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蘇
摘 要:當今社會高速發(fā)展,以知識經濟為主導,為人們的發(fā)展提供了挑戰(zhàn)與機遇。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初顯,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正在發(fā)展,設計思維的第一要素就是創(chuàng)新,所以可以通過培養(yǎng)設計思維能力來充分激發(fā)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設計思維;創(chuàng)新;研究
一、設計思維的定義
一些學者認為設計思維是一種有效的方法論,用于為尋找和追求未來改進結果的問題或者為事件提供實用和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方案。在這個方面,它是一種以解決方案為基礎,或者說以解決方案為導向的思維形式,不是從某個問題入手,而是從目標或者是要達成的成果著手,而后,通過對當下和未來的關注,在同一時間探索問題中的各項參數、變量及解決方案。
另一些學者認為設計思維也是一種過程觀,設計思維是一個用來闡述、分析、創(chuàng)造的過程。它主要有四個環(huán)節(jié):探索問題、構思解決方案、制作以及評價。
綜上,我認為設計思維的定義是一種用來完成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性、令人滿意的作品所具備的一種思維方式以及成型的過程模式。
二、小學設計思維能力研究
設計思維是以學生的實際問題為目標,埋藏在設計思維的過程中的一種思維活動。學生是設計者,也是問題的解決者。研究提出小學生設計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策略和框架。搭建在有關解決問題的理論以及設計思維的理論基礎之上。由于設計的過程是一個提出自己的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自己的問題,在參考了前輩的相關理論和自己摸索實踐的基礎上,總結了該模型主要有四個階段:對于事物的表象特征的辨識、進行設計和探究、從想法中篩選好的執(zhí)行、對結果的評價。從問題的出發(fā),也從問題的完成和解決進行終結。以上四個過程充分表現(xiàn)出設計思維的多種思維方式,包括想象、對事物的形象的描述、發(fā)散性思維和聚合性思維。在小學生學習過程中,需要用到以上多種思維方式,進而提高并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思維。
(一)事物表象特征的辨識階段
這是設計思維的開始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需要對自己所存在的問題和困惑,也就是學生對教師給出的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從中選取出自己不太清楚、不太明白的地方,對這些問題進行表象特征的辨識。對事物的表象特征的辨識最主要包括弄清楚這些問題的來源、弄清楚這些問題的需要和要求、弄清楚有關這些問題的人和事、弄清楚這些問題的詳細內容、弄清楚這些問題的大致分類、弄清楚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等。其實就是弄清楚問題的開始階段、結束階段,以及由開始階段變?yōu)榻Y束階段之間的各種阻礙。在第一個階段中還需要明確問題的最后階段,去盡可能地整理為達到目標階段而設置的一些評價的準則。
(二)設計和探究階段
學生在有了事物的表象特征的辨識和評價的準則后,設計思維的過程就到了下一個階段,進行設計和探究階段。學生在這個階段中,或許會因為自己有限的經驗和知識而受到限制,因此,學生需要使自己的思維變得開闊起來,而不是緊閉思維,局限在一方面。鑒于此,學生可以進行集體討論,大家相互提出自己的建議、想法,集思廣益,這樣才能讓自己的思維更加靈活多變,從而想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所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就是這個意思。在討論之后得到的許多靈感和建議也是需要篩選的。因為其中夾雜著許多無用的信息。所以學生就需要再次明確他們最初的問題,并從中挑選有用的信息和方法、建議。這就需要學生對眾多的信息進行精準的判斷。從而得出幾種最符合問題的解決方案。
(三)篩選想法的執(zhí)行階段
這個階段學生會提出許多解決方案,再根據原先的問題需求進行篩選判斷,依據所要求的用戶的需求和評價標準,運用一些特有的思維方法進行驗證,看看這些方案到底可不可行。在進行調試磨合之后,最終選擇適合的解決方案并且執(zhí)行。這樣的過程就好比你要從一個森林中走出去,雖然你開始的地方和你的目的地是固定的,但是你走出這個森林有很多種路徑,有時你會走冤枉路,但最終還是會到目的地。怎樣讓自己少走“歪路”,是我們這個階段所要做的。只有經過多次的分析嘗試,才能最快走出森林,進而確定走出森林的最佳路線。從而得出最好的方案。
(四)對結果的評價階段
在學生完成問題的解決后,就需要對解決問題的情況的評價。這個階段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我們需要的是真實的反饋。解決方案和最終的結果之間是有不同之處的,不一定能產生令人滿意的結果。其實在解決方案真正運作起來的時候,有時會產生很多的問題和差錯,導致無法解決原先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對解決方案和處理的過程進行評價分析,可采用多種方法,采取自評和學生間互評,讓學生對自己的方案進行評價,指出不足進行修改與完善。當然,我們也可以聽取權威人士的建議,進行全面評價。
這四個階段中,每個階段環(huán)環(huán)相扣,缺一不可。沒有上一個階段的支撐,就沒有下一個階段的執(zhí)行。
參考文獻:
[1]劉倩楠.大學生設計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5.
[2]趙婷婷.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設計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3.
[3]宋姣.設計思維教學與學生能力培養(yǎng)探析[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3,19(2):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