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智華
[摘? ? ? ? ? ?要]? 中職生是實現我國長期發(fā)展目標的重要主力軍,他們的思想能否健康發(fā)展直接影響著國家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他們的思想價值取向直接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政治學科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培育學生思想價值觀的重要學科,因此,在中職政治課程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充分發(fā)揮出政治課培養(yǎng)中職生愛國主義情懷的主渠道作用。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是我國優(yōu)良的傳統美德。青少年群體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對象,他們作為祖國未來發(fā)展的動力和希望,是今后國家發(fā)展經濟科技事業(yè)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中堅力量。青少年的愛國思想教育不僅關乎學生個人今后的發(fā)展,還對中華民族今后的興衰成敗產生直接影響。
[關? ? 鍵? ?詞]? 中職政治課;愛國主義;滲透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1?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02-0172-02
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政治課程中,可以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尤其是針對當今社會的中職生來說,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黨中央始終十分重視對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強化青少年的民族自尊、自信以及自強精神,堅決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蝕,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中職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政治學科具備開展愛國教育活動的獨特優(yōu)勢,所以教師要自覺承擔起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緊緊抓住“愛國”這個關鍵詞,奏響愛國主義的教育旋律。
一、在政治教學過程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必要性
在中職階段的政治教學課堂上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進而為實現我國未來經濟、科技的發(fā)展目標提供更加有利的條件。如何在當前的中職政治課堂上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將愛國主義教育和政治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是政治教師亟須思考的問題。
(一)充分展現政治課的德育功能
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中職政治課堂上的目的是充分發(fā)揮政治課的德育功能,中職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將愛國主義教育合理有效地導入課程之中,通過鮮活真實的素材和案例讓學生更加了解我國在發(fā)展過程中出現過的各種問題以及在未來發(fā)展中仍然需要解決的問題,指引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中職政治教師可以在講課過程中結合實踐活動來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發(fā)展的政治進程,以生動的素材為例子強化中國革命和建設對學生情感的觸動,讓學生在實踐情景中獲得深刻的體驗,調動學生的責任感和愛國情懷。
(二)完善和豐富中職思政課程的內容
將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納入中職政治教學之中,有助于豐富和完善政治教學資源,合理優(yōu)化政治教學資源的教學結構。例如,當學習到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時,教師可以結合當地獨特的愛國主義教學資源進行教學,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愛國主義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進而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讓他們明白中華民族的核心精神就是愛國主義。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因此,把愛國主義教育設置在政治教學課堂上是十分合理且有必要的,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學生在實踐環(huán)節(jié)中讓自己的信念變得更加堅定,讓自己的道德情操得到更高水平的升華。
(三)有助于保障中職思政課程教學方向的準確性
在課堂上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有助于從本質上優(yōu)化現今政治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思想觀念,學生的探究精神在愛國主義教育的教學模式下得到培養(yǎng)。學生通過自身真切的理解和身體力行的實踐活動可以更加真實地體會到革命先烈高尚的愛國情懷,將高尚的品格和正確的價值觀根植在自己的腦海中,明白國家發(fā)展到今天有多么不容易,樹立同祖國共榮辱的意識,這對國家未來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顯著的影響。
二、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政治課堂上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的中職政治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來自客觀環(huán)境層面的問題
隨著大眾思想水平的不斷提升,新聞媒體所造成的社會影響越來越大。但是在近些年來,新聞媒體正面宣傳愛國思想的功能并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學校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受到阻礙,教師的教學工作變得無力。學生越來越容易被網絡引領思想,甚至有部分網站或者游戲存在不利于民族團結的言論,給學生樹立愛國主義思想帶來消極影響。
(二)學生自身的思想觀念有待進一步引導
