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馮 侖
美國第40 任總統羅納德·里根即將卸任時,給他的后輩們留下了一份特殊的禮物:M&M’s 總統定制款巧克力。
美國總統的專機有個響亮的名字“空軍一號”,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里根之前空軍一號常常煙霧彌漫,從總統到隨從都是資深煙民,帶有總統徽記的香煙和火柴盒,就是空軍一號最具代表性的文創(chuàng)產品了。里根就任后一反常態(tài),決定讓空軍一號成為無煙飛機,借機樹立一個全新的總統形象。不能抽煙,該怎么安撫這幫老煙民?M&M’s 巧克力豆就跳了出來,這是一款和美國軍方關系匪淺的糖果產品。一款糖果是怎么,深度綁定白宮和美國軍方,成為空軍一號的必備零食呢?生產出這款糖果的瑪氏(Mars Incorporated),又是怎樣的一家公司?
五彩繽紛、青春活潑的M&M’s,對外展示出的品牌形象,很難讓人相信,這是一款有80 多年歷史的高齡糖果巧克力。
1930 年代,弗瑞斯特·瑪氏(Forrest Mars)在西班牙內戰(zhàn)期間,看到士兵們吃著英國出產的硬糖補充體力時,想到可以利用硬糖,提高融化溫度,避免巧克力在手中融化。1941 年弗瑞斯特回到美國,做出一款有硬糖外衣、巧克力芯的糖果,取名M&M’s,并申請了專利。之所以取名M&M’s 是因為一個M 代表弗瑞斯特本人,另一個M 則代表,美國好時巧克力公司的太子爺Bruce Murrie,當時好時公司掌握著,美國絕大部分的巧克力配給。彼時二戰(zhàn)正攪動全球局勢,用限量巧克力做出來的M&M’s 糖果,當然也不可能按常理流入市場。M&M's 很特殊,可以讓士兵在熱帶氣候中,吃上巧克力迅速補充體力,所以從出廠第一天,到二戰(zhàn)結束的幾年時間里,M&M’s 僅出售給軍隊,M&M’s 的第一個大客戶,就是美國陸軍。盡管戰(zhàn)爭非常慘烈,但M&M’s 作為一項特殊的軍需品,迅速在競爭激烈的,糖果市場站穩(wěn)了腳跟,弗瑞斯特也憑借M&M’s 一舉成名,從一個繼承家業(yè)的富二代,真正成長為瑪氏糖果公司的掌門人。讓弗瑞斯特有底氣做出創(chuàng)新產品M&M’s 的,正是他的父親,,弗蘭克·瑪氏(Frank C.Mars)。
弗蘭克命途多舛,出生后不久就得了小兒麻痹癥,沒法讀書,母親只好在家一邊教他認字,一邊教他做手工巧克力,希望弗蘭克日后有一技傍身。弗蘭克成年之后,果然用上了母親教的技術,他和妻子在家制作各式糖果、巧克力。因為手藝精湛,1911 年夫妻倆就開了,一家瑪氏糖果工廠。1923 年,弗蘭克推出一款銀河棒巧克力,把巧克力麥芽味的牛軋和焦糖棒,涂上厚厚的巧克力糖衣,讓糖果易于保存,還能迅速補充體力,這便是后來赫赫有名的士力架(Snickers)的前身。這種將糖果浸掛巧克力外衣的技術,正是來源于弗蘭克的母親。弗蘭克為家族事業(yè)開了個好頭,兒子弗瑞斯特也不甘落后。
1929 年,弗蘭克把工廠搬到芝加哥,那里有多條鐵路交匯,是連接美國東西部的交通樞紐,瑪氏糖果迎來了更大的銷售市場。也是這一年,弗瑞斯特從耶魯大學畢業(yè),進入家族企業(yè)。但他發(fā)現父親的成就已經很大,如果躲在美國市場,他永遠無法超越父親。于是在1932 年,弗瑞斯特只身前往英國,建立了一家旨在互惠互利的公司。那段時間,弗瑞斯特目睹了西班牙內戰(zhàn)時期的戰(zhàn)場,萌生出做M&M’s 的想法。兩年后弗蘭克去世,弗瑞斯特沒急著回家繼承家業(yè),而是在英國收購了一家罐裝狗糧公司,帶領瑪氏進入寵物護理行業(yè)。隨后二戰(zhàn)全面爆發(fā),M&M’s 問世,瑪氏糖果在第二代掌門人手中,迅速壯大走出美國國門。奇特的是,瑪氏賴以發(fā)家的,是巧克力包裹糖果的技術,又憑借糖果包裹巧克力的技術得以壯大。一家百年企業(yè)的發(fā)端,竟來自于一位母親的,拳拳愛子之心。
