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燕 瞿彩文
中圖分類號:G807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4-051-01
摘 ?要 ?積極心理學是一種全新的心理學思潮,它主要倡導用積極的心態(tài)解釋心理現(xiàn)象和心理問題。積極心理學在學校體育的教學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價值觀,也能促進師生關系的進一步和諧。將該理論有關知識融入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可以最大程度豐富體育教學的手段和內容、提高教學質量,且對教師自身教學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 ?學校體育教學 ?影響 ?高校
一、積極心理學概述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紀末西方心理學界興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其創(chuàng)始人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馬丁·塞里格曼(MartinE.P.Seligman)、謝爾頓(KennonM.Sheldon)和勞拉·金(LauraKing)。他們將積極心理學定義為:是發(fā)掘人類自身的優(yōu)勢和積極品質,研究人的發(fā)展?jié)摿兔赖碌确e極品質的一門科學[1]。主張研究人類積極的品質,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fā)展,使人類走向幸福。它是利用心理學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與傳統(tǒng)心理學的不同之處在于,積極心理學是一種推動心理學進步的新型理論。傳統(tǒng)心理學注重對人類心理問題及精神疾病進行診斷與治療,強調對心理問題的治療。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除了要研究事物對人的傷害,還要關注人類的素質和力量,探索自身的潛能和力量[2]。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運用積極心理學解決課堂上存在的一些困惑,能強化學生的體育意識也能促進其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
二、積極心理學理論下學校體育的影響
(一)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多元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虼?,教育要圍繞學生的個人特點以及他們不同的興趣愛好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由此才能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鑒于此,要促進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多元化,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積極認知水平、情感和技能的提升,才有利于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
(二)注重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在現(xiàn)代競技體育的競爭中,比拼到最后時已不再是運動員技術層面的較量了,而是心理素質的較量,也就是人格的較量。有積極心理學家認為,培養(yǎng)個人積極特質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增強個體的積極情緒體驗,而體育運動就是最好的體驗方式之一。要塑造大學生健康完善的人格,就需要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大學生運動及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以及體育項目的選擇來增強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進而促使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建設優(yōu)良的學校體育文化環(huán)境
環(huán)境對一個人起著塑造作用。積極心理學認為人的品性及其行為能夠在環(huán)境中得到體現(xiàn),同時環(huán)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積極心理學重視考察人的積極品質與環(huán)境的關系,以及各積極的組織對人積極品質有何影響。高校的體育文化環(huán)境是一所學校獨特的精神面貌,它在完成學校教育任務中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是一個育人的特殊環(huán)境。因此,可以通過建設校園體育文化環(huán)境或通過與積極環(huán)境的良好互動來增強和促進大學生的積極力量和良好心理品質。
(四)發(fā)揮教師自身的能量載體作用
教師在學校體育中除了承擔傳授知識的主體這一角色之外,也應當作為向學生傳遞能量的載體,發(fā)揮其榜樣的作用。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形成對積極心理學全面客觀的認識,即掌握積極心理學的理論與觀點,對學生的各種行為有快速準確的判斷,懂得哪些做法是符合積極心理學要求的,并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行為表現(xiàn)對學生進行全面且積極地引導和教育。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經(jīng)常運用獎賞和欣賞性的教學語言和積極的詞匯,以讓學生體驗被信任和克服困難的愉悅和快樂,使學生感受到所學知識內在的價值和力量。
三、結語
研究表明,身體鍛煉與個體的多種積極心理品質存在密切關系[3、4、5],而且運動可以強健或改善人類的大腦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能[6]。積極心理學在高校學校體育的教學當中能夠對學生產(chǎn)生有益影響。在大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全面滲透積極心理學可以改善體育技能訓練效果,不斷優(yōu)化學生的情感發(fā)育狀態(tài),使其積累有效的運動經(jīng)驗[7]。
參考文獻:
[1]王倩.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足球運動動機取向[J].菏澤學院學報,2020,42(02):136-139.
[2]張樂軒.積極心理學應用于高校體育教學的必要性和優(yōu)化策略研究[J].財富時代,2021(04):164-165.
[3]孔凌鶴.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高校體育教學[J].中國成人教育,2012(12):99-101.
[4]陳志方.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結構研究[D].漳州:閩南師范大學,2013.
[5]劉玉娟.幼兒積極心理品質培養(yǎng)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0(11):16-19.
[6]張沖.初中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yǎng)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0(11):29-34+69.
[7]韓玉波.大學體育滲透積極心理學的有效指導策略[C].2020年基礎教育發(fā)展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