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階段,小學生出現計算錯誤在所難免,這也是小學數學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學生出現計算錯誤的原因有很多,教師應及時找出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并采取可行性措施來幫助學生糾正錯誤。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常見計算錯誤;糾正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11-0059-02
引 言
小學生計算錯誤的原因及規(guī)避方法,是一個值得教師研究的問題。計算在整個數學學習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1]。為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筆者在批改作業(yè)過程中留意了學生出現的錯誤,并對這些錯誤進行了分析,將學生常出現的計算錯誤類型及原因總結如下。
一、小學生出現計算錯誤的原因
(一)未能牢固掌握相應的知識點
1.乘法口訣不熟
在做習題時,學生會出現 6×8等于42,9×8等于56這樣的錯誤,主要是學生未能熟記乘法口訣造成的。學生未能熟記九九乘法口訣的原因大多是他們覺得乘法口訣很容易背,反正從頭背到尾就行了,但真正運用到練習中時,又會出現錯誤;在識記口訣時,學生缺乏觀察能力,容易把相似的兩個數寫混,如把6寫成9,把45寫成54。教師布置背誦口訣的作業(yè),多數學生無法自覺背誦。低年級學生對知識點遺忘的速度較快,如果不及時復習,就難以熟記和靈活運用乘法口訣,導致計算錯誤頻繁出現。
2.運算順序不明
解答四則運算的習題時,運算順序十分關鍵。學生在做86-(23+18)這種帶小括號的題目時,會出現“81”的錯誤結果,這是因為學生未能熟練掌握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不知道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數。做乘法和減法混合運算時,學生沒有了解計算時應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二)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
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出現計算錯誤的原因之一。下文筆者將從做題前、做題中、做題后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1.做題前未認真審題
學生在做練習的過程中會忽略審題環(huán)節(jié),直接開始做題。而沒有認真審題,學生就很容易曲解題目的意思,如題目要求的是2個4相乘的積,學生沒有認真審題,算成了兩個數的和。
2.做題時粗心大意
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很容易抄錯題目中的數字和符號等。例如,在計算加減混合運算題60+30-29時,學生得到的結果是“119”;列豎式計算63-32-19時,將32寫成了23;在計算35+29和70-37時,忘記了個位滿十要進一和個位不夠減向十位借時十位要減一,最后出現了“54”和“43”這樣的錯誤結果。
3.缺乏檢驗意識
進行檢查和驗算是解題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但很少有學生有驗算的習慣。由于做完沒有檢查,學生很難發(fā)現自己在審題不認真時犯下的錯誤,特別是有的學生喜歡先解答簡單的題目,將難度較大的題目留在后面解答,當完成試卷后,學生就會沉浸在完成任務的喜悅中,而忽略了先前遺留下來的未做的題目。
(三)不重視習題講評,未能及時訂正錯誤
教師在評講練習時,學生沒能集中注意力聽講,未能有效訂正錯題,導致再次出現類似的錯誤。解答題目正確的學生會認為自己做對了,沒有必要聽講;一些解答錯誤的學生會一味沉浸在對錯誤的懊悔情緒中,錯失了認真聽講的時機。例如,求2個4相乘的積,有的學生寫成了8,評講完后教師再次把這道題出在另一份試卷上,學生仍出現同樣的錯誤。一方面,這體現了學生沒有重視教師對課上練習的講評,沒有及時訂正錯誤;另一方面,體現了學生做題時太過粗心,沒有認真審題。
二、糾正計算錯誤的方法
了解了學生容易出現錯誤的原因,接下來教師必須對癥下藥,針對這些原因尋找最有效的方法來規(guī)避錯誤,以下是筆者提出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學生對相應知識的掌握
1.掌握運算法則
計算題最重要的就是算理和法則,學生在計算時必然要清楚題目該怎么算,要按照什么樣的順序算,只有掌握了運算法則,學生才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在教學時,教師在運算法則這方面要講得特別詳細。教師要多出一些關于運算法則的題目,鞏固學生對四則運算的掌握情況,讓學生熟練掌握計算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有括號要先算括號內的。
2.熟練掌握乘法口訣
小學生都是充滿好奇心和新鮮感的,越有趣的事物越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率。單純按順序背誦乘法口訣會給學生一種枯燥無味的感覺,教師可以通過編故事、玩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利用發(fā)現的規(guī)律等來識記。例如,在識記二十四的口訣時,教師可以編這樣的故事:一個二十四歲的姑娘在三八婦女節(jié)那天擲骰子,擲出了四個六。每周的早讀課,教師可以用拍手、對口令、唱歌的方式讓學生背誦口訣。
(二)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1.培養(yǎng)先審題后做題、做完題驗算的好習慣
審題是做題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好習慣也是糾正計算錯誤的策略之一。學生在做練習前,一定要認真審題,看清題目的要求,特別是文字的計算題,要看清題目要求的是求積還是求和。做列式計算時,教師應提醒學生看清題干給的是哪些數字,是什么運算符號,題目里有沒有添加括號,找一找是否可以用到簡便運算。教師應讓學生明確,做完題目不算完成任務,還要從頭到尾認真檢查幾遍,第一遍檢查自己有沒有漏題,第二遍檢查自己有沒有把數字寫反、把符號弄錯,有沒有把乘法口訣記混,該進退位的有沒有進退位,運算順序有沒有混亂,最后得到的結果到底是對還是錯,要在草稿本上多驗算幾遍。
2.及時訂正錯誤,幫助學生建立錯題集
在評講練習時,首先,教師可以將學生出現錯誤最多的題目拿出來講解,將錯題抄在黑板上,讓學生說一說這道題是對還是錯,錯在哪里,要怎么改正,讓學生自己發(fā)現錯誤,解決錯誤。其次,教師要督促學生及時訂正錯題,由于班上學生眾多,教師不可能逐一提醒。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監(jiān)督,出現未及時訂正的情況便報告教師,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第一時間訂正錯題,有效降低了學生出現類似錯誤的可能性。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建立一本錯題集,將自己做錯的題目抄上去,并把錯誤的地方做上記號,把錯誤的原因寫在下方,然后附上正確的計算過程。教師要定期檢查學生的錯題集,并提醒學生每天翻閱錯題集,以加深印象。
(三)加強在計算方面的訓練
1.加強口算訓練
剛開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看著題目口算,經過一段時間后,教師就要提高訓練的難度,教師讀題,讓學生聽題并用最快的速度做出反應。教師可以設置一個小游戲,如果計算結果是單數,全班同學就舉手;如果計算結果是雙數,學生將雙手放在桌上不動。如計算9+8+6,學生要馬上得出結果是23,是單數,馬上舉手。這樣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對口算訓練的興趣和參與度,從而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
2.加強筆算訓練
筆算訓練也至關重要。教師在課堂上要加強對豎式計算注意事項的講解。教師每天可以抽出一些時間進行筆算訓練。剛開始訓練時,教師可以不要求解題速度,先注重提高學生的正確率。隨著訓練強度的提升,教師就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并對能又快又正確地解答題目的學生給予適當的獎勵。
結? 語
糾正小學生的計算錯誤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有效的教學方法涌現出來,亟須教育工作者進行深入探索。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為學生營造適宜的學習環(huán)境和活躍的課堂氛圍,力求讓枯燥的計算教學變得更有生氣,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參考文獻]
陳靜.培養(yǎng)小學生計算習慣“四步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2(07):150-151.
作者簡介:朱冬貞(1978.11-),女,福建莆田人,大專學歷,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