M&M’s 獲得巨大成功后,弗瑞斯特摸準了食品消費行業(yè)的命脈:特殊需求。
早在1930 年代,瑪氏的士力架和三劍客巧克力(3 Musketeers)就已上市,雖然市場反響也不錯,但始終達不到弗瑞斯特的預期。有了M&M’s 的先例,弗瑞斯特干脆換了一種思路打造這兩種產品:能量棒。瑪氏對外宣傳,士力架采用品質極佳的原料,經過精心配比,能在保證口味的同時,快速提供能量。那是戰(zhàn)后經濟大發(fā)展的時代,所有人都在開足馬力工作,一款糖果可能只是休閑零食,但一款好吃又抗餓的糖果,就是體力勞動中,最受歡迎的東西了。更何況,比起其它糖果來,士力架有堅果、巧克力、牛軋?zhí)?,吃起來口感豐富,自然成為藍領階層的最愛。
雖然在營銷上煞費苦心,但弗瑞斯特不是一個只會玩弄概念的人,他對自己、對公司、對產品的要求都極高。他喜歡準時,不喜歡搞特權,所以,要求公司所有人,包括管理層甚至他自己,上下班都必須打卡。公司內部大家直呼其名,誰也沒有經理、董事長這類好聽的頭銜。公司擴張搬了辦公樓后,弗瑞斯特專門設計了一個輪胎型的辦公場所,沒有私人辦公室,管理層坐在最中間,方便員工第一時間找到他們。在瑪氏甚至沒有秘書這一職位,所有人都要自己接電話、復印、倒水,沒有特權、一視同仁?!耙宰罡叩臉藴室笞约海米詈玫男剿边@是弗瑞斯特為瑪氏定下的鐵律。
對產品,弗瑞斯特的要求更高。在瑪氏的生產車間里,地板每45 分鐘就要擦一次,員工必須保證衣著干凈,每一根士力架上,都要不多不少放好15 顆花生米。為了保證產品質量,弗瑞斯特堅持從源頭原料開始,能自己生產的絕不對外采購,甚至產品上架售賣時,他也要時不時游走在各大商場,檢查自家產品的包裝是否有問題。
1950 年代,瑪氏引進了機器制造糖果技術,在弗瑞斯特的堅持下,瑪氏還開創(chuàng)了,在糖果包裝上,標明食用期限的先河。在此之前,由于糖果保質期長,從未有人提示過消費者,他們買到的糖果,應該在什么時間前吃完。雖然外界總有傳聞,弗瑞斯特脾氣暴躁、性格古怪,但他深受瑪氏員工的愛戴,在他的帶領下,瑪氏低調而飛速地成長起來。
1960 年,模仿士力架,瑪氏稍微修改配方后,便推出了另一款巧克力棒Mars Bar,這款產品更適合歐洲人口味,瑪氏借機打開了歐洲市場。硬糖、夾心糖、巧克力……瑪氏的拿手好戲,在歐洲原模原樣又上演了一遍。弗瑞斯特像一個耐性十足的獵手,瞄準時機便大膽出手,而且往往一舉成功。與此同時,弗瑞斯特開創(chuàng)的,寵物護理產業(yè),也全面開花。在英國、美國、澳大利亞,都有了瑪氏旗下的,寵物食品公司。正值戰(zhàn)后經濟快速發(fā)展時期,養(yǎng)寵物開始在中產家庭流行起來,這個日后價值萬億美元的行業(yè),瑪氏一開始就沒缺席過。嚴于律己,同時以極高的標準要求產品,瑪氏在第二代掌門人的手中,平穩(wěn)渡過了最容易出錯的快速擴張階段,一個擁有諸多全球知名品牌的,糖果帝國正慢慢浮出水面。
受弗瑞斯特“多點開花”的影響,1970 年代開始,瑪氏開創(chuàng)了許多品牌,并試圖把每個品牌,做成細分行業(yè)的最佳,因此也被稱為食品界的寶潔。彩虹糖(Skittles)、德芙巧克力(DOVE)、偉嘉寵物食品(Whiskas),都是各自賽道的代表性產品。2008 年,瑪氏還聯合巴菲特、芒格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收購了全球最大的口香糖公司——箭牌(Wm.Wrigley Jr.Company)。當人們吃完德芙“縱享絲滑”之后,也許還會來片綠箭口香糖,感受“清新口氣,你我更親近”,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些產品都出自于瑪氏。不過,最能反映瑪氏成功之道的,不是某一品牌,而是它進入、深耕中國市場的30年。
