,以豐富孩子的閱讀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在家中常放“枕邊書”,看似消閑,實則不經(jīng)意間將書中的營養(yǎng)慢慢吸收。當然,對于中年級的學生而言,并不一定讓他們在枕頭邊放書,還可以將其放在小茶幾底,電話機旁等地方。書不宜多、雜、厚,幾本就可了,讀完后再換其他書。著名作家朱自清一直堅持“枕邊常有書”的讀書環(huán)境,為他寫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而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其次,在班級創(chuàng)設(shè)讀書的大環(huán)境,可借助于人的從眾心理,建立良好的讀書氣氛;可以在班級設(shè)立讀書廊、文化廳等專欄。根據(jù)中年級的閱讀要求,我建議有經(jīng)濟能力的學生,每學期到書店購買1-3本的課外書,并交換閱讀。在教師當中建立一個小“書柜”,讓學生相互分享自己喜愛的讀物。此外,班級訂了《現(xiàn)代小學生報》、《番禺日報》等讀物,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書籍。設(shè)立了“讀書園地”“展示平臺”,在這里,學生可以將喜愛的文章內(nèi)容展示在上面,并互相交流。我還在班級四周的墻壁上張掛關(guān)于讀書的“名言警句”。這些“名言警句”不是摘抄來,而是學生自我創(chuàng)作的。每半學期征集一次、評選一次。并且在黑板一角專門設(shè)立“每日一言”,學生可以將自己得到的主體內(nèi)容寫在上面,與班級的其他同學分享。(如:星期一古詩、諺語,星期二“一句話新聞”,星期三成語、謎語,星期四科學、生活,星期五名言等。)這樣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又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敖吆?,近朱者赤”,建立良好的閱讀氛圍勢必會提升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四 、提供時間——讓思維與文本共舞
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自制力方面都比較差,加之現(xiàn)在的孩子都貪玩,因此在這個階段的學生,絕大部分是需要教師進行督促才能進行課外閱讀的。盡管是課外閱讀,但是對于提升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卻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yīng)該保證學生能夠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可以在課堂時間專門開設(shè)一節(jié)閱讀課,每周至少安排一節(jié)。在閱讀課上,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進行閱讀,不求統(tǒng)一,只求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此外,對于課外閱讀課節(jié)而言,也不必要非選擇在教室內(nèi),也可以選擇在課外,比如:操場、樹蔭下等都可以。同時,教師還可以安排課外閱讀交流課,讓學生們在課堂上自主發(fā)言,講述自己在所讀的書中學到了什么,掌握了哪些知識等,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們印象深刻,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采取這樣的方式還能讓老師更好的掌握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教師還可以利用下午上課前10分鐘開展每日讀書活動。讓學生每天讀一篇文章或是精彩片段,同時讓他們挑選出精美語句。每周三天的下午第一節(jié)都進行“五分鐘”讀書活動。(周一:說說身邊事;周二、五:背誦經(jīng)典古詩)。每周設(shè)立早讀,保證朗讀的時間。
五、多彩活動——讓快樂常伴左右
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把孩子引進文字的樂土里。經(jīng)過一年的實踐,我認為課外閱讀活動的類型大致有以下幾種:
積累類:設(shè)立精美的采集本,摘抄精彩的語句;每天“五分鐘”誦讀經(jīng)典古詩文等。
比賽類:如開展“我與好書”演講比賽。開展講故事比賽。(如:革命英雄故事會、民間傳說、神話故事、成語故事、中華美德故事等),繞口令比賽,朗誦比賽、演課本劇等。
推介類:可以選擇在學小的圖書室或是板報處開展活動,描繪出“好書推介表”,這樣學生就會相互進行優(yōu)秀文章或是書籍的推薦。
交流類: 開展“圖書交流活動”可分為“同年級同學互相交換看”。同時在書末附加一頁,讓學生在上面寫出讀后感,也可以是一些優(yōu)美的句子或是精彩片段。這樣以后進行交流的時候就會非常方便。此外,教師還可以定期舉辦“讀書心得交流會”。讓學生在講臺上進行演講,每個人五分鐘,主要就是結(jié)合自己身邊所發(fā)生的事情進行描述 。
主題類:制作個人作文專輯;開展分類剪報活動,如第12周配合第七冊語文第七組課文的學習,開展了一次有關(guān)“家國情懷”的剪報活動。學生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感想對所選擇的“家國情懷”類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剪裁,同時還可以進行相應(yīng)的裝飾,并表達出自己的感想。
指導類:主要是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指導,要求他們進行讀后感的書寫,以這樣的方式保證他們能夠在課外閱讀中能夠有所收獲。同時還可以結(jié)合導讀進行指導,在最大限度上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
在開展讀書活動的過程中,老師要加入到讀書活動中,與學生一起看書,定期交流讀書心得等,還要注重完善激勵評價機制。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shù)的本質(zhì)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在進行學生教學的過程中,采取有效的激勵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且,從方式上進行分析,獎勵評價的種類也比較豐富,比如:可以設(shè)置“讀后感墻”:展示優(yōu)秀的讀后感;可以每學期評選一次“讀書大王”等。
六、 學以致用——讓心靈詩意地綻放
閱讀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即:切入(理解)——內(nèi)化——外化(運用),學生在讀懂之后就會從中感悟到內(nèi)涵知識,最后為自己所用。葉圣陶先生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這樣才能更好的駕馭文字。”一個善于融會,善于吐納的人,寫作時自然就會“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币虼耍n外閱讀要重視訓練語感后“學以致用”這一環(huán)節(jié)。經(jīng)過一年時間的研究分析得出,課外閱讀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且對陌生文字的知識理解能力也有著顯著的提升。對于學生而言,知識積累的越豐富,那么在運用的過程中,就越是靈活。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yīng)該盡可能的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了解更多的知識,提升學生的遷移性練習能力。比如:創(chuàng)作劇本、改寫、仿寫句子等。再比如,學生讀完《精衛(wèi)填海》一文時,我讓學生演課本劇,學生用上了文章中精彩的語句來演說,表演入木三分。應(yīng)該來說這樣的練習有助于讓學生心靈在文學的天空里詩意地綻放,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從實踐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加學生對課外知識的掌握情況,能夠顯著的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并且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思維深度的拓展經(jīng),寫下了許多具有獨到見解的讀后感和文章。學生展示的讀書成果也得到了老師的好評。實踐的效果也驗證了杜甫的話:“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當然實踐過程也存在許多的問題:如有部分同學由于其他科目作業(yè)的沖擊,對課外閱讀不夠重視,匆匆瀏覽就完事或僅僅停留在閱讀作文選;農(nóng)村小學的圖書館的藏書內(nèi)容過于陳舊,對學生缺乏吸引力等等。
總而言之,讓學生多多的掌握一些課外知識,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wù)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全日制義務(wù)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解讀? ?湖北教育出版社
[3]教師專線http://www.nhyz.org/bmft/jiaoshizxke.htm
[4]番禺教研網(wǎng)http://pyjy.pyms.net.cn
[5]廣州教研網(wǎng)http://www.guangztr.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