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妹
【摘? ?要】?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歷史課堂要求教師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yǎng)。因此,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正確地閱讀歷史材料,對歷史形成一個更全面的認識,從而構建一個完整的歷史解釋。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開拓自己的眼界,也能讓他們正確利用歷史解釋來學習歷史事件。本文主要闡述了教師應當采用什么策略來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yǎng)。
【關鍵詞】? 歷史解釋;素養(yǎng)養(yǎng)成;策略研究
高中歷史教師應當通過一系列策略來幫助學生對歷史材料進行解讀和表達,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養(yǎng)成優(yōu)秀的歷史解釋素養(yǎng)。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上與學生多進行溝通與互動,將學習的主體交還給學生,并且通過多種歷史材料的輔助來拓寬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知識面,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理解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歷史解釋,這對于學生發(fā)展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有著很大的幫助。接下來文章將從三個方面來闡述培養(yǎng)學生歷史解釋素養(yǎng)的主要策略。
一、引導學生進行歷史材料解讀,夯實歷史解釋的基礎
歷史材料是學習歷史的立足之本,學生通過對歷史材料進行閱讀理解才能夠更好地對歷史中的人、事、物進行了解,只有在充足的了解后才能夠去對歷史進行自我的思考與表達。同時,歷史材料能夠讓學生在進行歷史解釋時有所佐證,并且在表達的時候不會顯得空洞。因此,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時,要多帶領學生閱讀一些歷史材料,從材料中去剖析其中發(fā)生的事件,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挖掘到歷史的本質(zhì),學生在閱讀課本時也能夠更加得心應手。對歷史材料進行深度剖析,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歷史解釋的大概綱要,因此,注重歷史材料的閱讀是非常有必要的。
比如,學生在學習中國古代歷史事件時,往往會遇到許多文言文或古詩性質(zhì)的歷史材料,這些材料往往對學生來說在閱讀上會有一定的難度,學生無法從這一類的歷史材料中找到關鍵詞來鎖定所描述的歷史事件。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去理解剖析這一類歷史材料,讓他們從中找到一些能夠代表時間、人物或事件的詞語,從而結合自己在課本中所學到的知識去理解材料中所闡述的到底是什么歷史材料。只有對歷史材料更加精準地解析,學生才能夠利用自己所學知識去將其背后的歷史事件表達出來,構建一個較為全面的歷史解釋。
二、從多個角度來對歷史事件進行解讀,幫助學生更全面地進行歷史解釋
由于歷史事件是存在著多方的人、事、物的,所以在歷史發(fā)生時,雖然本質(zhì)不會改變,但對于不同層面的影響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進行歷史材料的閱讀和理解時,往往會因為剖析角度的不同,而產(chǎn)生許多不同的理解。這些理解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全面、深度地對某一歷史事件進行理解。所以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歷史材料閱讀時,可以適當?shù)匾龑W生從不同的角度對歷史事件進行思考。比如,可以從對于整個世界的影響、文化的發(fā)展以及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等角度來進行理解,這樣學生能更科學地學習歷史材料,而不會以偏概全。這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全局觀,使學生能夠統(tǒng)籌性地進行歷史解釋,提升綜合素養(yǎng)。
比如,在學習華夏與蠻夷的戰(zhàn)爭時,從交戰(zhàn)雙方來看這是一場政治與實力的博弈,展現(xiàn)了古代弱肉強食的一種現(xiàn)象,在這樣一個角度學生能夠理解到的是戰(zhàn)爭帶給古代人民的創(chuàng)傷和代價。但是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從歷史長遠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事件,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戰(zhàn)爭和沖突,中華民族才得以統(tǒng)一,有了一個多元一體的格局。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歷史事件對中華民族的長遠發(fā)展是有益的。這樣多角度的歷史解釋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整個歷史事件背后所蘊含的本質(zhì)意義,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高中歷史的學習,提升學生的全局觀。
三、結合實際練習,幫助學生更好地對歷史解釋進行自我表達
教師要加強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文字表述以及口頭表述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來更好地組織自己的語言,厘清自己的思路,從而能夠更加全面、科學地對歷史事件進行解釋。
比如,在學習了一節(jié)內(nèi)容以后,教師可以留下一部分的時間讓學生思考本節(jié)內(nèi)容主要講述的歷史事件以及背后所蘊含的本質(zhì)意義,然后讓學生通過互相之間的交流、發(fā)言來進行自我闡述,在表述的過程中學生意識到自己在歷史解釋方面有哪些不足,從而能夠更好地去改正。此外,教師也可以布置一些歷史小論文,讓學生通過寫作來鍛煉自己的邏輯性以及全面性,使自己通過練習能夠更加清晰、簡明地進行歷史解釋,這樣對于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yǎng)的提高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擁有一個良好的歷史解釋素養(yǎng)是歷史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因此,教師更應該思考如何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和理解歷史材料,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解釋歷史。同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史料時,也要多角度給學生提供輔佐性的閱讀材料,幫助學生更全面地了解歷史事件,在開拓眼界的同時也能夠更好地理解為何歷史事件會有許多不同的解釋。此外,學生也要運用自己所學的歷史知識來對歷史事件進行表達與思考,這樣歷史解釋素養(yǎng)才會越來越好,高中歷史課堂的效率才會更高。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高中生歷史解釋素養(yǎng)養(yǎng)成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編號:D/2020/02/33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