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間藝術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已經(jīng)成為幼兒園課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幼兒園學習探索的活教材,對傳承當?shù)氐膬?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升幼兒的家國情懷和民族意識具有獨特的作用。在幼兒園的美術課程中融入民間藝術,具有開拓性,那么怎樣進行民間美術教學活動呢?本文就教學活動設計的重要性和進行做出介紹。
【關鍵詞】幼兒園;民間美術;教學活動設計
在現(xiàn)實情境中傳統(tǒng)民間藝術卻很少被應用到幼兒園的美術教學中,即使有也僅僅停留在表面,并沒有真正的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因此,對傳統(tǒng)民間藝術在幼兒園美術教育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可以提升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價值體系。
一、教學活動目的
(一)增強幼兒對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興趣
隨著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線上教學、互聯(lián)網(wǎng)+、智慧教育紛紛襲來,傳統(tǒng)的民間藝術受到了強大的沖擊,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的視覺文化、絢麗多姿的動態(tài)視頻、光彩奪目的視覺藝術,對當下幼兒的視覺沖擊力形成了強大的對流,幼兒對動漫動畫、智能玩教具、色彩等及其感興趣,反而對枯燥的傳統(tǒng)民間藝術并沒有什么感覺,這值得每一位幼教工作者、家長和社會的深刻反思。
(二)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在幼兒的藝術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跨出校園的圍墻,多接觸本土的民間藝術,走訪民間工作坊,通過交流、參觀和實踐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如教師帶領幼兒參觀宗家莊的木板年畫時,可以引導幼兒利用水粉顏料和泡沫板等材料進行涂抹創(chuàng)作,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也能更好地感受本土文化與美術相結合的樂趣,豐富幼兒的審美體驗,促進幼兒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力的全面發(fā)展,激發(fā)幼兒對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熱愛和對美術的興趣。
二、教學活動過程(燈籠高高掛)
(一)活動準備
顏色多樣的紙張若干;燈籠的圖片若干;顏料、毛巾若干。
(二)活動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學開始前,教師可以營造出一個充滿藝術的氛圍。教師可以在教室里掛燈籠和中國結來增強這一活動的氛圍感,還可以播放符合環(huán)境的主題的音樂。這些準備可以讓幼兒進入到一個有藝術感的氛圍里,在進行創(chuàng)作的時候也會更有興趣。
2、欣賞燈籠的圖片
讓孩子們欣賞燈籠就是欣賞美,欣賞藝術,從而增強孩子們對民間藝術的興趣,讓孩子有欲望創(chuàng)造出美的東西。教師要用語言積極引導孩子感受燈籠中蘊含的藝術感,感受民間藝術的魅力。
3、教師用紙張制作出一個燈籠的樣子,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作興趣
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講述燈籠的藝術構造,了解對稱美,介紹在民間燈籠的含義,燈籠在民間不僅可以用來照明,古代私塾開學時,家長會為子女準備一盞燈籠,由老師點亮,意味著前途一片光明。這些有關于燈籠在民間的特殊意義是教師要向幼兒傳達的。
4、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了解民間藝術
每個小朋友都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作出形態(tài)各異、色彩斑斕的燈籠,還可以在自己制作的燈籠上面進行繪畫,做出專屬于自己的燈籠。盡可能的讓幼兒創(chuàng)作出與民間燈籠形式相似的作品,了解民間藝術。
5、引導幼兒互相欣賞作品,講解藝術感。
完成后,教師可以讓小朋友大膽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紹自己的作品。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該給予幼兒極大地鼓勵。
對每個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有藝術感的,教師要讓幼兒自己選擇出有藝術感的作品,讓幼兒知道藝術在每個人的眼里都是不同的。教師要具體指出某個作品的具有藝術感的地方。
6、活動意義
通過這個教學活動,幼兒可以了解到傳統(tǒng)春節(jié)的相關知識。燈籠也是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幼兒通過自己對燈籠的制作可以了解到燈籠的結構和作用,既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又增強了幼兒對傳統(tǒng)節(jié)日、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了解,也提高了他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
三、教學活動總結
藝術來源于生活,幼兒園民間工藝美術欣賞活動是一種精神傳承。幼兒的一切想法和認知都來源于所看到的世界,來源于環(huán)境和周圍人群對孩子的影響。在幼兒園開展民間工藝美術欣賞活動,讓幼兒在欣賞過程中充分感受,在與同伴的互動中欣賞、溝通和交流,這對于孩子審美情趣、民族品格等方面的培養(yǎng)都有特殊意義。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激發(fā)幼兒對于民間藝術的興趣,有利于幼兒切身感受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促使幼兒在愉悅的美術教學活動中提升自身的民間藝術審美能力。
四、教學活動反思
(一)教學過程中有的幼兒可能對美術、手工方面的活動缺乏興趣。那么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積極進行引導和鼓勵,讓幼兒有對這件事情最基本的興趣,有想做這件事情的動力。
(二)沒有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提前溝通。作為教師我們面對的孩子有很多,但是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都是十分珍視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很關注,所以在進行民間藝術課堂之前,應該也與家伙在那個進行溝通和交流,讓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對孩子進行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比如,這次活動就可以讓家長提前告訴孩子春節(jié)時家家戶戶都要有燈籠,家長希望今年過節(jié)的燈籠是孩子親手制作、裝飾的。這樣一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教師的教學過程也會更加順利,幼兒的配合度也會更高。
總之言之,在民間藝術教育日益得到重視的新時期,促使民間藝術與幼兒園美術教學有效結合已經(jīng)成為一種重要趨勢,幼兒園老師要深刻地意識到美術教學與民間藝術之間的關系,并注重在美術活動中激發(fā)幼兒民間藝術興趣,增強孩子們的民間藝術素養(yǎng),促使其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和思維方式,從而推動我國幼兒教育事業(yè)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銀花.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的策略[J].新課程,2020(30):165.
·[2]遲文峰.在幼兒園教育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J].清風,2020(14):78.
德興市銀山幼兒園 何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