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點》這一課的教學,旨在借助音樂、美術(shù)課程的感性思維,引導學生情感認同,借助筆法、結(jié)構(gòu)的層層剖析,培養(yǎng)學生理性思維。在教學中,把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相互轉(zhuǎn)換,充分挖掘?qū)W生在書法課堂中的主動性,以趣激學,打好書寫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學科融合;精準讀帖;滲透美育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30-0052-04
【作者簡介】王舒,江蘇省鹽城市日月路小學(江蘇鹽城,224000)教師,二級教師,曾獲江蘇省書法優(yōu)質(zhì)課比賽特等獎。
【設(shè)計理念】
本節(jié)課教學采用西泠印社出版的《書法練習指導》三年級上冊教材。大部分學生剛接觸書法不久,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欲望。書法、美術(shù)、音樂的融合與滲透,增強了互動性;“讀帖”與“臨摹”相交錯,增強了實用性;自主探究與合作討論,增強了成就感。以趣當頭,伴以想象,體會點畫的形態(tài)美、意境美。古有顏真卿尋找“錐畫沙”之狀,褚遂良“印印泥”之態(tài),所謂“道法自然”,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點”的蹤跡,從大自然中得到啟發(fā)?!包c為側(cè)”,形態(tài)似雨點,滴滴嗒嗒,輕盈靈動;“點如高山墜石”,險峻莊重,張力內(nèi)斂;“點者,字之眉目”,正側(cè)俯仰、造型動感,讓學生在書法課中體驗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教學重點】
1.認識“點”,能分辨圓點和方點的形態(tài)特征并掌握其寫法。
2.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解、觀看范字書寫、嘗試練習、小組討論等方法,逐步體會“點”在例字中的作用。
3.通過筆畫間的相互關(guān)系,感受書法與生活的聯(lián)系,引發(fā)學生的寫字興趣,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漢字。
【教學難點】
能理解、會書寫兩種形態(tài)的“點”。
【教學準備】
文房四寶、作品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手指運動,激發(fā)大腦
師:同學們,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雙手會做工,大腦會思考。書法課上我們既要用靈活的雙手也要用智慧的大腦。下面先和老師一起活動活動手指,來一個《切土豆》小游戲,同學們一邊做一邊觀察,土豆被切成了幾種形狀?(播放視頻,見圖1)
生:四種。
師:哪四種,你可以比畫比畫嗎?
生:土豆塊、土豆片、土豆絲、土豆丁。(一邊比畫一邊回答)
師:你真棒!土豆塊、土豆片活動手腕,土豆絲、土豆丁活動手指,和老師一起做。(加快速度)
設(shè)計意圖:大多數(shù)三年級學生剛接觸書法,課前的音樂游戲互動能夠拉近師生距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有趣的指尖、手腕運動,有利于學生快速入靜,增強手部力量,提高大腦思維速度。
二、感性認知,畫點激趣
師:老師在美術(shù)書中發(fā)現(xiàn)了幾張有意思的圖片,一起來看。(見圖2)
生:我們學過,這是點彩畫。
師:是的,這是法國畫家修拉的代表作《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這幅圖是怎么畫出來的呢?
生:有很多很多的點組合在一起。
師:多么神奇,小小的點就可以組合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再看一幅畫,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不同?(見圖3)
生:第一幅畫中的點圓一點,第二幅畫中的點不僅方,而且大。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美術(shù)作品中運用“點”展現(xiàn)出一幅幅五彩繽紛的世界,那么你們可以用毛筆蘸墨汁來表現(xiàn)這些“點”嗎?
學生書寫并展示。
師: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點”的世界。
設(shè)計意圖:《點彩畫》是三年級上冊美術(shù)課的內(nèi)容,所謂書畫同源,通過學科之間的融合,從“畫點”開始,發(fā)現(xiàn)畫與寫的區(qū)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
三、理性分析,探求新知
1.感知“點”的形態(tài)。
師:看著同學們筆下這些活潑靈動的“點”,老師想起了一句詩: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而古人又常說“點如高山墜石”(見下頁圖4),它又有險峻厚重之感,這樣的“點”是輕飄飄地寫出來的嗎?
生:不是的,要用頓筆,還要往回收。
師:小小一個“點”,也要經(jīng)過起筆、行筆和收筆三個階段去完成。因為收筆方式的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形態(tài)的“點”:藏鋒圓收形成圓點、藏鋒方收形成方點。
設(shè)計意圖:通過探究性學習,學生初步感知到“點”的不同形態(tài)。了解了不同狀態(tài)的“點”給人不同的感覺,為寫好帶有“點”的例字打下基礎(chǔ)。
2.揣摩“點”的用筆。
師: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曾說:“書法以用筆為上,結(jié)字亦須用功,蓋結(jié)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边@句話強調(diào)的是用筆的重要性。下面老師要做一個小實驗(用毛筆筆尖蘸紅顏料,筆肚蘸黃顏料),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說說筆畫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生:起筆先是紅色的,再漸漸變黃,最后收筆又有一點紅色。
師:這說明什么?
