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
摘要:北京冬奧會視域下,針對我國冰雪運動發(fā)展與世界冰雪運動強國相比處于初級階段的現(xiàn)狀,探索我國冰雪體育強國建設中的問題和發(fā)展措施。冰雪體育強國建設中的制約因素主要為項目競技水平不高,大眾參與度和普及率較低,各類冰雪專業(yè)人才短缺等。提出平衡冰雪運動項目發(fā)展、夯實競技水平,豐富和發(fā)展群眾冰雪活動,多向拓寬冰雪人才培養(yǎng)渠道等冰雪體育強國建設的措施,旨在為今后長期的冰雪強國建設鋪設基石。
關鍵詞:北京冬奧會;冰雪體育;強國;建設
中圖分類號:G811.212/G811-2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488(2021)06-0010-04
Construction of my Country's Ice and Snow Sports Power Under the Opportunity of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HAN Xue
(Sports Department of East University of Heilongjiang,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eijing WinterOlympics,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sports in my country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compared with the world's strong countries in ice and snow sports, t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measur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y country's ice and snow sports powerhouses are explored. The main restrictive facto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country in ice and snow sports are the low level of competition in the project,the low particip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rate of the public, and the shortage of various ice and snow professionals.Propose measures such as bal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sports, consolidating the level of competition, enriching and developing mass ice and snow activities, and expanding the channels for training ice and snowtalents in many directions, aiming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long-term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ice and snow countr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ice and snow sports; strong country; construction
1引言
建國以來,我國對于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包含冰雪體育在內的很多體育項目在國內外重大體育賽事中都取得了一些矚目的成績,為國家斬獲了一些榮譽[1]。2008年,我國成功地舉辦了北京夏季奧運會,展現(xiàn)了我們承辦國際重大體育賽事非凡的能力水平,也展現(xiàn)了我們的大國風采。同時,也讓我國體育競技水平獲得了更多的肯定,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后奧運時期,我們于2015年7月又爭取到了2022年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權,自此北京也成為了全球第一個舉辦過夏季和冬季兩種類型奧運會的城市[2],我國又一次以東道主的身份進入到了奧運會的備戰(zhàn)時期。但我們依然要接受目前仍處于冰雪運動的起步階段,由于起步較晚,環(huán)境、場地、能力水平、資源分配均衡程度等各種因素的限制,造成了我國冰雪運動基礎差、底子薄,無論是群眾的參與度還是運動場地的普及度都存在偏低的狀況。