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雷雨》教學片段為例,從“音、形、義、寫、用”五個方面介紹識字教學的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漢字的濃厚興趣,使學生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以及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
【關鍵詞】音 形 義 寫 用 識字教學 《雷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9-0082-03
“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培養(yǎng)學生學習漢字的濃厚興趣,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識字教學提出的要求。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是學生能夠獨立學習的前提,對學生的終身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在教學實踐當中,筆者發(fā)現(xiàn)教師在教學識字時出現(xiàn)不少誤區(qū):一是未正確把握識字教學側重點。在部編版語文教科書當中,編排了兩類字,一類是“會認字”,一類是“會寫字”。“會認字”是學生初次接觸的字,是名副其實的“生”字?!皶懽帧笔侵笇W生已學習過的字,要求既會認字,又會寫字。根據(jù)低段學生識字量少的特點,教師應當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會認字”的教學上,可是,部分教師卻錯誤地認為考試的時候更多的是考核“會寫字”,因此,在“會寫字”的教學上下大功夫,而忽略“讓學生大量認字”的教學。二是只重視“音”的教學。一部分教師在教學生字時,只是讓學生機械地朗讀,認為學生只要“音”讀對了,就表示掌握了。三是脫離文本的“集中識字”式教學。部分教師在教學識字時,把生字集中在一起,整節(jié)課只是圍著“字”轉,完全脫離文本,使得課堂變成了單調的識字課,也讓語言脫離了具體的語境,不利于學生理解和實踐。四是平均用力指導識字。有的教師在教學每一個字時都用一樣多的時間進行指導,導致識字重難點不突出,費時較多,學生記憶反而不深刻。
那么,應該怎樣進行識字教學呢?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編排思路是: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理解和運用能力,強化運用,避免單調枯燥的機械訓練,設計靈活多樣的活動,促進學生從學習到積累到運用的有效遷移。依據(jù)這個編排思路,筆者認為識字教學應從“音、形、義、寫、用”這五個方面進行教學。下面筆者通過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雷雨》這篇課文詳細說明怎樣進行“音、形、義、寫、用”的教學。
一、“音”的教學
《雷雨》是一篇描寫夏季雷雨的短文,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本篇文章的會認字有五個:壓、蟬、垂、戶、撲;會寫字有9個:雷、黑、垂、新、撲、烏、壓、戶、迎。
漢字是音形義的統(tǒng)一體,是中華文化最顯性的載體之一,隱含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根據(jù)漢字的構字特點,讀準字音是識字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學生要能夠借助拼音認讀漢字,進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識字能力。因此,識字教學的第一步,就應該是對學生進行“字音”的教學。以下是教學《雷雨》的片段實錄一:
師:同學們都把生字詞畫出來了嗎?自己試著讀一讀劃出來的生字詞,同桌之間再互相讀一讀,如果遇到不懂的,那么就請同桌教一下吧!
(學生自由讀生字詞)
師:(把字卡粘貼到黑板上)同學們,生字寶寶來到黑板上排隊啦!你們能喊出它們的名字嗎?誰想來拼讀一下?
(學生紛紛舉手,教師隨機請2名學生拼讀生字詞,并強化“垂、蟬”的發(fā)音。)
師:我們分小組讀一讀吧!來,從第一組開始讀,大家一起讀一讀吧!
師:讀得真棒,接下來咱們玩一個開火車的游戲。生字寶寶把拼音去掉了,還帶上了詞語寶寶,你們還會讀嗎?咱們來進行一個男女生讀字詞比賽,好不好?
(學生分男女比賽讀)
師:咱們班的男女生都這么棒,大家再集體讀一次吧!
(學生集體讀)
師:每個字音都讀得這么準確,現(xiàn)在生字寶寶和詞語寶寶又回到了課文里面,一起放聲讀一讀課文,看看能不能把課文流利地讀出來。
(學生集體讀課文)
在上述教學片段中,教師的教學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落實“字音”的教學。教學流程分為:自主認讀—拼讀(強化拼音)—小組讀—集體讀—游戲中讀—在具體的語境中讀。這六個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白灾髡J讀”是對學生一年級時學習拼音情況的檢測;“拼讀”再一次強化拼音,同時在個人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拼不準的音,進行正音;“小組讀”“集體讀”起到“以強帶弱”的作用;“游戲中比賽讀”激發(fā)學生“讀”的欲望;最后把“生字寶寶”放回課文中,檢測學生前面“讀”的情況。通過這幾次“讀”的反復強化,學生對“字音”的掌握至少達到85%。
二、“義”和“用”的教學
在識字教學中,“讀準字音”只是完成了識字教學的其中一部分。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能夠認識漢字,但是不懂得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運用,這種狀況在平時的習作表達中尤為明顯。究其原因,是學生并不理解漢字的意思,因缺乏對漢字“義”的理解而無法運用和表達。因此,在進行識字教學的時候,教師不能只是關注字音的教學,還要落實“義”和“用”的教學,讓學生真正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能力。以下是教學《雷雨》的片段實錄二:
師:你看,我們把句子都讀通順了,但是你們明白這些字寶寶在句子中的意思嗎?讓我們一起去理解吧!
師:“壓”在字典中有這幾種解釋:①往下用力;②控制,使穩(wěn)定,使平靜;③逼近。請同學們看一看、想一想,課文中的“壓”應該選擇哪種解釋?
生(全體):第一種解釋。
師:同學們,請看圖片,黑沉沉的烏云重重地壓下來。誰能用“壓”字來說一句話?
