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義 王瑤 孫超
(海軍航空大學 煙臺 264001)
海洋戰(zhàn)略是近代以來各國極為重視的一種國家戰(zhàn)略。近年來,隨著當前國際形勢變化,我國把海洋戰(zhàn)略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南海作為我國最大的領海,自然資源極為豐富,戰(zhàn)略位置極為重要。當前國際形勢依然復雜嚴峻,不排除有個別國家,企圖奪占我島礁,霸占我海上資源,對我國家利益造成嚴重威脅。必須立足現有形勢,依托既有島礁,充分發(fā)揮岸防火力,粉碎敵奪島企圖。保護好我們南海的每一個島礁是擺在我們國家戰(zhàn)略面前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因此研究南海島礁海上目標特性具有極為重要的實戰(zhàn)價值。
目前我南海島礁部署的主要岸防火炮為某型單管火炮、某型多管火炮,遂行的主要作戰(zhàn)任務包括打擊近海目標和換乘編波之敵,以阻敵登島奪島,并對我方艦艇海上作戰(zhàn)給與火力支援。
阻敵登島作戰(zhàn)一個重要內容是研究目標特性[1],目標的各類技戰(zhàn)術指標是影響我射擊命中概率的一個重要因素,之前的研究大多只結合我們實際對射擊的效能進行評估優(yōu)化,很少通過分析研判目標特性,進而對射擊進行合理優(yōu)化,分析敵情目標是提高火炮效能的重要手段,本文重點對我南沙島礁守備部隊所面臨的潛在目標進行分析,為以后針對不同目標提高火炮射擊效能提供支撐。
從目前南海的敵占島嶼情況來看,越南、臺灣所占島嶼較多,其中越國近年來多次試圖侵占我既有島嶼,組織多次奪島演練,曾派遣小型快艇、假裝漁船在近海對我島礁實施觀察,對我威脅較大[2]。從敵海洋軍事戰(zhàn)略來看,越南海軍提出了“陸守海進”戰(zhàn)略思想,其海上軍事力量多以小型、快速、隱身裝備為主,具有較強近海突擊作戰(zhàn)能力;臺灣當局以“快速反應、決戰(zhàn)境外”的作戰(zhàn)指導,實施“有效嚇阻、防衛(wèi)固守”的戰(zhàn)略方針,極有可能在出現局部沖突時,對我島礁實施奪島作戰(zhàn)[3]。隨著美國重返亞太戰(zhàn)備再次成為當前美國的核心戰(zhàn)略,美國海軍作為世界上頭號軍事力量,具有隨時參戰(zhàn)的可能,考慮到在當前形勢下,其大規(guī)模參戰(zhàn)可能性不大,可能更多的是采取對越南、臺灣軍事力量進行支援或加強,以實現其盟友軍事行動,達到進一步遏制我國戰(zhàn)略發(fā)展的目的[4]。
射擊命中概率取決于目標命中面積大小、彈著散布范圍、射角誤差以及中央彈道分布。分析目標命中面積大小對于提高射擊命中概率有重要作用[5]。
目標命中面積可解釋為在彈丸即將命中目標瞬間,目標沿彈丸運動的相對速度方向,在彈丸的命中散布平面上所做的投影面積。對于艦艇來說,就是沿彈丸觸艦的運動方向,艦艇吃水線以上部分在水平面上所做的投影面積,即為艦艇的目標命中面積[6]。由于彈丸速度遠大于艦艇速度,此處近似取彈丸的觸艦速度方向,而非彈丸相對艦艇的相對速度方向。
現代艦艇形體復雜,通常采取等效方法,將艦艇吃水線以上部分近似看作一個矩形體。
