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化學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在初中階段主要是奠定學生化學基礎,培養(yǎng)學生化學思維,化學課程的設置也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因此,要嚴格要求學生有扎實的基礎,再運用解題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理清化學解題思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
關鍵詞:解題方法;能力培養(yǎng);初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1)20-0098-02
收稿日期:2021-04-15
作者簡介:楊振忠(1978.9-),男,福建省長泰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化學教學研究.
初中化學是中考考核的一門重要課程,由于目前我國的考試形式主要為試卷答題,考察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在初中階段,學生主要以學習化學基礎知識為主,由于學生在初中階段初次接觸化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不僅要有高效的教學方法,同時也要運用合理的解題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成就感.對于初中的化學教師要經(jīng)常為學生講解一些化學解題技巧,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輕松的解答問題,有效的提升化學學習效率.
一、初中化學重難點
初中化學的特點主要是基礎知識的學習,對于一些細節(jié)性的概念,要有清晰的辨識思維,例如,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中,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定義是考試中的重點考點,出現(xiàn)頻率也較多.另一方面,對于分子、原子的定義特征的題目出現(xiàn)頻率也較多,以及生活中的空氣中的成分.總而言之,初中化學主要是從概念出發(fā),從日常生活的最常見的化學物品開始學習,逐步衍生到化合物以及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了解一些復雜的結構,例如蛋白質、油脂類.因此,學生首先要牢記知識點以及根據(jù)知識解答不同類型的題目,結合簡便的解題方法會幫助學生更高效地學習化學.
二、初中化學解題方法
1.變形法
變形法是在初中化學的解題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也經(jīng)常應用在選擇題中,可以將題目或者選項內容進行變形,看出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而選出正確答案,例如,相同質量的SO2和SO3中所含氧原子的個數(shù)之比,首先要找出SO2和SO3這兩種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的最小公倍數(shù)為320時,應擴大的倍數(shù)進行變形,等于5倍的SO2和4倍的SO3,通過比較可知氧原子個數(shù)比為5∶6,這種方法主要應用在,同一個元素擁有不同化合價時它的化合物中元素質量之比或者元素數(shù)量之比,通過對化合物的變形比較得出最終的正確答案.
2.轉化法
轉換法也可以叫做拆分轉化法,同樣用作同一個元素擁有多個化合價時,主要用于求某一個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例如,由FeS和FeBr2組成的混合物中鐵的元素質量分數(shù)為46.2%,問題是溴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多少?首先分析這道題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硫為-2價,溴為-1價,找出相對原子質量間的數(shù)量關系,可以發(fā)現(xiàn)5個S代替2個Br完成轉化,F(xiàn)eBr2→FeS·4S因此,硫化亞鐵的質量分數(shù)為46.2%×88/56=72.6%,S的質量分數(shù)為1-72.6%=27.4%,故Br的質量分數(shù)為27.4%×5/4=34.3%,拆分轉化法主要是利用相對原子間的數(shù)量關系,找出它們的化學式并找出對應元素的對應關系,最終找出解題方式和正確答案.3.守恒法
質量守恒方法在初中化學階段是一種非常常用的方法,多數(shù)用于計算題中.例如將鎂和碳酸鈣的混合物在空氣中充分加(900℃),所得固體質量與原混合物質量相等,求Mg與CaCO3的質量比.分析過程為鎂與氧氣化合生成氧化鎂,碳酸鈣分解成氧化鈣,放出二氧化碳氣體,因此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應該等于放出二氧化碳的質量,質量守恒定律的原理是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變,原子的數(shù)目也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同樣沒有變化,因此在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根據(jù)這一原理,可以在計算題中解出初中化學的多數(shù)的計算題.
4.假設法
初中化學計算假設法在選擇中應用比較多,因此可以通過假設來排除錯誤選項,也是解題中的一種重要方法,尤其是在一些復雜的選擇題中,可能已經(jīng)涉及到了初中化學還沒有學過的知識點,采用正常的計算方法,也可以計算出來,但步驟比較復雜,短時間內也無法得到相應的結果,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會選擇放棄,在考試期間,時間短暫的時候可以采用假設法立刻得出答案,尤其是在計算過程中的數(shù)據(jù)不足,無從下手的計算題及混合物的組成判斷可以用極端假設,恰好它是某一成分,或者恰好假設它完全反應來確定混合物各成分的名稱,質量分數(shù)以及體積分數(shù)的解題方法.
例如:8.1g堿金屬R與其氧化物R2O組成的混合物與水反應后,蒸發(fā)反應的溶液得到12g無水晶體,通過計算確定該金屬的名稱.由于堿金屬R是一個未知的元素,在解題中可以假設它的相對分子質量為m,假設8.1g全部為堿金屬或全為氧化物,就有如下的關系:
得到m=35.3,m=10.7,因為混合物有堿金屬及其氧化物組成,所以金屬的相對分子質量應該介于10.7和35.3之間,可以猜測該金屬為Na.
三、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1.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
在科學領域,還有很多化學知識是未知的,化學是嚴謹?shù)目茖W學科,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是初中教育的重要職責,初中化學主要注重學生的基礎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化學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研究型學科,教師在課堂中要對學生有正確的引導,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通過實驗現(xiàn)象進入到化學世界,進一步去探索化學中未知的世界,通過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化學學科中更加主動的研究更深層次的化學知識,從生活中引進化學案例,讓學生學會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難題,繼而培養(yǎng)學生對于化學的探究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
中考逐步完善了對實驗的考核,由于化學離不開實驗,實驗課是化學的一個基礎補充,也是幫助學生學習化學的輔助工具,由于實驗中存在著許多的安全隱患,因此講解實驗方法就是要規(guī)范學生的操作,化學實驗大多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性,部分學生缺乏實驗安全意識,導致在實驗過程中發(fā)生危險,例如,實驗室的藥品不可以用手觸碰,用剩下的藥品不能拋棄,也不能放回原瓶,要明確安全意識背后的原因,例如用剩的藥品不拋棄是為了防止污染和損害下水道,不能放回原瓶,是防止污染原試劑,要告訴學生,實驗的每一個步驟都必須要細心,防止器皿破裂,教師要及早向學生普及化學課程中危險因素,以及告知學生發(fā)生實驗意外的急救措施.讓學生意識到化學實驗的嚴謹,在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化學在培養(yǎng)學生化學基礎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科學領域需要學生探究,也需要學生去創(chuàng)新.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鼓勵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總結發(fā)現(xiàn)新的解題方法,以及運用已學的知識對化學領域有哪些想法,激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才能有更好的創(chuàng)新意識.
在初中階段,學生初次接觸化學,對化學知識毫無想法,因此,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化學課堂,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大量引入生活中的案例,首先讓學生在生活中認識化學,了解化學.創(chuàng)新思維也大多數(shù)來源于生活,在學生初步接觸化學時,教師的引導和對學生的培養(yǎng)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化學學科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研究性學科,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化學知識,也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尤其是在初中,學生初次接觸化學,是學生打下基礎的重要階段,因此,在學習初期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用合理的解題方法讓學生對化學產生興趣,主動鉆研化學,同時結合初中實驗課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在化學領域有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蘇建華.提升初中生化學解題能力的對策研究[J].魅力中國,2017,9(10):142.
[2]何耀梅.初中化學的解題方法與技巧[J].讀天下,2018,5(7):48.
[3]張莉.談初中化學解題能力培養(yǎng)[J].數(shù)理化學習,2019,2(31):40-41.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