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運斌 祝婧
【摘 要】 將形成性評價引入到西南大學和江西中醫(yī)藥大學中藥炮制學課程的學生成績評價中,采用形成性評價后,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故摸索構(gòu)建了中藥炮制學教學形成性評價的體系,即通過多元化課程設計、國際化資料學習、翻轉(zhuǎn)課堂、“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法”教學、課程論文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參與進來,在執(zhí)行各種方法時對學生進行反饋、鼓勵、指導。以期為各中藥炮制學專任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提升中藥炮制學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動性。
【關鍵詞】 中藥炮制學;形成性評價;教學質(zhì)量;學習效果
【中圖分類號】R197.323.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21)13-0118-03
Abstract:The authors introduce the formative assessment in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students'performan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teaching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and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ter the formative assessment, the teaching effect has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has also been promoted. Therefore, the formative assessment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teaching is explored and constructed. The system allows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in a variety of ways, such as diversified curriculum design, international data learning, flipping classroom,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course paper, and then teachers give feedback, encouragement, and guidance to students when performing the above methods. This article can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full-time teache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and promot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Key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Formative Assessment; Teaching Quality; Learning Result
中藥炮制是按照中醫(yī)藥理論,根據(jù)藥材自身性質(zhì)以及調(diào)劑、制劑、臨床應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項獨特的制藥技術。它是中醫(yī)藥理論在臨床用藥上的具體表現(xiàn),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制藥技術,是保證飲片質(zhì)量的關鍵[1]。中藥炮制學具有實踐性強、知識面廣的特點,是一門既傳統(tǒng)而又新興的綜合性的應用學科,是中藥學專業(yè)學生的一門專業(yè)課,同時在藥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中也占據(jù)著一定的地位。
教學評價是中藥炮制學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往的終結(jié)性評價注重的是期末考試分數(shù),然而以考試分數(shù)作為唯一評價標準具有片面性,不能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掌握情況、自主學習能力、總結(jié)概括能力等。同時,終結(jié)性評價不能幫助教師檢查自己的教學情況,進而無法使教師完善教學,提升教學效果。
形成性評價是指在活動過程中,為使活動效果更好而修正本身軌道所進行的評價,這一概念可追溯至20世紀三四十年代興起的認識和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于20世紀七十年代由美國著名評價學家Scriven GF在《評價方法論》中首次提出,由美國教育學家Bloom BS首次將其引入到課堂教學中[2-3]。區(qū)別于終結(jié)性評價,形成性評價關注的內(nèi)容不是學生最后能達到多少分數(shù),而是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進步情況;同時其也能幫助教師檢查自己的教學情況,能使教師完善教學,提升教學效果。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形成性評價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教學管理者和教師所接受[4]。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傾向于采用形成性評價去評價學生成績[3],西南大學和江西中醫(yī)藥大學也將形成性評價引入到中藥炮制學課程的學生成績評價中去,采用形成性評價后,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為此,歸納總結(jié)兩方面的內(nèi)容:形成性評價的要素,中藥炮制學教學形成性評價體系的構(gòu)建。以期為各中藥炮制學專任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提升中藥炮制學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動性。