思想觀念的土壤影響著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但是就目前來看,中職教育過程仍然比較重視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學習,對思想引導力度還不夠,尤其是愛國主義教育偏理論,缺乏實際效果。對那些還不具備充足社會閱歷的青少年來說,缺乏愛國教育容易形成民族自卑感。一旦學生對本民族未來發(fā)展前景失去信心,對本國的文化道路失去自信,貶抑自己的行動,就容易被這些不良的外來文化所洗腦,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蝕,對自己的民族身份產生深深的懷疑,進而從心理和思想上淡化民族身份。這些不利于國家團結的消極思想對愛國教育有著致命的打擊,使學生在塑造正確價值觀的中職階段感到茫然和焦慮。
(三)缺乏合理有效的教學機制
教師傳統的應試化教育思想嚴重,有些教師在政治教學時,單純地將內容照本宣科地灌輸給學生,還給學生灌輸“多背誦就能多得分”的思想。同時,使用教材過于片面,強調教材的知識性,忽略教材的教育性和啟蒙性。這樣一來使政治課程喪失了靈魂。此外,還存在部分教師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課堂變得過分娛樂化,延誤教學進度。
三、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政治課堂上的有效策略
(一)仔細研讀政治教材,挖掘適合灌輸愛國知識的關鍵點
“關鍵點”指的是在課本當中可以有效調動學生情緒、激發(fā)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的知識點,教師在選擇關鍵點時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1)要立足于教學重點難點;(2)關鍵點自身要具備非常顯著的情感色彩。例如,中職階段的學生處在青春期,十分重視朋友之間的關系,有時甚至因為哥們義氣不計后果,產生肢體沖突甚至會發(fā)生流血事件。學生的社會閱歷淺薄,十分追崇這種為了朋友不計后果打架斗毆的所謂英雄主義,覺得這種做法很有骨氣,每年因打架斗毆而導致傷殘死亡的學生不在少數,但其實這樣過于沖動的做法并不符合社會法律和政治教材中所傳達的正確價值觀,教師可以緊緊抓牢學生這一不良行為作為教學關鍵點,激發(fā)學生的感性認知。
樹立愛國主義意識是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感和愛國行為的出發(fā)點,尤其是在政治課堂上,將愛國主義思想觀念合理融入政治教學中,需要教師仔細研讀政治教材的內容,挖掘教材中一切可以結合的知識點。例如,在學習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知識時,組織學生回想家鄉(xiāng)工業(yè)經濟區(qū)的發(fā)展情況和新農村的現狀,樹立為家鄉(xiāng)發(fā)展做貢獻的思想。告訴學生熱愛家人朋友、熱愛家鄉(xiāng)就是熱愛祖國的表現,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具體的愛國做法,了解愛國行為無時無刻不蘊含在生活中的小事里。例如:尊重國旗,在每周升旗儀式上唱國歌的時候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像保護自己心愛的物品一般去保護學校的一草一木,不損害校內建筑,看到垃圾要自覺扔進垃圾箱,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高雅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在校園內看到教師和同學要有禮貌地打招呼問好,尊重師長團結同學,使學生和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為融洽,營造和諧民主的校園風氣。此外,看到社會上有不法行為時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與之斗爭,不和壞人同流合污等,這些都是愛國行為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體現。
(二)關注社會熱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時事政治是中職政治課程的重要構成,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渠道。通過采取時政教學,可以極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養(yǎng)成關注國家大事的良好習慣。對此,教師可以多多鼓勵學生觀看新聞,收集國內外重大的政治事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這些事件,形成關心國家、關心社會發(fā)展的思想,進而把自己的命運和祖國的發(fā)展緊密結合在一起。
(三)課內外相結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是政治教學的重要內容和任務,把愛國主義教育落實到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行動之中,進而成為學生終生難忘的深刻意識,成為學生矢志不渝堅持的信念方向。單靠課堂上的培養(yǎng)是不夠全面的,教師還要善于把課堂和豐富的課外實踐聯系起來,在設計多姿多彩的教學活動時融合濃烈的愛國思想,以此來提升教學過程的有效性。通過實際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深化愛國情感。例如:在九一八紀念日的時候開展征文比賽,讓學生了解祖國的今天來之不易,感受革命先烈勇敢的精神。在國慶節(jié)的時候開展講座、帶領學生參觀教育基地等“第二課堂”,讓學生對祖國的現狀和未來發(fā)展方向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激發(fā)學生以勤奮學習為榮譽、以虛度光陰為恥辱的思想,努力為報效國家而終生奮斗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四、結語
中職政治課堂是培育學生高尚品德的主要陣地,高尚品格當中的一個重點就是愛國主義情懷。學校開展的愛國主義思想教學活動占據著整體愛國主義教育偉大工程的首要位置,政治學科又是學校開展愛國思想教育活動的關鍵途徑,教師把政治教學內容和愛國主義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是必要的。教師要從思想到方法、從內容到模式將愛國主義教育充分滲透進來,讓政治課堂不再單純地停留在提出思想要求這種淺薄的層面,而是讓學生真正從實際生活中得到鍛煉,引導學生通過社會中真實的事例來認識真善美和假惡丑,結合學生的反應和表現采取最有效的課題開展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
參考文獻:
[1]張淑文.中等職校政治課堂教學改革探微[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9(9):3-4.
[2]柏紅.淺談職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新課導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9(8):15-16.
[3]張秀燕.淺談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J].讀書文摘,2016(32):308.
[4]胡建忠.淺論中職思想政治教學中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J].作文成功之路,2013(10):96-97.
[5]張君武.“中國夢”視野下中職思想品德課中的愛國主義教育策略淺析[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14(39):20-21.
編輯 趙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