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課屬于傳統教學模式與現代教育的結合體,教師可以借助現代手段,為學生錄制學習視頻,讓學生開展知識學習活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利用微課這種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能顯著激活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可以在趣味化學習過程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微課;小學數學;應用
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全面推進,核心素養(yǎng)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1]。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想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就需要對現在的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微課是近幾年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其具有諸多優(yōu)勢,能很好地激活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且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來學習知識,有助于學生個性化培養(yǎng),因此在實踐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借助微課來實現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利用微課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
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教學重難點制作成形象的微課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微課來集中注意力獲取知識[2]。對小學生來說,他們在學習知識時,很難長時間保持注意力,而微課只有不到十分鐘的時間,教師將重難點知識制作成微課讓學生學習,保證了學生可以在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期間高效學習知識,能顯著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講解“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狀況錄制微課,在微課中對長方形和正方形進行詳細的對比,讓學生可以在觀看兩者的比較視頻中把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點。同時教師還可以在微課中增加制作長方形、正方形的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如何制作出長方形、正方形,在此基礎上引出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內容,便于學生理解把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微課來引導學生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的知識點,能顯著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在課前讓學生觀看微課,達到預習的目的;或者是要求學生在課后觀看微課,鞏固自己在課堂上獲取的知識,這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有很大幫助。
二、通過微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微課是近幾年發(fā)展起來的教育模式,與傳統的板書教學相比,微課是通過視頻的方式呈現知識點,對學生的吸引力更強[3]。教師在錄制微課時,需要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進行充分考慮,保證學生可以根據微課學習做到個性化成長,滿足學生思維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需求。如,在引導學生學習“認識角”的知識時,為了強化學生對角的理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微課視頻。在微課中首先將學生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事物展現出來,如桌子、黑板、課本等,并將這些物體的角通過特別的顏色標記出來,帶給學生直觀的視覺沖擊。隨后教師在微課中為學生講解完角的相關理論知識,并在微課中展現出如何畫一個角,甚至教師可以用生活中的物體,為學生演示制作“角”的過程,強化學生對角的理解。隨后教師在微課中著重講解比較角的方法,并給出學生相應的習題,讓學生可以通過習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同時在學生觀看完微課以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三角板自己畫出各種各樣的角,激活學生想象力,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
三、通過微課強化學生的解題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可以利用身邊的工具將學生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情景拍攝下來,將其與數學知識結合起來,促使學生可以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意義,并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錄制專門的解題類微課視頻,在微課中詳細地介紹解題思維、方法、解題步驟,同時教師還可以提供相應的習題,讓學生開展習題訓練,促進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講解“混合運算”這部分內容時,有的學生不太了解混合運算規(guī)則,在實際計算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從學生的發(fā)展入手,錄制專門的混合運算規(guī)則講解微課,在微課中教師對混合運算規(guī)則進行全面講解,并給出脫式計算書寫要求及相關例題,如15÷3×6=30、53-24+37=66,促使學生可以深入理解“算式中沒有括號只有乘除法或者是加減法時,在計算時要從左到右按順序進行”這一混合運算規(guī)則。同時教師還可以給出學生相應的練習題,如23+6-11、2×4÷8、72÷8×3等,讓學生可以在實際解題中加深理解。隨后教師可以在微課中為學生講解混合運算規(guī)則“如果算式中沒有括號,但是有加減法,也有乘除法,在計算過程中,應該先計算乘除法,然后再計算加減法”,同時給出相應習題,如32+14-8、3×6÷2等,讓學生在解題中加深理解。最后,教師講解運算規(guī)則“如果算式中有括號,需要先完成括號中的計算”,給出例題:56-(23+8)、(24-18)×9等。教師借助微課來引導學生學習混合運算知識,可以很好地加深學生理解,有助于學生混合計算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靈活應用微課這種教學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助于學生數學綜合水平的提升。因此,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發(fā)展狀況,合理引入微課教學手段,錄制趣味形象的微課,讓學生在觀看微課中強化對數學知識的認知。
參考文獻:
[1]肖麗萍.淺談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智慧,2019(19):19.
[2]朱留華.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際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20(7):62.
[3]丁金偉.淺議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農村科技,2020(1):63.
作者簡介:余小飛(1985—),男,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人,漢族,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