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教學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可它卻也是語文在教學中的大難題,有著許許多多的困惑:如何調動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如何能讀詩入境等等。筆者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認為有效的提高古詩詞課堂教學的方法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讓學生入情入境的學習古詩詞,深刻體會古詩詞的含義。
【關鍵詞】 創(chuàng)設情境 講故事 繪畫 學習古詩詞興趣
古典詩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教學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如何調動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如何能讀詩入境等等。筆者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對小學古詩詞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行總結。
一、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古詩詞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是推動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重要動力”。詩的內容高度濃縮,內涵極其豐富,有的古詩比較難懂,即便明白了詩的意思,進入詩的意境也很難。如果只要求他們死記硬背,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時間久了,他們就會對古詩失去興趣,運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比如: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將以往教學中無法展現(xiàn)出來的東西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豐富的畫面、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課堂學習氣氛濃厚、興趣成了他們最好的老師。
有時古詩的意境,確實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是,如果在課堂上,適當?shù)剡\用音樂,往往會引起學生的共鳴,也更容易融入詩的意境。比如,在古詩的《宿建德江》教學中,我借助多媒體,以直觀的形象、跌宕的表情,使學生投情以入境,觀形而察理。 “移舟泊煙渚”一句,“移”、“舟”、“泊”三詞,我一講,學生就容易理解,可“煙渚”一詞,無論我用怎么生動的語言描繪,學生總是不理解,言不達意。我們就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學生看到如煙般的霧,如輕煙的小洲,空渺的江面、如血的夕陽,隨風飄灑的蘆花,在凌寒的江水中,有一葉小舟停泊在江中,霧氣籠罩著小洲邊。在此基礎上,老師指導朗讀一、二句,學生很快很準地說出了詩句的意思。教學實踐證實了多媒體的優(yōu)化組合給孩子們直觀的、形象的感受,幾乎是不必教師多用語言說明解釋,就能悟出詩文中的詞意、句意思。
二、 依托講故事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習古詩詞興趣
語文,是一門充滿著趣味與智慧的學科。因此,語文課堂應該是最活躍的課堂。課改的一個要求就是要改變以前語文課堂呆板的形式、沉悶的氣氛,教師要使用一些講課的技巧,充分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調動語文課堂氣氛,從而達到讓學生喜歡語文、主動學習語文的目的。如在教學《贈汪倫》時,我根據(jù)就利用講故事介紹汪倫給李白寫信的故事。
師講述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歡做詩,又喜歡喝酒和游歷名川大山,美酒和美景給了他無窮的靈感,寫出了很多千古名句。汪倫非常仰慕他的才華,很想與他結為朋友。于是就寫了一封信托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您喜歡游覽嗎?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歡喝酒嗎?這里有萬家酒店。”李白一看,呀!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墒堑搅四抢铮炔灰娛锾一?,也不見萬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倫解釋說:“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個桃花渡口,萬家酒店是有個姓萬的人開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萬家酒店?!崩畎谆腥淮笪?,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被汪倫的幽默與風趣逗得哈哈大笑起來,兩人一見如故。在以后的幾天里,汪倫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帶他游遍了當?shù)氐拿絼倬?,他們一起飲酒作詩,情趣相投,短短幾天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臨別時,汪倫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誠深深地感動了,即興吟詩一首——《贈汪倫》。
學生們津津有味地聽著故事,被生動有趣的故事吸引,我接著拋出學習的要求: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贈汪倫》這首詩,大家自由地把古詩讀幾遍,等會和大家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學生們帶著一種興趣,一種渴望自主的閱讀古詩,我則一旁巡視引導。
三、憑借繪畫魅力,激發(fā)學習古詩詞興趣
有些古詩,本身就是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蘇軾評價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边@告訴我們一個文學現(xiàn)象:凡藝術都是相通的。小學生喜歡畫畫,尤其喜歡“創(chuàng)作畫”,基于這個特點,在學習古詩的時候,可以抓住古詩“詩中有畫”的特點,憑借語言,設法將“詩”與“畫”結合起來,詩配畫,畫填詩;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對詩的內容的理解,可以增進豐富的想象,畫一幅或幾幅圖畫,來表現(xiàn)詩的內容和意境。
教學《宿新市徐公店》一詩時,我一邊吟,一邊引導學生在黑板上、依次畫出稀疏的竹籬、悠遠的小路、如傘的綠樹、翩翩起舞的蝴蝶、金黃的菜花,而學生無形中將自己構想成了畫中的主角——奔跑著的、活潑天真的兒童。賞析圖畫時,不少學生發(fā)現(xiàn)在那個捕捉蝴蝶的兒童,身在金色菜花海洋的里,很難找到那只美麗的蝴蝶,從而,更好的理解了“飛入菜花無處尋”。
巧妙地將圖畫引入到古詩詞教學中,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還可以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手腦并用,對詩詞內容進行再創(chuàng)造。實現(xiàn)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多學科間的互相滲透”。
總之,古詩的價值不僅可以給人以藝術的熏陶,更能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作為語文教師只有重視古詩詞的教學,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正確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學有效的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才能使學生熱愛古詩詞,熱愛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
【 參考文獻 】
1.《小學語文教學參考》
2.《小學語文案例評析》
百色市城西小學 黃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