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燕
摘要:三年級的學生,一挨批評就哭,作業(yè)不會做也哭,一哭就是一節(jié)課。遇到這樣的學生怎么辦?首先與家長溝通交流,尋找造成學生這種情況的背后原因。然后制定三步走的解決問題方案:(1)學生哭鬧時冷處理,不被裹挾;(2)積極干預,教給學生情緒調(diào)節(jié)的方法;(3)肯定積極行為,為學生解決具體問題支招,發(fā)掘閃光點,幫學生建立自尊自信,促進心理成長。
關鍵詞:心理成長;情緒調(diào)節(jié);特殊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1)25-0077-04
愛哭的孩子有糖吃,這句俗話一直廣為流傳,它折射出一種社會現(xiàn)實:會哭會鬧的人往往得到好處,而默默做事的人往往白白付出。這是一種不公平的社會現(xiàn)狀,我們要努力打破。小學班主任,總難免遇到一兩個遇到困難就哭的學生,這時候,就更不能任由學生以“哭鬧”來要挾,縱容學生,給學生無原則地發(fā)“糖”吃,來換得學生一時的聽話和安靜,這是飲鴆止渴,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但也不能態(tài)度過于強硬,完全不給“糖” 吃。怎樣才能做到恰到好處地發(fā)“糖”?如何發(fā)揮“糖”的最大作用?這就非??简灠嘀魅蔚墓芾碇腔哿?。
一、案例概況及分析
兩年前,我接手了三年級的一個班。在第二天的語文課上,我讓學生們做好上課準備,把與上課無關的東西全部收到書包里去。我反復說了兩三遍,但一個個頭小小、皮膚白皙的學生充耳不聞,仍在玩一把小小的玩具槍。我走到他的座位前,把他的玩具槍拿在手上,一邊轉(zhuǎn)身走向講臺一邊說:“這個玩具老師暫時替你保管,等下課了再還給你。”隨手把玩具槍放在了講臺上。
就在這時,響亮的哭聲從我背后響起,這不是一般的小學生的哭,而是一兩歲的幼兒要不到東西時的那種哇哇大哭。我轉(zhuǎn)過身,發(fā)現(xiàn)他哭著哭著還坐到了地上。我呆住了,擔任班主任這么多年,這樣的學生還是第一次見到。我勸他不要影響大家上課,可沒有絲毫效果,我只能冷處理,不去理他,之后他足足哭了一節(jié)課。由此我認識了這個愛哭的孩子——小許。
接下來的兩個星期,我又見識了兩次小許的“哭功”。第一次,品德與生活課上,老師要大家做一道思考題,他不會,就哭了起來。第二次,他做操時與別人打鬧,挨了批評,當即不管場合,就地坐下哭,一直哭到要排隊進教室了,副校長幫我一起勸,他才終于站起來走進教室。
遭到批評會哭,遇到困難會哭,與同學產(chǎn)生矛盾會哭……總之,遇到一切解決不了的問題就用哭來發(fā)泄或逃避,這是心智發(fā)展嚴重滯后于同齡人的表現(xiàn)。
問題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個問題家庭。我主動聯(lián)系了小許的媽媽,小許的媽媽也是個教育工作者,她非常坦誠地對我說,她與小許爸爸是二婚,小許爸爸年紀很大才有了這個孩子,所以一家人都非常寵愛小許。小許小時候是爺爺奶奶帶,爺爺奶奶只知道溺愛孫子,也不懂得什么教育方法,孩子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哭,一哭要求就滿足了。
讀書以后,小許跟父母一起生活,孩子爸爸知識水平不高,不會帶孩子,對孩子也沒什么要求,而她自己工作的地方離孩子比較遠,常常孩子沒醒她就出門,孩子睡著了才回家。平時的休息時間也少,所以沒空管孩子,孩子的家庭作業(yè)都是交到課外托輔班的。
我對小許的媽媽說:“小許的問題已經(jīng)比較嚴重了,必須引起重視,為了孩子的將來考慮,建議你的工作時間要慢慢調(diào)整,必須抽出一些時間來抓孩子的教育。作為班主任,我會在學校努力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幫助他成長,但需要您配合?!?/p>
在“中國好老師”平臺上,北京小學馬蘭老師在她的案例主講中曾經(jīng)引用過盧梭的名言:“在萬物的秩序中,人類有他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應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馬蘭老師說:“兒童是未成熟的主體,在他們的身上確實有需要不斷克服的缺點,所以每一個學生都是正在成長的人,是允許犯錯誤的人,是有無限潛能的人。教師的任務就是陪伴學生成長。教育的真諦,就是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教育,更應該為每個生命奠基,成全每個生命的燦爛,豐富每一位學生生命的精神花園?!?/p>
引導小許走向成長,我責無旁貸。
二、問題解決策略及過程
(一)涼一涼,不要急于給“糖”吃
小許的學齡前教育不成功就是亂給“糖”的結(jié)果,家人一味肯定,無原則地包容,導致小許任性而又缺乏面對挫折的經(jīng)驗與勇氣。此時再亂發(fā)“糖”,只會助長他的不良行為,所以當務之急是把他涼一涼,讓他感受到遇事就哭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效果,是得不到老師、同學任何的理解和同情的,是一種非常不理智不成熟的做法。
一次音樂課上,班長向我報告,小許又哭了起來。我一去,發(fā)現(xiàn)他哭得特別大聲,沒辦法,我把他帶出了教室,讓他站在教室外,對他說:“什么時候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哭了,就自己進教室去。”沒過幾分鐘就下課了,我對他說:“盡快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如果在下節(jié)課上課鈴打響之前止住哭聲,那就是進步!”說著我進了辦公室,不再理睬他。
過了一會兒學生報告:“小許把自己的眼鏡給踩壞了!”沒想到他脾氣這么大,以前只是自己哭,沒有毀過東西,難道是因為老師沒有理他,所以把氣撒在自己的物品上?盡管內(nèi)心十分震驚,但我表面上仍裝出無動于衷的樣子,沒有對他做出任何的關心舉動,而是背地里和他的媽媽進行了溝通,要她不要因為把眼鏡弄壞而批評他,而是和他好好分析一下這樣做的后果——踩壞自己的東西,受損失的是自己,哭,傷害的也是自己。嘗試教他以后面對類似事情的方法:被老師批評,想想是誰的錯,如果是自己的錯,就要及時改正,老師自然會原諒你;如果是老師誤會了,就要表達出來,解開誤會,哭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第二天,他的情緒已經(jīng)穩(wěn)定,像什么都沒發(fā)生過一樣。大課間的時候,我把他叫到一邊,問他昨天是怎么回事,原來上音樂課時和同桌打鬧,剛好他打了同桌一下就被老師看見了,老師就批評了他,他覺得老師只批評他一個人很不公平,于是哭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