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文玲 孫華遠 高瓊 蘆珊
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別是在信息化的今天,而輔導員是大學生離開家庭之后關系最近的人,如何利用好輔導員優(yōu)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了。本文結合我校學生工作實際,將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工作有機融合,嘗試多途徑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可持續(xù)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民辦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探究
中圖分類號:G451.8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34.017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unselors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e Wuch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LAI Wenling,SUN Huayuan,GAO Qiong,LU Shan
(Wuch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Hubei 430023)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the top priority of college education,especially in today's information age,and counselors are the closest people after college students leave their families.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counselors' advantages to carry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work of students in our university,this paper organically integrate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tudent work,tries to carry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multiple ways,and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sustain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wordsprivate colleges;counselor;mental health education;practice inquiry
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建設的中堅力量,他們的成熟進步、健康成長是教育界持續(xù)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為之付出極大的努力。輔導員是大學生離開家庭之后接觸最多的人,也是大學生比較信任的人,他們代替了家長,行使著“代理家長”的責任,生活、學習、心理等等都是他們工作的內容。在這事無巨細的輔導員工作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就是重中之重,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但是在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仍存在著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德育化、片面化等不足。為此武昌理工學院構建三大陣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三大陣地傳授心理健康知識、組織心理健康主題活動、建設朋輩幫扶隊伍、開展團體心理輔導,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三大陣地”的構建
“三大陣地”包括晚自習、班團會和社團活動,其中以晚自習為主、班團會為輔、社團活動為補充。
1.1分類晚自習開辟心理第二課堂
武昌理工學院根據(jù)民辦高校學生的實際,創(chuàng)建了晚自習的分類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其中的一個分類。在晚自習時間我們開辟了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之外的第二課堂,設置了“主題公開課”“心靈大講堂”“團體咨詢小分隊”和“朋輩幫扶班”。
“主題公開課”主要是在多媒體教室進行視頻教學,心理健康中心選擇了許多與心理健康相關的公開課視頻和電影播放給同學們觀看,公開課資源包括哈佛大學《幸福公開課》、南開大學公開課《心理學與生活》、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開課《社會心理學》等,電影資源包括《美麗心靈》《心靈捕手》《當幸福來敲門》等。
“心靈大講堂”環(huán)節(jié)院中心根據(jù)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邀請校內外的專家老師與同學們進行分享和交流,例如大學生們對戀愛的話題非常關注且愛情也是大學生產生心理困擾的來源之一,于是我們開展了戀愛心理學的主題講座;現(xiàn)在大學生普遍存在著拖延的問題,我們便開展《戰(zhàn)勝拖延癥》的主題講座。
“團體咨詢小分隊”由有團體輔導經驗的輔導員擔任隊長,組織小分隊成員進行自我探索、人際交往等不同主題的團體心理咨詢,同學們自愿報名加入,每個小組6-15人,通過反復多次的團體聚會、主體活動,參加成員之間相互溝通,并且一起討論大家都比較關心的話題,促使自己在人群交往中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增強社會適應性,促進人格成長。
“朋輩幫扶班”主要針對的是朋輩心理輔導隊伍的培養(yǎng),同時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選擇加入,對他們進行培訓,傳授心理學知識和助人技巧,例如專注的傾聽、真誠的安慰、理智的分析、合理的勸導,如何及時發(fā)現(xiàn)心理危機人員并上報等。我們對朋輩輔導員進行教授和引導,促進朋輩心理輔導員自我成長,學會如何利用心理學知識去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學,營造互助友愛的校園氛圍,同時有利于幫助輔導員及時發(fā)現(xiàn)需要輔導的學生并及時給予干預。
