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5-040-02
摘? ? 要? 在我國的教育當中,初中階段是為高中教育打下基礎的最好階段。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也要能夠注意到學生的身體健康,所以就開展了相關的體育教學,并且設置了體育的中考項目。所以在小學與初中的銜接過程當中,要能夠加強兩個學段的體育教學,讓小學生的學習方法也能夠在初中繼續(xù)使用,并且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做好小學與初中的銜接可以提高學生在初中體育課上的學習興趣,也能夠讓他們在初中進行體育學習時延續(xù)在小學的積極性,并且對于體考的項目也能夠加強練習,提高學生的體育中考成績。
關鍵詞? 小初銜接? 體育中考成績? 實踐研究
小學與初中進行良好的銜接可以讓學生更快過渡到高強度的學習當中,教師也能夠很好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并且極大程度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尤其在體育教學方面,教師要能夠加強學生的耐力鍛煉,讓學生更好地沉浸到體育訓練當中,在中考中取得一個好成績。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是可以從小打基礎的,如果在小學階段能夠給學生打下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基礎,就可使他們在進入初中學習的時候也能夠為體育成績打下堅實的基礎,并且能夠更迅速地融入體育教學。
一、小初銜接教學模式對體育中考成績的重要性
在中國的教育模式當中,家長和教師會比較重視學生的文化課成績,但是在進入初中之后,體育考試也占據(jù)中考成績的一部分。為此,就要求學生在小學階段就要加強體育鍛煉,讓他們更好地銜接初中體育教學。如果學生在小學時沒有參加過相應的體育鍛煉,會使他們在初中教學不愿意去跟著教師的步伐進行訓練,在面對初中帶來的學習壓力時也不能有一個良好的釋放方式。教師要引領好小學與初中的銜接,初中教師要能夠把握住學生在剛升入初中的心理,對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予以調(diào)整并展開有針對地教學,以期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了解到體育中考的重要性。
二、小初銜接教學模式對體育中考成績的影響
(一)可以減少學生小初過渡時間
小學與初中的教學模式有一定的區(qū)別,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在進入初中后將自己的小學思維過渡到初中學習思維中。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有學生無法理解初中的教學方式,甚至會產(chǎn)生很大的心理壓力和學習壓力,所以進行小初銜接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減少學生在小初過渡的時間,能夠讓學生迅速掌握初中學練體育的技巧,并且能夠沿用小學時段的學習方式。尤其是在體育訓練方面,如果小學能夠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讓他們可以在初中跟得上教師的訓練程度,并且能夠有極好的身體素質(zhì)去應對初中學業(yè)帶來的壓力。所以,小初銜接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減少學生在不同學段的過渡時間。
(二)可以加強學生學習效率
利用小初銜接教學模式,能夠加強學生的體育學習效率,因為在小學時就加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讓他們能夠在長跑、立定跳遠、跳繩等一系列的體育項目當中有一定的基礎。這會使學生在初中教學的時候能夠適應更強的體育訓練,并且在教師的幫助下更有效,更有技巧地去進行相關考試,如此會讓學生在體育中考中取得好成績。體育訓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學生能夠在小學就有一定的基礎,他們在初中進行訓練的時候,會有獲得這項技能的自信,并且使他們更積極地參與訓練。
三、小初銜接教學模式對體育中考成績影響的策略探究
(一)進行測試銜接
在小學的體育測試階段可以使用初中的模式來進行,讓學生能夠在即將進入初中學習前了解初中體育的教學模式以及測試方式,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進行小學與初中的銜接過程。小學教師要充分了解初中的測試階段,并且能夠注意到小學生的興趣特點,展開相應的測試,還要注意根據(jù)初中的測試方式進行改良,以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自信心和體育優(yōu)勢展開相應的訓練。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中考的測試模式組織學生開展體育比賽,如在中考的跑步訓練當中會有跑步的預令和動令,小學教師可以在體育課程上給學生講解跑步的要求,并且開展相應的比賽,讓學生能夠在比賽和活動中學習到如何遵守跑步的要領。具體來說,在學生跑步前會有“各就位”和“砰”的一聲槍響,然后跑步,“各就位”就是預令,那一聲槍響就是動令,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應激反應,如果沒有條件,教師可以把那一聲槍響換成“跑”的口令,讓學生能夠在聽到口令時就可以做出相應的動作,以此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和在跑步方面的意識。
(二)進行技巧銜接
教師在給學生進行體育訓練時,對于每一個體育項目都會有相應的技巧和方式。教師要在小學階段就給學生進行相應的技巧培訓,讓他們掌握一定的訓練方式和動作要領,如此可讓他們在進入初中后的學習階段中更快接受教師的訓練方式。進行技巧的銜接,能夠讓學生在各個體育項目的訓練過程當中不會受到身體的傷害,也可以讓學生更快達到學習目標。在體育中考對一些動作是有要求的,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小培養(yǎng)動作要領和技巧方面的意識,以使學生在進行正規(guī)訓練時不會手忙腳亂。
例如,立定跳遠是體育中考的項目,教師要在小學階段就給學生奠定良好的基礎,讓學生能夠掌握立定跳遠的動作和技巧,并且要在訓練過程當中加強學生腿部力量的訓練,能夠讓他們在進行初中訓練時具備良好的基礎,對于初中教師給學生講解的一系列立定跳遠的技巧也能夠有良好適應,提高學習效率,減輕教師負擔。立定跳遠需要學生能夠利用腹部和腿部的力量,讓腳跟著地,并且身體要向前傾,不能用手或者是臀部觸地,以離起跳線最近的身體距離為標準。教師要能夠給學生清楚地講解這些技巧和考試的規(guī)則,讓學生能夠在進行小學與初中之間的體育銜接時可以更有效地學習。
(三)進行教學模式的銜接
小學與初中的體育教學會有模式上的區(qū)別。小學體育課堂可能以趣味為主,重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不會過多給學生安排大量的體能訓練。這使得學生在進入初中的體育學習時可能無法承受教師安排的訓練強度。所以小學體育教師可以在小學高年級的體育教學中安排一定量的體能訓練,適度的給學生加強體能方面的訓練強度,讓學生能夠在進入初中后的體育教學中承受初中教學模式。同樣的,小學體育教師應在小學高年級的教學中適當減少趣味性的運動,增加規(guī)則性和一定強度的體育教學內(nèi)容,甚至逐漸過渡到初中體育教學模式上,讓小學生在進入初中學習時能更好地適應。
例如,對于跳繩項目來說,如果學生在小學時沒有接觸這一類型的訓練,會讓學生在初中階段難以主動去學習。所以教師要在學生低年級的時候進行相關的趣味訓練,讓他們了解跳繩的有趣技巧。但是等學生來到小學高年級時,教師就要能夠根據(jù)中考的體考模式給學生變換跳繩的規(guī)則,以使讓學生能夠更快適應初中教學模式。教師可以給學生設定一分鐘的時間,讓他們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一定任務量,并且對他們有技巧上的要求,提高學生在跳繩方面的訓練強度。
四、結語
在小學與初中的教學階段,教師要能夠做好銜接過程,使學生更快地過渡到相應的學段進行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在體育教學的過程當中,要能夠使學生的訓練強度有一個逐漸提升的過程,所以進行小初體育銜接是非常重要的,如此可讓學生在體育考試中能夠取得良好的成績,為高中學習打下堅實的身體基礎。
參考文獻:
[1]俞建華.主題情境學習在初三耐久跑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23):146-148.
[2]劉惠群.基于中考改革背景下小升初體育銜接教學研究[J].華夏教師,2019(0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