圖1 艦艇近似矩形示意圖
艦艇長為L,艦寬為B,將艦艇甲板面看作橢圓,根據橢圓形面積公式:
取矩形體等效長
C=0.785L≈0.8L
所以艦體近似看作矩形體。該矩形體在彈丸觸艦方向上的投影面積近似為矩形[7]。
射擊諸元相同的情況下,由于隨機概率誤差,火炮的炸點散布呈橢圓形分布[8]。
圖2 火炮炸點散布示意圖
采用幾何面積圖形法比較目標命中面積與彈著散布范圍,分以下幾種情況討論。
第一種情況,射擊方向與艦艇方向相同,目標命中矩形面積中心與彈著散布中心重合,對于不同的命中面積目標,目標命中面積越小,命中概率越小,反之同理。
圖3 第一種情況示意圖
第二種情況,射擊方向與艦艇方向相同,目標命中矩形面積中心與彈著散布中心重合,對于不同的彈著散布范圍大小,彈著散布范圍越大,命中概率越小,反之同理。
圖4 第二種情況示意圖
第三種情況,射擊方向與艦艇方向不同,目標命中矩形面積中心與彈著散布中心重合,面積相同,目標命中面積不同時,目標命中面積越大,命中概率越大,反之同理。
第四種情況,射擊方向與艦艇方向不同,目標命中矩形面積中心與彈著散布中心重合,面積相同,射擊方向不同時,艦艇方向與射擊方向重合度越高,命中概率越大,反之同理。
圖5 第三種情況示意圖
圖6 第四種情況示意圖
第五種情況,彈著散布中心與目標命中面積中心不重合,且發(fā)生偏移量較大時,此時命中概率為零,目標命中面積大小與一發(fā)命中概率無關。
圖7 第五種情況示意圖
根據以上分析可得,通常情況下,在彈著散布中心與目標命中面積中心重合時,目標命中面積越大,則命中概率越大,彈著散布中心與目標命中面積中心不重合時的情況除外。
接收到目標指示后,射擊指揮員或自動火控系統(tǒng)將開始計算各射擊諸元,即為射擊準備,射擊諸元誤差主要由測定目標現在坐標的誤差、計算目標提前量的誤差、計算彈道氣象修正量的誤差、計算系統(tǒng)工作誤差四部分組成。目標運動速度將影響計算目標提前量的誤差[9]。
圖8 目標命中提前點誤差分解
目標提前量的概率誤差計算表達式為[10]
式中:Dxt為目標提前點橫軸誤差,m;Dyt為目標提前點縱軸誤差,m;Vm為目標實際速度,m/s;t為彈丸飛行時間,s;α為目標實際航向,rad或°;Ev為目標速度的概率誤差,Ev=1nm~2nm;EH為目標航向的概率誤差,EH=0.0349rad~0.0524rad或EH=2°~3°。
由于
Dt為目標提前點的概率誤差[11]。
所以,將Dxt、Dyt代入得
展開合并同類項,化簡可得
其中彈丸飛行時間t取決于火炮到目標點的距離和彈丸飛行速度[12],假定火炮到目標點的距離為定值已知,彈丸飛行速度與目標特性無關,當前只分析目標特性對火炮射擊的影響,暫不考慮彈丸速度問題,假設為定值。
在以上假設基礎上,由式可見,Dt取決于三個變量,即Vm、EH、Ev,其中EH、Ev為概率誤差,與目標特性無關,Ev的取值范圍為1kn~2kn,EH的取值范圍為 0.0349rad~0.0524rad[13]。
首先討論Ev與Dt的關系,對Dt函數求Ev偏導數,得
所以
對該函數運用Matlab工具建立模型圖像。
圖9 Dt隨Vm和EH變化模型