生1:小明把杯子重重地壓在桌子上。
生2:我把課本壓在書桌上。
生3:小草被一塊大石頭壓住。
師:大家學得真認真,不但理解了“壓”字的意思,還能正確運用“壓”字進行說話。老師給你們點個贊。
師:現(xiàn)在,我們來做個游戲,伸出你的小手,假如你的小手就是樹枝,忽然一陣風吹來(師作吹風狀),樹枝會怎樣擺動呢?
(全體學生擺動小手)
師:風吹得更大了,樹枝又會怎樣擺動呢?
(學生朝各個方向快速擺動小手)
師:孩子們,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剛才你們的小手擺動的時候,朝哪個方向的都有,可以用課文中的哪個字來形容這種情況呢?
生(齊聲):亂。
師:我們的生活中,哪種現(xiàn)象可以用“亂”來形容?誰能用“亂”字說一句話?
生4:馬路上車來車往,亂極了。
生5:一陣風吹來,地上的紙被吹得到處亂飛。
師:看來大家對“亂”字的意思都弄明白了。大家請看這句話“蜘蛛垂下來,逃走了”。為什么這里不用“掉”和“落”?
生6:因為有一根絲拉著。
師:你的眼睛真亮。(教師當常演示垂的樣子)孩子們,你們看,這就是垂。請同學們看圖,圖上有什么東西也是垂下來的?
生7:柳枝。
師:你能用“垂”字說一句話嗎?
生7:柳樹垂下細細的枝條。
生8:公園里有翠綠的垂柳。
生9:我們在垂柳下照相。
師:說得太好了,同學們對“垂”字掌握很好。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小學1—2年級識字教學提出的要求。語文是一門“工具性”的課程,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表達與交流,學生只有在理解了意思之后才能正確運用。而教師也只有在學生“運用”的過程中才能檢測學生對詞語的“意思”是否能夠正確理解,所以在識字教學中,“義”和“用”必須結合訓練進行。在上述教學片段中,教師運用“借助字典解釋、圖片、動作、聯(lián)系生活、聯(lián)系上下文、觀看課件、當堂演示”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壓、亂、垂”這三個字的意思,由于這些方法都比較直觀,符合二年級學生的理解水平,因而學生對這三個字理解得比較好。但是,教師并不滿足于學生能說出意思,還通過“說話”引導學生運用這三個字,在“說話”中檢測學生的運用能力,真正達到了“語文課程要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的目的。
三、“形”和“寫”的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學生要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從以上要求我們可以看出:寫字教學也是識字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的時候,不能忽略了“寫字”的指導。要讓學生真正寫好字,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對“漢字”的“形”進行分析。下面是筆者在教學《雷雨》一課時的“形、寫”教學片段實錄:
師:字寶寶的讀音、意思我們都記住了,還懂得了運用,掌聲表揚一下自己。
(學生鼓掌)
師:那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字寶寶的樣子嗎?
生1:加一加、減一減、編兒歌。
生2:換部首。
師:孩子們記得的識字方法真多!我們還可以通過字的結構來記字。(課件出示:垂、亂、壓)接下來,咱們來觀察要寫的這幾個字寶寶是什么結構。
師:(邊說邊示范)“垂”是一個獨體字。寫獨體字時要注意寫在田字格的正中間。上面是“短撇”,下面的“橫”逐漸加長,中間的“橫”最長,剩下的“橫”逐漸變短。大家跟著老師一起書空。
(學生書空)
師:“亂”字是左右結構,需要分成兩部分來寫。左右結構的字有時是左窄右寬,有時是左寬右窄,這個字是“左窄右寬”,我們在寫的時候可要注意看清楚啦!大家一起來書空這個字吧!
(學生書空)
師:“壓”是半包圍結構,寫這個字的時候,注意不要漏掉一點。寫半包圍結構的字,包圍部分下面的一筆,要寫得舒展,并且能包住上部,其他部分要寫得緊湊些。
“雷、黑、垂、新、撲、烏、壓、戶、迎”是本節(jié)課要求的“會寫字”?!皶懽帧本褪且笏袑W生既會認字又要會寫出來,而且要求學生把字寫正確、寫工整、寫美觀。要想讓學生把字寫得正確、工整、美觀,教師在教學時就要分析“字形”,即字的間架結構,在教學“會寫字”的時候,做到“形、寫”不分家。在上述教學片段中,教師沒有運用以前的“加一加、減一減”等方法讓學生進行“字形”的識記,而是把“形、寫”結合起來,通過分析字的結構特點,引導學生把字寫正確、寫工整、寫美觀。同時,記憶“字形”。
教師主要指導學生學習了“垂、亂、壓”三個字。選擇這三個字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這三個字的結構分別是獨體字、左右結構和半包圍結構,學生學會這三個字的書寫規(guī)律后,就可以舉一反三,遷移到其他相同結構的字上。從課堂教學的效果來看,經(jīng)過教師這樣的指導,95%的學生都能正確、工整、美觀地寫好這三個字。
識字能力的高低影響著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影響著學生的終生發(fā)展。教師只有圍繞“讓學生扎扎實實地掌握字音,清清楚楚地記憶字形,明明白白地理解字義,認認真真地進行書寫,靈活自如地自主運用”這五個目標進行識字教學,才能讓學生的識字能力有所提高。
【作者簡介】湛善鳳(1980— ),女,漢族,廣西興業(yè)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