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wèi)紅
[摘 要]體育教師想上好一節(jié)體育課,應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長期以來,因材施教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研究和討論的焦點之一。本文從因材施教的概述出發(fā),對體育教學中應用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和對學生情感溝通中如何應用因材施教進行研究和闡述,以及因材施教在體育教學中具體有哪些好的教學方法,進而總結因材施教在多年體育教學中達到的顯著效果。
[關鍵詞]因材施教;體育教學;教學方法;興趣
在當前推行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練習為主線,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教師應在體育教學中因材施教,使學生的體能都得到良好訓練,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什么是因材施教
1.因材施教的概念
因材施教是指教育者從學習者的真實水平出發(fā),根據(jù)學習者的個別差異、學習特點有針對性地符合個體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使每個學習者都能根據(jù)自己的認知水平,發(fā)揮自己最大的潛能,激發(fā)學習者的興趣,樹立學習者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習者全面發(fā)展。
2.因材施教的特點
因材施教要從學生個體差異出發(fā),包括身高、體重、性別、年齡和個體的發(fā)展差異等,不僅是在體育教學中,而且要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人格素養(yǎng)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體育教師應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不同方式的教育,使學生真正得到身體素質的提高和對體育運動知識的認知。
二、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因材施教,可以依據(jù)每個學生的特點,成立體育興趣小組,可分為田徑隊、足球隊、排球隊和乒乓球隊。教師從學生基礎體質或個性出發(fā),制定一些訓練計劃,每個階段按計劃進行訓練,使學生之間相互促進和競爭,這樣能發(fā)揮學生的最大潛能,既增強學生的體質,又利于學生為社會發(fā)展貢獻力量。在體育課中運用因材施教,可以使學生各盡其能,鍛煉學生的身體,促進其全面發(fā)展,為實現(xiàn)自己的鍛煉目標而努力。體育課中的因材施教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教師應根據(jù)學生身體素質的不同和身體狀況的不同布置不同的任務,對于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增加運動量,讓他們在同等時間內進行較大強度的練習,快速掌握動作要領。有的學生接受能力相對弱一些,模仿能力差,就需要多教他們幾遍,反復練習。每次上課時,都可以把學生分為ABC三組,A組同學進行強度大的運動,B組同學運動量稍微小一些,C組同學進行一些強度小的運動。
在體育課中應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要根據(jù)不同地區(qū)、不同需求等設置課程,分層教學,激發(fā)興趣,使學生心情愉悅地上體育課,感受體育課的樂趣。為了科學有效地安排好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達標測試,我校體育課進行考前練習和訓練。每名體育教師都會對體育課的內容進行調整。初中的學生功課多,升學壓力大,學習的時間相對多,課外活動少,一些學生較胖,根本跑不動,體能測試不達標。針對這些情況,體育組的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身體狀況,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課的準備部分設置自由跑,使每名學生都充分做好熱身活動,這樣學生不易運動挫傷,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開展體育活動。
在體育課中運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有利于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因材施教的策略,改變了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方式,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學生能夠在體育中感受樂趣,增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三、德育和體育同步進行
1.兼顧集體與個別
教師在教學中既要面向集體,又要重視個體,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學生的情感。不同學生接受的家庭教育是不一樣的,他們的情感道德也是不同的,教師應因人施教,這不僅體現(xiàn)在教學中,而且要把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科學地運用到學生的生活中,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次體育課中,一名女學生總是在體委整隊時發(fā)出怪聲,教師了解情況后得知其父母離異,父親重新組建家庭,繼母帶來一個兒子,盡管父母對她很好,但總覺得父母對兒子更好,性格變得孤僻、古怪、自卑和敏感,常做些讓人莫名其妙的事,從而引起別人的注意,甚至有時在老師面前故意犯錯誤、違反紀律,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基于她的特殊家庭情況,教師并沒有因此批評她,而是時時處處關心她,用真心和真誠去感化她,給她更多的關懷和溫暖,經(jīng)常找她談心、聊天,和她的父母溝通交流。有一次上體育課,老師發(fā)現(xiàn)她精神萎靡不振,臉紅得厲害,用手一摸,熱得燙人,便急忙為她找來了消炎、退燒和感冒藥,并親自為她打來一杯開水,看著她服下藥,組織幾名學生把她送回家。在她生病的日子里,老師幾次帶領同學到她家里看望,讓她感受集體的溫暖和幸福,讓她融到班級這個大家庭中,真正體味到集體的溫馨。她的繼母也更加細心照料她,使她體味到親情時刻都圍繞在她的身邊。同時,教師還幫她分析成績落后的原因,并指出她的優(yōu)勢所在,督促她改正缺點,幫她恢復自信心。在老師、同學及家長的愛的感召下,她終于解除心理障礙,性格變得開朗了,自我約束能力也提高了,懂得了友愛,并把老師和同學當成知己,能主動幫助別人解決困難,有了學習興趣,成績逐步提高。