由圖可以看出當目標航速為0時,目標提前點的概率誤差Dt為0,當目標航速Vm逐漸增大時,當Dt也呈明顯遞增趨勢,而對于目標航向概率誤差EH,隨著EH的增大,Dt沒有明顯遞增或遞減趨勢,可以判斷目標航向概率誤差EH對于目標提前點的概率誤差Dt的影響極為有限,而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也確實如此,EH量級極小,對誤差影響很小,通常取最大誤差0.0524rad,而目標航速Vm是目標提前點概率誤差Dt的重要影響因素,了解掌握目標航速和機動能力具有重要價值[14]。
下面對越南、臺灣、美國潛在海上作戰(zhàn)目標進行分析。
目前,越南海軍可能用于奪島作戰(zhàn)的輕型水面艦艇共27艘,兩棲登陸艦艇3艘。其中獵豹級隱身導彈護衛(wèi)艦是越南較為先進艦型,航速快、隱身性能好,滿載排水量1600t,推進最大航速可達26kn,整船采用反輻射材料涂裝,加之燃氣和燃油機靜音性能好,隱身性能較強。西格瑪級輕型隱身導彈護衛(wèi)艦是越南采購自荷蘭的較為新型護衛(wèi)艦,其一體化集成度較高,艦載武器裝備較為先進,配備搜索雷達、導航雷達、火控雷達、聲吶等,具有較高的隱身能力、電子戰(zhàn)能力和探測性能。黃蜂Ⅰ級、Ⅱ級導彈快艇是越南相對早期的艦型,排水量小,航速快是其最大特點。毒蜘蛛導彈快艇、波克級導彈快艇和閃電級導彈快艇具有高隱身性能和高干擾能力,具有較強近海偵測打擊能力[2]。具體參數見表1。
表1 越南輕型和兩棲艦艇主要參數
通過表1比較發(fā)現,黃蜂Ⅰ級、Ⅱ級導彈快艇、波克級導彈快艇、閃電級導彈快艇目標命中面積在243.36 m2~457.76m2之間,遠小于獵豹3.9級導彈護衛(wèi)艦1128.288m2,航速在34kn~42kn之間,遠大于獵豹3.9級導彈護衛(wèi)艦、西格瑪級導彈護衛(wèi)艦以及771A兩棲登陸艇航速,總體命中面積小、航速快,這四種艦型在最高航速下,我方部署的火炮射擊命中概率將有所降低[14]。
當前臺灣海軍裝備種類輕型快艇48艘,光華六號導彈快艇31艘,微型導彈突擊艇4艘,錦江級巡邏艦12艘,沱江級巡邏艦1艘。微型導彈突擊艇,是臺灣當局基于光華六號導彈快艇研發(fā)的新型突擊快艇,預計成軍規(guī)模60艘,于2019年交付首批4艘艦型,2029年前交付最后一批該型艦艇,該艇設計理念較為先進,外形設計具有雷達隱身功能,船體采用新型輕便加固材料,在兼顧強度同時,使船體更輕,載重量更大,艇全長31.4m,全寬5.4m,滿載排水量50t,滿載最大航速35kn,續(xù)航里程100nm。沱江級巡邏艦,是臺方研制的首艘雙體船,目前裝備1艘,計劃到2026年前12艘列裝完畢。該型艦近海戰(zhàn)斗能力強,吃水淺,能夠迅速接近并攻擊目標,船體制作工藝先進,一體化程度高,包括艦上火炮、桅桿在內均進行隱身處理,動力方面采用柴油推動力,采取隱蔽煙囪排放設計,發(fā)熱性降低,使總體雷達反射面大副降低,隱身性能顯著提高。
臺灣海軍現役兩棲登陸艦艇共203艘,包括船塢登陸艦、兩棲登陸指揮艦、中海級戰(zhàn)車登陸艦、中和級戰(zhàn)車登陸艦、美字級中型登陸艦、聯字級步兵登陸艦、501級登陸艇、1466級登陸艇、1610級登陸艇等型號,大部分為二戰(zhàn)前后美軍為臺軍提供的艦型,裝備老舊,技術落后,其中排水量較大的有兩棲指揮艦2艘、艦長100m,艦寬15m,最大排水量3698t,最大航速12節(jié),中海級戰(zhàn)車登陸艦1艘,艦長99.97m,艦寬15.24m,最大排水量4850t,最大航速12節(jié),臺灣預計于2021年前建成2艘新型船塢登陸艦,可裝載兩棲突擊車、滿載排水量10600噸,艦長153m,艦寬23m,最大航速21.5節(jié)。