需認識到我國仍還只是冰雪大國,距離冰雪強國的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的現(xiàn)狀,要想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冰雪體育強國,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自2015年7月我國取得2022年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權已有5年的時間。我國冰雪體育項目運動的發(fā)展建設,無論是政府層面還是社會層面都對其極為重視和全力傾注。習近平主席也多次發(fā)表關于在2022北京冬奧會的契機下,積極推動我國冰雪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講話。提出包括“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等重要發(fā)展策略[3]。北京冬奧會的申辦成功對于我國冰雪體育強國建設的作用也是一支強心劑,無論是對于冰雪競技體育,還是“全民冰雪”的發(fā)展都給予了強大的助推力。如何借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東風,提速增效我國冰雪體育強國的發(fā)展,為今后長期的冰雪強國建設鋪設基石,都是需要進行思考的。
2冰雪體育強國建設中的制約因素
2.1冰雪項目競技水平不高
相對于加拿大、美國、挪威、瑞典、荷蘭等具有百余年競技冰雪歷史的歐美老牌冰雪強國來說,我國競技類冬季體育項目整體起步較晚。因為我國競技類冰雪運動發(fā)展的年限短,所以造成了很多冰雪項目基礎較差[4]。我國首次參加的冬奧會是40余年前的1988年第十三屆加拿大卡爾加里冬奧會,參加了2項冰上項目和1項雪上項目,共計3個項目的比賽,未獲得獎牌。第一次獲得獎牌是在1992年第16屆法國阿爾貝維爾冬奧會,獲得3枚銀牌。之后的歷屆冬奧會,我國體育代表團都有獎牌進賬。在2002年第19屆美國鹽湖城冬奧會上,我國短道速滑運動員楊揚奪得首金M。我國體育代表團在該屆冬奧會上獲得了包含2枚金牌在內的共計8枚獎牌,打破了我國冬奧會上零金牌的記錄。在之后的歷屆冬奧會中,我國也都有金牌進賬。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上,首次躋身世界前八名行列。2014年索契冬奧會獎牌榜排名首次列亞洲第一位。2018年平昌冬奧會,中國獲得1金、6銀、2銅,位列獎牌榜第16名。截止到2018年平昌冬奧會,中國隊在冬奧會上總共獲得13金、28銀、21銅,共62塊獎牌(表1)。雖然近年來我國冰雪項目競技實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總體水平仍偏弱,整體實力的提升仍存在較大上升空間。從近兩屆冬奧會我國參加的項目來看,索契冬奧會共98項,我國只參加了49小項比賽,參賽率僅為50%;平昌冬奧會共設置了102個項目,我們也只參加了53個小項的比賽,參賽率僅為52%。因此,要想趕超歐洲和北美等冬季冰雪項目發(fā)達國家的成績,著實還有一段漫長且艱辛的路要走。
2.2大眾參與度和普及率較低
冰雪項目運動在社會大眾中的普及程度不高也是制約我國體育強國建設中的一個主要因素。在我國,冰雪運動還算不上大眾運動,老百姓也沒有參與冰雪運動的習慣和傳統(tǒng)[6]。而在歐洲和北美等冰雪運動強國,冰雪運動在民間非常盛行,很多孩子還在蹣跚學步時就同步學習滑雪。在我國,在宣傳層面上全面推廣大眾冰雪運動也只是近些年的事情。在爭取到2022年冬奧會主辦權后,我國一直在努力宣傳和推廣大眾冰雪體育運動,大眾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也極為高漲。在2018?2019雪季期間,單是河北省參與冰雪運動的總人次就突破了1000萬,比較同期上一個雪季增長了三成之多,讓冰雪運動走向了社會大眾。但是由于我國緯度跨度太大,一直以來南方地區(qū)對于冰雪運動的參與程度不是很高,主要集中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等北方省份及自治區(qū)。全國開展冰雪體育的地區(qū)也僅僅只有我國北方部分高緯度地區(qū),地域局限性大大限制了冰雪體育的參與人數[7]。另一方面,由于長期以來我國的冬季冰雪體育競技成績差強人意,所以沒能吸引到更多民眾的廣泛關注。關注人數少、冬奧成績差、地域限制大、對場地設施要求程度高、冰雪裝備價格較高等多種因素造成了冰雪運動在我國發(fā)展緩慢的現(xiàn)狀。如此往復,使得我國群眾冬季體育沒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
2.3各類冰雪專業(yè)人才短缺