2.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每名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身心發(fā)展都具有特殊性,這使他們有不同的心理。一部分學生在體育課的學習中接受能力強,在教師的指導和自身的努力下能取得較好成績,這類學生自制力很強,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比較清楚地了解自己,能輕松學會一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學習用心和認真,能夠完成一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他們認知能力比較強,接受事物比較快,在老師講解完動作要領后,他們就能體會并加以運用。因此,這類學生在集體教學中能學得很好。對這些學生,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不能有驕傲的情緒,要不斷進取,踏實學習。另一部分學生對于很多事情都不愿去思考或不去做,一旦遇到問題,就會自動放棄,他們的認知能力也很弱,在體育課的學習中表現(xiàn)一般,完成不了學習任務,時間長了,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對這一部分學生,教師應多加鼓勵,個別輔導,因材施教。
四、因材施教的實施途徑
1.游戲教學法
用游戲的方式開展教學,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新知,不知不覺學到知識,簡單地說,就是將“游戲”與“教學”兩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個游戲叫“貼膏藥”,很多學生圍成一個大圈,再選兩名學生,一個人追,一個人跑,被追的人站到大圈里任何一個人的旁邊,貼上去,同組的另一個人跑,追的人繼續(xù)追,直到抓到人就換。這是個很普通的游戲,但是學生卻非常喜歡。運用游戲的方式開展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誠實、正派、積極的思想品質,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促進他們的智力發(fā)展。
2.結對教學法
結對教學法也叫互助教學法,是體育教學中運用最普遍、使用最廣泛的方法,同時也是被很多教師采用的一種具有很強靈活性的教育方法。一些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比較強的學生與接受和領悟動作要領相對慢的學生結成對子,在他們快樂結對的學習中,通過講解、示范和糾正動作要領,可以使小伙伴更快速掌握動作技能。這種方式能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在互助教學中,可以發(fā)掘學生的潛能和團隊智慧,形成學生之間互助的學習型課堂,使學生在互助中共同享受成功帶來的快樂。
3.競賽教學法
為了使學生能更加自覺、主動地學習,可以在教學中通過激烈的競爭來營造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發(fā)揮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技能的作用,進行競爭,以決勝負,充分調動所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反思
每一節(jié)課后,教師都應進行教學反思,學生也可以參與其中,結合學生的感受,從而產(chǎn)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教師教學中的不足,并提高下一節(jié)課的教學質量。教師分層次因材施教,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都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學生的表現(xiàn)欲和求知欲倍增,學生的總體學習水平不斷提高。
總之,應用因材施教進行體育教學,能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做到師生互動,改變以往上體育課的傳統(tǒng)思想,使單一的體育教學變成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成為學生向往的體育課,學生在體育課中找到了自身的價值。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能認真總結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很好地接受教師的指導,從而對所學內容產(chǎn)生極大興趣。教師因材而教,學生因材而學,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空間里充分發(fā)揮和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成。
參考文獻:
[1]楊 軍.談因材施教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yè)時空, 2011,(06).
[2]吳洪金.“育人”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22).
[3]錢 猛.論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03).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