通過表2比較發(fā)現,沱江級巡邏艦、錦江級巡邏艦、微型導彈突擊艇、光華六號導彈快艇目標命中面積在135.6m2~769.6m2之間,遠小于中海級、中和級戰(zhàn)車登陸艦2872.8m2,航速在27kn~38kn之間,遠大于中和級戰(zhàn)車登陸艦航速,總體命中面積小、航速快,這四種艦型在最高航速下,我方部署的火炮射擊命中概率將有所降低。
表2 臺灣輕型和兩棲艦艇參數
美國輕型水面艦艇主要包括兩種艦型,即瀕海戰(zhàn)斗艦(LCS)和近岸巡邏艦,瀕海戰(zhàn)斗艦是美國近年來新提出的一種艦艇設計,最新型號瀕海戰(zhàn)斗艦充分發(fā)揮了瀕海戰(zhàn)艦的戰(zhàn)斗特點,在具有輕型艦艇航速快、隱身好、戰(zhàn)術靈活等特點外,同時還兼具反潛、偵察和海上攔截等多種能力,模塊化的設計方式使其系統(tǒng)配載更加靈活,能夠針對不同類型作戰(zhàn)任務裝配不同模組,達到作戰(zhàn)使用要求[15]。美軍另一種輕型巡邏艇颶風級沿海巡邏艇共有13艘,該艇是支援美特種部隊逐行特種作戰(zhàn)的主要艇種,島礁對海防御的任務之一就是防小股敵特襲擾,因此我島礁對海防衛(wèi)對此艦種應引起重視。
美國兩棲登陸艦艇數量眾多,技術先進,裝載能力、隱身能力、投送能力都很強,大型兩棲登陸艦艇典型代表是黃蜂級通用兩棲突擊艦,可以搭載3艘LCAC氣墊登陸艇,中小型兩棲戰(zhàn)艦代表是圣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運輸艦,現役11艘,計劃建造26艘,可以搭載2艘LCAC氣墊登陸艇,或者1艘LCU通用登陸艇。LCAC氣墊登陸艇是美國海軍進行登島作戰(zhàn)的主要突擊艇種,該艇可以在較為復雜的岸灘進行登陸,世界上70%的岸灘都能滿足登陸要求,使其具有較強的廣泛應用性,高達40節(jié)的航速為其實施搶灘登陸提供強大機動能力,該艇自誕生以來就成為美國海軍奪島作戰(zhàn)的有力武器。
通過表3比較發(fā)現,颶風級沿海巡邏艇、LCAC氣墊登陸艇目標命中面積在304m2~337m2之間,航速在35 kn~40kn之間,屬于典型目標命中面積小,航速快,射擊命中難的目標。自由級和獨立級瀕海戰(zhàn)斗艦目標命中面積稍大,但速度快于颶風級沿海巡邏艇、LCAC氣墊登陸艇,達到44kn~47kn,也將對我射擊命中概率產生較大影響。
表3 美國輕型和兩棲艦艇參數
1)目標航速與射擊命中概率呈負相關,目標命中面積與射擊命中概率呈正相關。即目標航速越小,射擊命中概率就越大;目標命中面積越大,射擊命中概率就越大;反之同理。
2)越南海軍黃蜂Ⅰ級、Ⅱ級導彈快艇、波克級導彈快艇、閃電級導彈快艇四種艦型,臺灣海軍沱江級巡邏艦、錦江級巡邏艦、微型導彈突擊艇、光華六號導彈快艇四種艦型,美國海軍颶風級沿海巡邏艇、LCAC氣墊登陸艇,自由級和獨立級瀕海戰(zhàn)斗艦四艦型,共十二種型艦對我射擊命中概率影響較大,實戰(zhàn)中應重點識別,給予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