冰雪項目的發(fā)展需要具有專業(yè)水準的各類人才。如果說競技冰雪運動水平不佳、大眾冰雪運動普及不足等因素制約了中國冰雪運動項目的發(fā)展,那么缺少高水平的教練員、導滑員、場地運營維護、冰雪機械設備應用與維修等各類冰雪專業(yè)人才也在阻礙著我國冰雪運動發(fā)展的進程。在2014年的索契冬奧會上,中國越野滑雪隊只有李曉明1名教練。在整個賽期,他不但要進行隊內不同小項的訓練和比賽的指導工作,還要負責給運動器材打蠟、磨板等工作。而這些工作在國外的運動隊都是需要相應的專業(yè)人員來負責的[8]。所以,如果我們培養(yǎng)不出具有較高水平教練員,不能在各工種進行科學性的細化分工,我國冰雪運動水平就無法得到跨越提升。同時,舉辦冬奧會等國際大型冰雪賽事,提升競技冰雪運動水平,普及大眾冰雪運動等也同樣需要大量的高水準冰雪專業(yè)人才。比照索契和平昌冬奧會的用人需求,2022年北京冬奧會所需的各類冰雪專業(yè)人才大概要8萬人。而地方組建冰雪體育運動隊、各類雪場、冰場、冰雪院校、社會冰雪培訓機構也都需要大量的冰雪專業(yè)人才。而我們目前還普遍沿用退役運動員和體校畢業(yè)生的傳統(tǒng)冰雪人才培養(yǎng)模式,無論從數量上還是整體水平上,都難以滿足市場需求[9]。據調查,目前我國滑雪場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員中,具有大專及以上管理專業(yè)教育背景的不到10%。有過專業(yè)培訓持證上尚的專業(yè)技術崗位人員占比不到30%??梢哉f各類冰雪專業(yè)人才短缺,已經成為我國發(fā)展冰雪運動的一大瓶頸。
3冰雪體育強國建設的舉措
3.1平衡項目發(fā)展、夯實競技水平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冰雪運動各項目的普及開展是競技冰雪體育發(fā)展最根本的基礎,要深層次利用2022年北京一張家口冬奧會對我國冰雪運動的項目拓展和競技水平提升所起到的積極推動作用。各地冰雪運動管理部門要密切與國際合作,通過冰雪運動方面的學術學習和文化交流等方式,加強對各個冰雪項目運動規(guī)律的認識和把握。我國目前存在冰強雪弱的問題,所以在雪上項目要加大經費的投入,在場地、設備、裝備等硬件設施上給予補足,為運動員創(chuàng)造優(yōu)良的冰雪運動環(huán)境。在訓練理念、訓練手段等軟件方面,我們也要與時俱進,通過學習國際上先進的競技冰雪理論,以及通過觀摩國際頂級賽事上優(yōu)秀冰雪運動員的競技表現(xiàn)來總結技術特點和技巧,為我們在新項目組隊時積攢理論和實際經驗[10]。同時,要調動更多有條件的省份和地區(qū),積極參與到冰雪運動隊伍的組建中來。鼓勵各省份和地區(qū)將冰雪體育基地、冰雪運動營地也納入到青少年冰雪研學基地,深度推動我國青少年冰雪教育的發(fā)展。通過最終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形成一個多強競爭的良好格局,以舉辦冬季全運會、省運會等賽事形式進行技藝切磋學習。并且,要擴充本土教練員及外籍教練員隊伍,通過科學化地組建各級別、各類型的冰雪項目國家集訓隊、地方運動隊,實現(xiàn)冰雪運動全項目的建隊。通過本土教練員與外籍教練共同推動科學化訓練和科學化的管理方法,摸索出最適合運動員的訓練手段。
3.2豐富和發(fā)展群眾冰雪活動
基層文體部門要健全轄區(qū)內的冰雪設施,打造出貼近群眾的冰雪運動環(huán)境,健全群眾冰雪運動組織形式,豐富群眾冰雪活動,發(fā)展形式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冰雪健身項目[11]。組織和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到冰雪運動中來,讓更多群眾可以有更便捷的途徑、更多的機會“上冰上雪”。加強冰雪運動的宣傳,采取電視、網絡等方式傳播冰雪運動的益處和正能量,激發(fā)群眾對于冰雪運動的興趣。迎合大眾的審美、健身需求等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開展冰雪活動,從而提高游客的游樂興趣[12]。加強冰雪場地安全設施防護和醫(yī)療救助能力,保障冰雪運動參與者的人身安全??筛鶕⑴c者運動能力水平的不同劃分出不同等級的運動區(qū)域,例如,滑雪場要分出初級雪道、中級雪道、高級雪道。對于滑雪初學者要設計出相對簡化版本的滑雪運動;對于滑冰者在上冰的時候要先進行陸地運動姿勢的練習訓練。開發(fā)出多種類型的冰雪游戲,提高滑雪和滑冰運動的多樣性,力求面向群眾的冰雪運動內容向著豐富多彩的形式發(fā)展。還要大力開發(fā)冰雪的文化價值和商業(yè)價值[13],增加大眾性質的冰雪運動比賽數量,提高群眾中冰雪愛好者的參與度。充分調動企業(yè)、組織、個人等社會力量參與發(fā)展冰雪的積極性,通過推動商業(yè)化或者公益化的形式開展冰雪運動四季拓展,實踐“南展西擴東進”的冰雪運動宏偉戰(zhàn)略布局。
3.3多向拓寬冰雪人才培養(yǎng)渠道
