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茜 陳婷
[摘? ? ? ? ? ?要]? 作為網絡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易班具有自身獨特優(yōu)勢,但在實踐中也存在價值被忽視、功能錯位、參與度不高等問題。加強易班與第二課堂融合,提升易班用戶黏性,打造高效易班工作隊伍,是易班在網絡思政背景下的有效實踐機制。
[關? ? 鍵? ?詞]? 易班;大學生;網絡思政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19-0076-0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中指出,“大力推進網絡教育,拓展網絡平臺,建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推動易班和中國大學生在線共建”,遵循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將易班打造成為大學生網絡思政的主渠道,是打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后一公里”,實現“三全育人”,構建十大育人體系的必然要求。
一、易班在網絡思政中的獨特優(yōu)勢
在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易班扮演了重要角色。易班是集思想教育、教育教學、生活服務和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實名制綜合性學生網絡互動社區(qū)。目前,大學生使用頻率較高的社交平臺主要是微信、QQ、微博等,平臺較為分散且大學生在這些平臺中的發(fā)言帶有一定隱蔽性,給高校網絡思政工作開展帶來一定難度。
對比微信、QQ、微博等平臺,易班的使用者和受眾大多為本校范圍內師生,網絡環(huán)境更加簡單。例如,易班實行實名認證,一定程度上扼制了不當言論和錯誤觀點的傳播,有利于網絡輿情監(jiān)控,保持干凈的網絡環(huán)境;易班平臺具有生活娛樂和社交功能,能夠吸引青年學生;易班具有的輕應用功能,如優(yōu)客、易班話題等,能起到思想價值引領的作用;易班管理員能夠通過后臺對學生的網絡行為進行數據分析,從而更好地、有針對性地開展高校內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易班在網絡育人實踐中存在的現實困境
(一)僅將易班作為宣傳平臺,忽視其本身價值
在實際運用易班平臺時,高校常常將其作為校內外教育、實踐活動的信息發(fā)布平臺、報名平臺、成果宣傳平臺。易班成為校園活動通知、宣傳、報道的主要途徑之一。將易班作為校內外教育、實踐活動的宣傳平臺,是易班融入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但易班平臺本身內含強大的資源,包含課程資源、價值引領導向、社區(qū)互動等網絡育人功能,僅將易班當成活動宣傳平臺,大大削弱了易班的功能價值,違背了易班設計的初衷。
(二)線上活動與線下活動功能錯位
易班是網絡思政的重要手段,目的是發(fā)揮互聯(lián)網優(yōu)勢,實現網絡育人。但由于多因素影響,高校網絡思政經驗相對不足,在實際操作中,容易造成易班建設目標錯位。具體表現為易班運作中更多偏向于線下活動開展,易班本身自帶的線上屬性得不到充分體現,喪失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主動權。易班作為線上實踐育人的平臺和渠道,與線下傳統(tǒng)的學生組織、學生團體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之間應該各有側重。易班平臺更應偏向于線上活動的開展與思想引領,通過互聯(lián)網的特殊性質和有利優(yōu)勢,達到網絡育人的目的。二者在方式方法上可以靈活變通、取長補短。
(三)學生參與度不高,教育輻射力較弱
易班作為官方平臺,自問世便帶有“自上而下”的行政色彩,在推廣過程中大多也依賴于注冊率、活躍度等考核指標。即使在表面高注冊率的情況下,“使用率”卻遲遲跟不上,部分師生按照要求注冊后便再無登錄使用,師生日常信息發(fā)布、資料共享等仍然依靠QQ群、微信群進行,校園內外活動也更多地使用微信公眾號、抖音、微博等新媒體渠道傳播。
學生主動參與易班建設的自主性不夠,導致其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電子公告板”,單純將網站或其他新媒體渠道上發(fā)布的活動通知、宣傳展示等進行轉發(fā),沒有吸引點。只有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內容,才有可能在短時間內獲得理想的點擊率和訪問量。另外,易班采取網上虛擬建班的形式,與班級QQ群性質相似,但活躍度卻不及QQ群。在使用過程中,班級成員一般都只關心校園內部活動,而其他高?;蚱脚_本身發(fā)布的“新鮮事”,不會花時間瀏覽,很多講座、公開課等資源無法得到充分利用,教育輻射力弱。
三、網絡思政背景下易班實踐機制構建
(一)加強易班與第二課堂的融合
第二課堂是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的有效載體,通過第二課堂,使學生在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等活動中得到思想升華,獲得價值引領,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家國情懷,培養(yǎng)堅定的理想信念。易班作為線上平臺,是實現網絡思政的重要途徑,是傳統(tǒng)思想政治工作與網絡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對于打造網絡思想政治陣地,掌握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具有明顯效果。二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方面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加強二者融合,能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加強易班與第二課堂的融合,就要在第二課堂內容設計上充分考慮網絡元素,重點挖掘易班平臺本身的課程資源,發(fā)揮線上平臺的傳播價值,不斷開發(fā)、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網絡課程。譬如,通過易班“優(yōu)課”平臺,選擇示范性的網絡課程資源,開展入學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國防安全教育等,學生通過易班“優(yōu)課”積累的學時,與線下學習、參加講座等獲得的學時具有同等效力,都能得到相應學分。志愿服務是大學生第二課堂的主要項目之一,在互聯(lián)網時代下,線上公益也正在興起,可以借助易班平臺,開展網絡公益服務或志愿活動,完善第二課堂項目體系。在易班建設上,可以不斷豐富其內容,增加如網絡素養(yǎng)、網絡評論員、網絡意見領袖等方面的培訓,將其與第二課堂實踐項目緊密結合,實現易班內容建設與第二課堂建設全面融合,達到協(xié)同育人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