1 形成性評價的要素
明確形成性評價的要素是利用形成性評價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前提,形成性評價包含三個要素:反饋、鼓勵、指導。Hershey S.Bell指出在進行形成性評價時,如果能做到反饋、鼓勵、指導這三個要素,并且做到滿意的程度,可以提升課程的教學質(zhì)量[5]。
1.1 反饋 反饋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對參與對象進行信息返回,包括教師和學生。課堂討論、課堂提問、作業(yè)、測試、課程論文等均可作為反饋的來源,教師可以通過這些反饋去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可以通過這些反饋向老師反應自己的學習情況、學習興趣、學習目標。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教學進行相應的調(diào)整,如改善教學方法、針對性教學,以提升教學質(zhì)量、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指導學生采取必要的學習策略,以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
1.2 鼓勵 學生普遍都對教師的批評持抵制態(tài)度,對教師的鼓勵持進取態(tài)度。教師在得到教學反饋信息后,應該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以積極、鼓勵的態(tài)度同學生一起分析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在學生通過執(zhí)行解決辦法取得進步后,應及時肯定學生的成績,即發(fā)揮“鼓勵”的作用。通過鼓勵可使學生對課程學習產(chǎn)生一種自信感,使學生更愿意通過自己的努力提升學習效果,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動性,提升教學質(zhì)量。
1.3 指導 學生的知識量、面都處于一種拓展狀態(tài),教師指導能更好的幫助學生正確的拓展其知識量、面。教師從反饋的信息中,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其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引導學習,包括正確學習態(tài)度的引導、正確理解知識點的引導、自主學習能力的引導等。正確、積極的指導可逐步引導學生渴望拓展自己的知識量、面,提升教學質(zhì)量。
2 中藥炮制學教學形成性評價體系的構(gòu)建
一門課程的形成性評價需要多種方法的支撐,各種方法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方能通過形成性評價提升課程的教學效果。據(jù)此,西南大學和江西中醫(yī)藥大學對中藥炮制學教學形成性評價體系進行了構(gòu)建,體系中涉及到的主要評價方法分別闡述如下。以下方法主要介紹的是具體的策略,在執(zhí)行各個方法時需要注意將形成性評價的三要素(反饋、鼓勵、指導)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才能達到提升中藥炮制學教學質(zhì)量的效果。
2.1 多元化課程設計 在中藥炮制學的教學實施過程中,課程設計通常是由任課老師單獨完成,由教師單獨完成的課程設計雖然具有規(guī)范性,但難有突破性、多元性。隨著教學方式的多元化推進,中藥炮制學課程設計還需與其他學科進行關聯(lián),以保持其進步性,加強其內(nèi)涵。每個學生所掌握的知識不同,讓學生適當參與到課程設計中來,可以借助學生掌握的知識點、面不同,去加強中藥炮制學課程設計的多元化,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加強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讓學生參與到“中藥炮制的目的及對藥物的影響”章節(jié)的課程設計中,該章節(jié)涉及到學生學習過的中藥學、中藥化學、中藥藥理等課程的內(nèi)容,讓學生通過預習并結(jié)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查閱相關資料對該章節(jié)進行課程設計。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加強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體現(xiàn)課程設計的多元化。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與理解情況、解決問題的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對其進去評價打分。
2.2 國際化資料學習 藥材必須經(jīng)過炮制成飲片后才能入藥是中醫(yī)臨床用藥的一個特點,也是中醫(yī)藥學的一大特色。隨著中醫(yī)藥的國際化,中藥炮制學也需加快其國際化的進程。除了教科書上的知識,還有很多參考資料可供學習,要想中藥炮制學的教學達到國際化,最直接可行的方法就是將國際化科研資料引入到課堂中,讓學生了解中藥炮制學的科研動態(tài)。故在中藥炮制學教學的過程中,可適當引入一些主流雜志、影響因子較高、引用率較高的英文文章進行教學,可讓學生對這些文章進行隨堂講解、討論、總結(jié),也可以作業(yè)的方式讓學生提交一個文章閱讀總結(jié)。通過這些方面的培養(yǎng),可以使學生掌握一些中藥炮制學專業(yè)的英語詞匯,了解中藥炮制學的學科發(fā)展動態(tài)。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總結(jié)進行評價打分,評價學生對英文資料的自主學習和概括能力。