從長遠處著眼,要打破諸如僅靠退役運動員來填充教練員隊伍,以及冰雪場地管理者通過“跨界”或“半路出家”、邊干邊學等舊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因為沒有經過系統(tǒng)理論學習就實際操作,效果并不理想,帶不出高水準的隊伍。人才培養(yǎng)要分多步走。第一,體育類高校應通過廣泛調研,科學設立冰雪運動各領域的專業(yè),完全可以比對冬奧會等大型冰雪體育賽事的項目需求設置專業(yè)類型和調整教學方向。髙校要加強招生力度,擴寬冰雪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模。一方面,專業(yè)院系可以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系統(tǒng)教授學生冰雪運動服務與推廣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讓學生多進行實踐能力的鍛煉。另一方面,學校要避免盲目培養(yǎng),可以通過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yè)協(xié)議[14]、定向培養(yǎng)等方式向社會輸送冰雪人才。第二,各冰場、雪場可以通過引進國外先進經驗,對場地管理者和技術人員定期進行專業(yè)培訓,在企業(yè)內建立并完善整套的冰雪人才培養(yǎng)長效機制。第三,政府相關部門也要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積極扶持和引導培訓機構等社會力量參與到冰雪人才培養(yǎng)的建設上[15]。近年來,針對雪場管理人員和專業(yè)技術人員的培訓業(yè)務已經逐漸形成規(guī)模,同時,針對基層冰雪教練員的冰雪運動培訓也逐漸成型,很多這類培訓機構更是把上述冰雪人才的培訓作為企業(yè)未來的主營業(yè)務來規(guī)劃、拓展。這無疑是市場通過需求和供給的方式來解決目前冰雪人才缺口的積極現(xiàn)象[16]。當然,無論是通過哪種方式進行冰雪人才培養(yǎng),政府相關部門都要及時跟進,優(yōu)化規(guī)范人才輸送的方式,避免市場自我調節(jié)的盲目性。
4結語
北京申辦冬奧成功不僅激發(fā)了人們的愛國熱情,向全世界展示了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綜合實力,更向世界證明了中國發(fā)展速度和取得的優(yōu)異成績。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舉辦,有利于促進我國奧林匹克事業(yè)的發(fā)展進程,對于增強我國冰雪競技水平、全民健身戰(zhàn)略、體育強國建設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我們要利用北京冬奧會的契機,多方向、深層次地持續(xù)深化與推進冰雪強國的戰(zhàn)略目標。
參看文獻:
[1]趙晶,閆育東,張亞楠.冰雪情,申奧夢:中國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前瞻[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37(7):8-11,37.
[2]石永秀,孫偉,郭朝陽,等.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冬奧會的召開對冀北地區(qū)的影響研究ra.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6,38(5):156-158,
[3]王曉軍,王浩,宋之杰.2022年冬奧會對張家口冰雪旅游產業(yè)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冰雪運動,2016,38(3):65-69.
[4]石晶.冬奧會視覺文化的傳播價值研究:以都靈、溫哥華、索契三屆冬奧會為例[J].冰雪運動,2015,37(3):22-26.
[5]朱立斌,劉麗輝.主場效應對冬奧會各比賽項目的影響[J].冰雪運動,2014,36(6):13-15.
[6]繆卓群.哈爾濱申辦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SWOT分析與宣傳策略[J].冰雪運動,2013,35(2):62-65.
[7]邱云濤,王菲.北京冬奧會視野下冰雪旅游發(fā)展研究CT].冰雪運動,2018,40(1):93-97.
[8]關晨濤.2022年北京冬奧會背景下“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的實現(xiàn)[J].冰雪運動,2017,39⑶:5-8.
[9]張瑩,葉海波,陳艷霞.冬奧會背景下崇禮縣滑雪場發(fā)展現(xiàn)狀與前景[J].冰雪運動,2016,38⑵:78-82.
[10]石潔,馬媚柔.北京冬奧會下全民健身與體育強國的發(fā)展[J].現(xiàn)代國企研究,2018(12):138.
[11]劉靜,霍曉霞.申辦冬奧會與京津冀三地旅游一體化關系的研究M.現(xiàn)代經濟信息,2016(13):462-463.
[12]馬旭.“申奧”對我國冰雪運動發(fā)展的刺激效應CT].冰雪運動,2015,37⑷:68-72.
[13]易劍東,王道杰.論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價值和意義體育與科學,2016,37⑶:34-40-
[14]朱立斌,劉麗輝.對第20屆冬奧會中國代表團比賽成績的反思[J].冰雪運動,2006(4):11-14.
[15]李政,馮勝剛.對第20屆冬奧會中國代表團比賽成績的反思K1.冰雪運動,2006(4):11-14.
[16]譚福.淺析我國冰雪產業(yè)的發(fā)展前景[J].冰雪運動,2004(7):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