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摘要】政治曲線坐標圖選擇題是考生極易丟分的重要題型。通過對大量的考題進行歸納總結分析后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出題者只是將多個基礎知識進行有序整合,從表面讓題目看上去復雜難解,但只要教師在備考中善于尋找規(guī)律,總結解題方法,傳授考生便能迎刃而解。因此,破解高考政治曲線坐標圖選擇題,主要在于有效的解題方法,本文對此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高考政治 曲線坐標圖選擇題 解題方法
《經濟生活》一直都是高考考查的重點,不僅所占比重大,而且難度也大。其中,曲線坐標圖題選材貼近生活實際,題型集變量、數據、圖像于一體,具有構建、分析、整合、推論四種功能。能全面地考查考生解讀闡釋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高考的??碱}型,也是考生最容易失分的試題。因此,在備考中,對于曲線坐標圖題一定要注意分析和研究,尋找出題規(guī)律,總結解題方法,讓考生再遇到此類題型能輕松解答。
一、對癥下藥,尋原因。
要講清楚曲線坐標圖選擇題的解題方法,首先得弄清楚考生失分的原因,這樣才能更好的透過現(xiàn)象抓本質,對癥下藥解答問題。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考生沒有審好題干;二、沒有讀懂圖像;三、知識結構體系不完善。三大原因使得考生對題干信息獲取不準確,圖像信息轉化不明了,導致題目信息無法銜接教材知識。因此,破解高考政治曲線坐標圖題的主要方法:第一,審題,獲取關鍵信息;第二,分析曲線坐標圖像;第三,聯(lián)系基礎知識,拓展思維,巧妙解答。
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一)審題,獲取關鍵信息。
審題是解題的關鍵。認真分析考卷中出現(xiàn)的曲線坐標圖選擇題,從知識分布上看:落腳點基本在“價格與供求的關系”,但是涉及的基礎知識非常多。比如一個曲線坐標圖題表面考“價格影響供求”,但可以涉及到匯率、利率、稅率等經濟知識。審題時,不僅看懂材料,關鍵要審出題目背后隱含的基礎知識,弄清變量之間的關系。
典例1、(2017.新課標1卷.12)甲與乙是互補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彈性。假定甲的價格下降,其他條件不變,則乙的需求變動圖示是( )
解析:第一步:審題,獲取關鍵信息。有題先審題,有圖先審圖,靈活運用,切忌生搬硬套。本題關鍵信息是:互補商品,甲價格下降,意味著甲商品需求量增加,并且其他條件不變,那么乙的價格是不變的,而需求量增加。因此,排除A、B;本題的迷惑項為A,考查需求曲線和需求變動曲線,即:在曲線上移動和曲線的平移的區(qū)別。二者的區(qū)別在于價格是否變化。曲線移動,是隨著價格的變動數量變動。而曲線的平移,則是價格不變,數量變動。
第二步:審圖。由題目關鍵信息可知:乙需求增加,看C圖箭頭方向可知:需求量增加。而D圖箭頭方向則是:需求量減少。最后,將題目和圖像進行銜接不難看出正確答案為C。
(二)分析曲線坐標圖像,轉化信息。
政治中的曲線坐標圖題是在數學的基礎上進行的轉化和延伸,因此在講圖第一課時,要教會考生看圖、辨圖和識圖。
首先,分清函數圖像類型。供給曲線,是正相關函數曲線;需求曲線,是負相關函數曲線。供給變動曲線和需求變動曲線,有個共同點都是表示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數量發(fā)生變化。識記需求彈性曲線,互補品、替代品需求曲線。
其次,看清楚圖像的標注??辞鍞递S上的自變量和因變量分別代表什么,哪個是價格,哪個是數量,是供給數量還是需求數量,一定要分清。
最后,看懂圖中的箭頭的方向。圖像走向是我們選擇正確答案的重要依據,箭頭往左指向坐標軸起始點“O”是減少,往右遠離起始點“O”是增加。方向一旦弄清,再結合材料離正確答案就越來越近了。如下題所示:
典例2、(2015.四川卷.1)假設其他條件不變,下列與圖示所反映的信息相符的是
A.卷煙稅率上調,導致卷煙價格和購買量的變動
B.原油價格下跌,導致汽油價格和需求量的變動
C.銀行利率下調,導致棉花價格和種植量的變動
D.汽油價格上漲,導致天然氣價格和銷量的變動
解析:第一步:分析曲線坐標圖像。本題的圖就是題,用圖來判斷選項,從圖像反映出的關鍵信息是:E-E′的箭頭表示價格上漲,S-S′的箭頭表示數量減少。
第二步:審題。本題的選項不是圖而是文字信息,因此要通過選項轉化信息:A:價格上漲,購買量下降,即供給減少。B:價格下降,需求減少。C:銀行利率不一定導致農作物的價格與種植量的變動。D:汽油和天然汽是替代品,汽油需求量增加,但不會直接導致價格上漲。這樣分析清楚后在同圖像關鍵信息進行比較,不難看出正確答案應該是A。
(三)聯(lián)系基礎知識,思維拓展,巧妙解答。
一般曲線坐標圖選擇題只要運用前面兩步就可以鎖定答案,但是有一種特殊題型,審題審圖也找不到正確答案,這種題不偏卻難,依然考查課本知識,只不過我們習慣常規(guī)解題,而忽視了知識的遷移和思維的拓展。這類題仍然考查價格與供求的關系,但是可能不是考常規(guī)的“價格影響供求”,而會考查“供求影響價格”,還可能在間接考查“高檔耐用品和生活必需品、互補品和替代品”等相關知識。
因此,在備考中,教師要對相關知識進行梳理,將這些知識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一一分析給學生,并將其進行知識構建,讓學生看到圖就能聯(lián)想到課本知識。如下題所示:
典例3、(2016.江蘇卷.11)“谷賤傷農”是我國流傳已久的一句俗語,指在豐收的年份,農民的種糧收入反而減少的現(xiàn)象。假設其他條件不變,圖1(d 表示需求曲線,s 表示供給曲線)中能反映這一現(xiàn)象的是( )
解析:第一步:審題。當我們審完題后找到的關鍵信息是種糧豐收,收入減少。
第二步:審圖??赐晁膫€圖后一頭霧水,無法做出判斷。
第三步,思維拓展,巧妙解答。面對這種不是常規(guī)的曲線坐標圖題時,我們就要進行知識的聯(lián)想。谷物乃糧食,糧食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彈性小。所以,根本無需關注豐產問題,抓住需求彈性小,斜率小,只要曲線坡度變化小即為正確,所以答案為C。
三、尋找規(guī)律、總結方法,高效解題。
我國有句古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由此可見,學習方法是何等重要。進入高三備考階段,教師要通過對歷年高考真題進行分析、研究,尋找出題規(guī)律,總結解題方法給考生,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能透過現(xiàn)象抓本質,抓住知識根本。
云南省保山市騰沖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