1990 年,瑪氏在北京建立了第一個辦事處。此時的瑪氏,已經是第三代主政,但和弗蘭克、弗瑞斯特一樣,瑪氏仍然遵循一個簡單的商業(yè)模式:哪里有消費快速增長,就到哪里去。這一年,北京正要舉辦第11屆亞洲運動會,在飄揚的“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我們亞洲,河像熱血流”的歌聲里,瑪氏認定,中國是一個正在打開的市場,大有可為,主動提出要贊助亞運會。于是,M&M’s 成為了1990 年亞運會的官方零食。之所以選擇M&M’s 打頭陣,是因為瑪氏認為,中國的冷藏供應鏈還很落后,M&M’s本身只溶于口、不溶于手的特質,更適合打開中國市場,而且這時的M&M’s,已經是全球銷量最好、品牌價值最高的糖果巧克力,瑪氏對它信心十足。
然而,瑪氏打錯了算盤。雖然亞運會很成功,但M&M’s 并未順利打入中國市場,它的卡通形象非??蓯郏螤钚∏晌宀世_紛,中國消費者都認為,它是小孩吃的糖果,哪怕是總統限定款的M&M’s,依然卡通味十足,沒多少普通消費者愿意嘗鮮?,斒喜⒉凰佬模芾韺尤匀徽J定,中國市場大有可為,他們隨即換了德芙巧克力來攻堅。彼時,占據中國巧克力高端市場的,是瑞士蓮(Lindt)和瑞特運動巧克力(Ritter Sport),低端市場都是本土的合成巧克力,而德芙價格處于兩者之間,但用的是實打實富含可可脂的真巧克力。當人們的口袋慢慢鼓起來時,德芙這樣品質不錯、價格只是略貴一點的美食,便很快俘獲了廣大消費者的心。幾年后,德芙成為中國巧克力市場,當仁不讓的領導者。
同一時期盡管M&M’s、士力架都不被1990 年代的主力消費者接受,但瑪氏并未放棄,而是調整策略,堅持推廣品牌理念。既然人們都認為色彩繽紛的M&M’s 是兒童糖果,瑪氏便打造了一系列趣味廣告,把M&M’s 和活力、童趣緊密聯系在一起,吸引1990 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快到碗里來”成了家喻戶曉的廣告語。士力架也是如此,1990 年亞運會之后,北京申奧又開始了,全國興起一股運動健身的熱潮?,斒吓臄z了一系列廣告,把青少年、運動和士力架綁定在一起,以夸張、動感的影片,展現了士力架能量棒的本質,廣告語“橫掃饑餓”更是深入人心。就這樣,進入21 世紀之后,瑪氏終于在中國市場,站穩(wěn)了腳跟。
這種耐心、再耐心的經營策略,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瑪氏是一個完全的家族企業(yè)。從弗瑞斯特開始,盡管瑪氏有很多機會能夠上市、獲得大把廉價融資,但管理層都不為所動?!敦敻弧冯s志曾做過統計,世界500 強企業(yè)的CEO,平均在位時間是6 年,但上百年來,瑪氏只經歷了3 代管理層,這種上市企業(yè)難以匹敵的經營連貫性,讓瑪氏得以,不顧及股東臉色、不追求短期回報,專心打開一個值得下功夫的大市場。2005 年,也就是在中國創(chuàng)建巧克力工廠的12 年之后,瑪氏才開始盈利。這對于過分舉債、追求財報的上市公司來說,簡直不可思議,不過這種等待,也帶來了巨大回報,在中國巧克力市場,德芙的市場份額,是其它品牌難以匹及的,M&M’s、士力架、彩虹糖等品牌,也都擁有了各自的忠實擁躉。
歷經百余年,從一位母親手把手教導的手工作坊起家,先后攻克北美、歐洲、中國市場,瑪氏終于成長為,美國第三大私人公司。這段歷史不僅傳奇,也揭示了瑪氏一直以來信奉的,五大原則:質量、效率、互惠、責任和自主。在一眾知名度極高的跨國企業(yè)里,瑪氏堅持不上市,管理層從不接受采訪,家族財富也不為人所知,對外始終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顯得格外低調而與眾不同。但仔細一想,瑪氏這樣做或許恰到好處:提供市場需要的產品,同時善待員工和消費者,盡好企業(yè)的本分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