2.3 翻轉(zhuǎn)課堂 翻轉(zhuǎn)課堂的教學觀認為學生不是簡單的接受者,而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角色則從“領導者”“權威”變成了“引導者”[6-7]。翻轉(zhuǎn)課堂教學大致可以分為幾個步驟:①課程開發(fā):教師根據(jù)自己的知識體系,結(jié)合學生的特點,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切割或分解,制成各種在線資料(如微課程)供學習;②課前學習: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各種在線資料或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學習;③課堂內(nèi)化: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就教學內(nèi)容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針對性指導,并進行作業(yè)布置;④測試、反饋與打分:根據(jù)作業(yè)完成情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探索欲望等進行評價打分。翻轉(zhuǎn)課堂解決了長期以來只注重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忽視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的問題,突顯了學生才是學習過程的主角,極大的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索欲望等。對于中藥炮制學而言,在教學過程中可利用不高于總課時的20%課時來進行翻轉(zhuǎn)課堂教學,在翻轉(zhuǎn)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探索欲望等進行評價打分。
2.4 PBL教學 20世紀70年代美國教授Barrows首次提出了“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該方法是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法“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法”(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具有明顯區(qū)別[3, 8]。PBL教學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自學能力、激發(fā)學生的討論欲、提升學生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中藥炮制的目的及對藥物的影響”的教學中,由于炮制對藥物化學成分的影響是重點、難點內(nèi)容,可以提出以下問題:①炮制對含生物堿類藥物的影響;②炮制對含苷類藥物的影響;③炮制對含揮發(fā)油類藥物的影響;④炮制對含鞣質(zhì)類藥物的影響;⑤炮制對含有機酸類藥物的影響;⑥炮制對含油脂類藥物的影響;⑦炮制對含樹脂類類藥物的影響;⑧炮制對含蛋白質(zhì)、氨基酸類藥物的影響;⑨炮制對含糖類藥物的影響;⑩炮制對含無機化合物類藥物的影響。在提出問題、討論這一過程中,教師可做適當引導,如明確指出炮制能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變或緩和藥物的性味、增強藥物療效等的本質(zhì)是改變了藥物的物質(zhì)基礎(化學成分),讓學生明確研究中藥炮制前后化學成分的變化,對探討中藥炮制作用和原理具有重要意義。適當?shù)囊龑Э梢詷O大的促進學生的討論熱情、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討論熱情、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發(fā)現(xiàn)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其進行評價打分。
2.5 課程論文 論文寫作是本科生應當掌握的基本技能,在中藥炮制學課程將要結(jié)束時,可以中藥炮制學中熱門科研領域涉及到的相關問題為題,要求學生完成課程論文(綜述)的寫作,同時應向?qū)W生強調(diào)論文寫作的要點。教師可根據(jù)學生上交的論文格式、觀點的正確性和新穎性、文獻的全面性等對其進行評價打分。
3 結(jié)語
上述五種方法是西南大學和江西中醫(yī)藥大學初步構(gòu)建的中藥炮制學教學形成性評價體系中主要涉及的方法,通過執(zhí)行這些方法可以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掌握情況、自主學習能力、總結(jié)概括能力等。同時,形成性評價還能幫助教師檢查自己的教學情況,進而使教師完善教學,提升教學效果。形成性評價的成績加上期末考試成績可作為學生中藥炮制學課程的最終成績,該成績能體現(xiàn)學生在中藥炮制學課程中的整體表現(xiàn)。最后,希望該中藥炮制學教學形成性評價體系能為各專任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提升中藥炮制學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動性。
參考文獻
[1]龔千鋒. 中藥炮制學[M]. 北京: 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2016:1.
[2]史輯, 高慧, 鞠成國, 等. 形成性評價在中藥炮制教學中的應用[J]. 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 2011. 7(5): 185-186.
[3]王雅娟, 陳光亮. 藥理學教學形成性評價體系研究[J]. 基礎醫(yī)學教學, 2015, 17(4): 292-294.
[4]蘇文秀. 實施形成性評價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成人教育, 2012, (3): 99-101.
[5]HERSHEY S. Bell, MD, 李井泉(譯). 醫(yī)學教育中形成性評價的運用[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07, 10(4): 285-286.
[6]孫得人. 基于建構(gòu)主義教學理論的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 西安航空學院學報, 2015, 33(4): 85-88.
[7]常培文. 翻轉(zhuǎn)課堂的教學結(jié)構(gòu)解析[J].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 34(6): 529-532, 537.
[8]李林, 余姝麗, 殷放宙, 等. 中藥炮制學的PBL教學實踐[J].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2, 14(4): 27-29.
(收稿日期:2020-12-09 編輯: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