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鷹
摘 要:紅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加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信念。在高中政治的學習過程中,紅色文化也讓課堂的學習更具有趣味性,加強政治生活課堂的有效性。但是紅色文化在融入高中政治生活課堂教學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對紅色文化融入高中政治生活課堂教學進行分析。
關鍵詞:紅色文化;高中政治生活課堂;教學分析
什么是紅色文化?紅色文化是對中國抗戰(zhàn)這一艱難的過程進行的總結和肯定,是在這一過程中的精神文化沉淀,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義。高中政治課中融入紅色文化,不僅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也能夠促進學生對紅色文化的學習,明白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讓學生更加愛國、愛生活。但是如何將紅色文化融入高中政治生活課堂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解決這一問題,是將紅色文化融入高中政治生活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
一、紅色文化融入高中政治生活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在如今的政治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是對歷史知識的強行灌輸。又因為升學的壓力,很難讓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深刻的理解和體會。將紅色文化融入高中政治生活課堂的教學中,可以為枯燥乏味的歷史文化課程教學增添一絲趣味。讓學生加強對紅色歷史文化的深刻了解,明白中華民族在抗戰(zhàn)過程中的不容易和艱辛過程,知道我們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前輩的鮮血和無私的精神換來的,既可以讓學生對現(xiàn)在的生活抱有感恩之心,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國家責任感和愛國精神,激發(fā)學生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信念。
二、紅色文化融入高中政治生活課堂教學的問題
1.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近年來,由于社會對學生的知識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導致我國應試教育的推行也非常普遍。老師在高中政治生活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歷史事件的堆積和一些基本概念的強行灌輸,不能讓學生明白學習政治生活課的意義,讓學生對課堂失去興趣。這一結果都是因為教學目標不夠明確。比如,紅色文化這部分的教學,老師僅僅是向?qū)W生講述了紅色歷史事跡,沒有引導學生對政治方面的理解和思考。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嚴重阻礙了紅色文化融入高中政治生活課堂教學的發(fā)展。
2.應試教育問題過于嚴重
政治在對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考核中占據(jù)很大的地位。為了能夠提高學校的升學率,保證學生的學習成績。學校教育大多使用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強行灌輸讓學生進行死記硬背,以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由于紅色教育在學生期末考試的試卷中占比都比較少,而高中學生的學習時間又十分緊張,老師和學生都認為這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表現(xiàn)。所以往往這一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只是簡單帶過,讓學生進行課后的了解。在課后緊張繁重的學業(yè)中,學生更是將其拋在腦后,不能正確地體現(xiàn)紅色文化在高中政治生活教學方面的意義,體會不到紅色文化所想要傳播的精神。
三、紅色文化融入高中政治生活課堂教學的方法
1.提升老師的教學能力
為了能夠?qū)⒓t色的文化正確融入高中政治生活課堂教學中,提升老師的教學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老師通過加強對紅色文化的學習,培養(yǎng)其在紅色文化精神方面的體現(xiàn),反復進行紅色文化知識方面的推敲,不斷進行自我反省。并且在教學方法上不斷創(chuàng)新改進,這樣才能夠以身作則,正確引導學生在紅色文化方面進行學習,加強紅色文化想要傳播的精神方面的體現(xiàn)。
2.豐富高中政治文化教學的課堂
為了能夠在枯燥乏味的課堂中增添一絲趣味,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地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豐富高中政治文化教學的課堂。比如,可以尋找一些關于紅色文化的視頻,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與基礎知識相結合,讓學生組織觀看。這樣的形式可以加強學生對政治文化的理解,也可以吸引學生的上課興趣。同時還可以增加一些討論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自主地進行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加強紅色文化對學生思想的滲透,促進紅色文化融入高中政治生活課堂的教學中。
紅色文化是我國教育發(fā)展過程中很具有特色的一個部分,為了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加強學生的愛國信念,就需要將紅色文化充分融入高中政治生活課堂的教學中去。這個融入的過程,既可以讓學生對現(xiàn)在的生活抱有感恩之心,體會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信念,日后報效祖國。在將紅色文化融入高中政治生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依然存在教學目標不夠明確,應試教育問題過于嚴重等問題。那么就需要學校提升老師的教學能力,豐富高中政治文化教學課堂,積極促進紅色文化融入高中政治生活課堂的教學中。
參考文獻:
[1]余沛霖.紅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問題研究:以高中《文化生活》課教學為例[D].開封:河南大學,2019.
[2]張超.紅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