1.2主體班團會融會心理健康元素
我校利用多種途徑摸底不同階段、不同年級的學生需求,建構了一系列規(guī)范的心理主題班會體系。首先,內容上保證貼合性。心理主題班會的內容涉及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健康問題,如人際交往問題、學業(yè)問題、自我認識問題、情緒管理問題、戀愛心理問題等方面,充分貼近大學生的實際,同時具有指導性和針對性,可以幫助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心理困惑。
其次,形式上保證閉合性。心理主題班會應從“引導、討論、內化、反思”四個部分進行完整設計,過程中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圍繞班會主題,通過教師的啟發(fā)式導入,引發(fā)學生的討論,在討論中內化,在實踐中反思。同時形式上也要活潑吸引人,比如拆盲盒、真心話大挑戰(zhàn)、漂流瓶等等,將有效的內容依托新穎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讓學生通過相互討論、自我內化、反思提升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將美好的期望和要求轉變?yōu)樗麄兊膬仍谛枰龠M自我認識、人格完善、交往和諧、健康戀愛等方面知識的提升。
1.3社團組織“常規(guī)+項目”心理實踐活動
輔導員指導心理部組織以“常規(guī)+項目”的方式承辦形式多樣的心理實踐活動,常規(guī)式主要是“心理情景劇大賽”“3·25善愛我”“5·25我愛我”等活動。心理劇強調以“行為”來體驗生命,通過演員表演來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心理認知,并伴隨劇情發(fā)展,在安全的氛圍中,探索、釋放、覺察和分享內在自我。旨在通過趣味的形式與學生探討嚴肅的心理問題,通過通俗易懂的戲劇表現(xiàn)形式提升學生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
每年“3·25”“5·25”主題活動提醒大學生關愛自我、了解自我、接納自我,排除心理困擾,減輕心理壓力,增強心理素質,關注自我的心理健康和心靈成長,比如“3·25放飛心情”風箏節(jié)活動,“5·25”吹乒乓球(自我宣泄)活動。這些活動渲染校園心理教育氛圍,引起學生興趣,傳遞科學的心理健康知識,在娛樂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項目式主要依托輔導員在各個學院招募學員,組建團隊。比如關愛“折翼天使”項目是招募助殘志愿者,每學期報名服務的志愿者100余人,經過培訓選拔確定最終參加志愿服務的人員,一般穩(wěn)定在25人。該團隊在武漢市禧樂兒童康復中心江夏分部和洪山總部進行志愿服務工作。服務對象主要是3~8歲的殘疾兒童,包括腦癱、智力發(fā)育遲緩、自閉癥的兒童,約50名左右。
“燒傷兒童結對幫扶”項目是經武昌理工學院黨委批準,由護理學院黨總支發(fā)起并推動,以護理學院“南丁格爾”志愿服務團隊大學生志愿者為主體,部分素質導師、專任教師、醫(yī)護人員、社會人士共同參與的一項公益活動。該團隊與武漢市第三醫(yī)院領導和燒傷科病房愛心學校校長溝通協(xié)商,組建專業(yè)化團隊對燒傷兒童進行長期結對幫扶。主要從心理疏導、學業(yè)輔導、生活護理、興趣培養(yǎng)、實踐活動五個方面對燒傷兒童進行幫扶和救助。為確保幫扶活動取得實效,每一方面的內容根據(jù)不同燒傷兒童的實際需求再次細化,志愿者與燒傷兒童結成對子,每周一、周六前往武漢市第三醫(yī)院燒傷科愛心病房學校,為燒傷兒童提供個性化服務。燒傷兒童傷愈出院后,志愿者繼續(xù)跟蹤幫扶和救助。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成效
2.1宣揚了心理知識
目前科普文章已推送上百篇、累計閱讀量上萬,晚自習第二課堂中,主題公開課上已完成“幸福公開課”“心理學與生活”“社會心理學”等課程的播放與學習,心理大講堂已累計舉辦多場,涵蓋征服拖延癥、理性戀愛、新生心理適應等多個主題。這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有效地補充了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程,拓展了教育教學的形式,激發(fā)了大學生學習興趣,從而讓更多的大學生普及了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幫助他們更清楚地認識自我、了解自我,在遇到心理方面的不適時不會手足無措,而是擁有了進行自我調適的理論武器指導。
2.2營造了和諧氛圍
心理健康主題班團會每月至少一次,讓更多的學生關注心理健康問題,同時社團活動中的心理情景劇大賽、心理特色項目、心理知識競賽等活動充分發(fā)揮出了學生主體作用,增強了學生專業(yè)的心理健康知識,感染了更多的學生加入心理健康守護的組織,拓展了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播渠道,營造了自尊自信、樂觀向上的現(xiàn)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意識,倡導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心理保健能力。
2.3強化了咨詢服務技術
主題實踐活動中心理咨詢技術的運用、團體輔導活動的開展成為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服務體系的良好補充。在這些活動中,輔導員能夠針對不同學生,精準施策,因材施教,把解決思想問題、心理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在關心呵護和暖心幫扶中開展教育引導,并為特殊心理學生建立心理檔案、提供跟蹤輔導。
2.4加強了預防干預
每學期兩次朋輩幫扶培訓、每個月一次心理委員座談會,每學期一次輔導員心理技能培訓,都加強了心理危機預防,提升了心理危機的反應速度,建立健全了學校、院系、班級、宿舍“四級”預警防控體系,提高了學校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的專業(yè)水平,為校園的穩(wěn)定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陳燕妮.“互聯(lián)網+”時代高職院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的構建.科技資訊,2019(14).
[2]王瓏.試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科技信息,2011(28).
[3]趙晨曦淺談在新時代下高校輔導員角色和職責定位.活力,2017(9).
[4]楊志聰.“互聯(lián)網+”時代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與實踐探索——以心理主題班會為例.青年時代,2020(5).
[5]范韶維,孟子浩,王夢倩.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效果提升研究——基于談心談話和心理咨詢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