生:起筆先用筆尖寫,再用筆肚寫,最后又用筆尖寫。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真棒!先圓點露鋒尖起,再向右下按筆,最后藏鋒圓收,看老師來書寫(教師范寫圓點)。下面請同學們自己來寫一寫:首先輕輕拿起筆,注意雙姿:大哥二哥臉對臉,兄弟五個握空拳(指實掌虛),毛筆豎直手腕穩(wěn),頭正肩平放心間。請同學們將圓點書寫5個(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根據(jù)書寫要點進行點評。
師:同學們的圓點都寫得有進步。下面我們的挑戰(zhàn)升級,方點如何寫?請和同桌討論。
生1:和圓點一樣,也有起筆、行筆和收筆。
生2:方點和圓點的方向不一樣。
師:是的,方點需要藏鋒起筆,轉(zhuǎn)折后向右下按筆、提筆,藏鋒方收。
設(shè)計意圖: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書法中的提按過于抽象,而教師通過一個小實驗,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了其用筆方法。
3.觀察帶“點”的例字。
師:同學們,帶有“點”的字很多,你知道哪些?
生1:帶有三點水的字,江、河、湖、海。
生2:帶有四點底的字也有很多點,黑、熱、煮、然。
生3:下雨,兩個字里都有點。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我們來看第一個例字:“下”??纯磿翌佌媲淙绾伟才胚@三個筆畫呢?(見圖5)
生:第一筆橫要寫長,第二筆豎要寫直,最后一筆是圓點。
師:你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一大半寫好“下”的秘訣了。哪位同學再來說說?
生:橫畫寫長還要帶弧度,豎畫寫粗還要直,點畫起筆在豎中線上。
師:同學們仔細看,豎畫在不在豎中線上?
生:不在。
師:原來粗壯的豎畫要向左偏一點,點畫順勢落在豎畫旁邊,這些筆畫多么懂得避讓謙遜啊。寫好“下”要做到:橫畫長中帶弧度,豎畫有力要謙讓,點畫角度需找準,筆筆和諧顯美觀。找到了書寫要領(lǐng),老師先來試試(教師示范)。練字講究心追手摹,意在筆先。請大家先用心揣摩,再試著寫寫這個字,調(diào)整好你的寫字姿勢,開始吧。(寫兩個,描兩個)
師(指導):寫好的同學相互評一評,把你認為寫得好的字圈起來。
師:同學們筆下的“下”寫得真不錯!我們來看下一個例字:“六”,仔細讀帖,然后小組討論,寫好“六”有哪些小竅門?把你們的討論結(jié)果和大家分享一下。(見圖6)
生1:“六”有兩個點,第一筆方點,第二筆圓點。
師:古人說一點成一字之規(guī),一字乃終篇之準,寫好第一個方點就成功了一半,一個字中“點”的大小、方向和形態(tài)都有區(qū)別,變化無窮。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2:“六”的橫畫要長中帶弧度。
師:真棒!橫畫寫得舒展有張力,這個字才顯得動感十足,還有嗎?
生3:還要注意“六”的第一筆點和第二筆橫相連,撇和最后一點要寫穩(wěn)。
師(總結(jié)):這么隱蔽的書寫要領(lǐng)都被你們發(fā)現(xiàn)了,真厲害!四個筆畫不能都相連,顯得太死板,又不能都分開,顯得太零碎,有聚有散,疏密結(jié)合才能透出中國漢字的含蓄美。請同學們試著寫一寫。
學生書寫,相互點評。
設(shè)計意圖:從兩種不同形態(tài)點畫的用筆方法的學習,過渡到帶有點畫例字的學習,重在培養(yǎng)學生讀帖的準確性,滲透一字中同筆畫比較異同,不同字中尋找相似,舉一反三,事半功倍。在多次讀帖、臨帖的反復(fù)交替中,學生加深了對用筆、結(jié)構(gòu)的理解,從而循序漸進,水到渠成。
四、拓展延伸,課堂小結(jié)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顏體楷書的兩種“點”,那么其他書法家又是怎么書寫“點”的呢?一起來看(見圖7),這是歐陽詢的《九成宮》中的“上”,按照我們規(guī)范書寫的要求,“上”中沒有點,而在歐陽詢筆下,短橫變一點,橫、點置換,變化靈動,饒有趣味,別具一格。再看看草書中的“點”,上面兩點,下面一點是個“上”字,左邊三個點,右邊四個點是一個“流”字,多么有趣?。。ㄒ妶D8、圖9)
師:點畫如此美麗,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首筆是“點”,昂首挺胸,具有陽剛之美;末筆是“點”,厚重穩(wěn)重,具有雄渾之美;字中帶“點”,靈動活潑,具有動態(tài)之美。自然中的“點”能裝飾我們五彩繽紛的世界,同學們筆下的“點”更是別樣多彩,下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繼續(xù)在“點”的世界穿梭遨游。這節(jié)課就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設(shè)計意圖:通過不同書法家對于楷書“點”的理解、不同書體對于“點”的描繪,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點畫的理解。有了理性分析的讀帖、堅持不懈的練習、價值情感的認同,學生對書法藝術(shù)的理解會更加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