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水周
【摘要】古詩詞是小學生認識與了解我國悠久文化歷史,吸收與發(fā)揚民族智慧結晶的有效工具,強調古詩詞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綜合能力水平、培養(yǎng)健全品格的關鍵所在,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以至于學生對古詩詞知之甚少、不感興趣。如何有效轉變該現(xiàn)狀,全面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已成為熱議話題。本文以學生為主體,研究古詩詞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古詩詞;學生主體;創(chuàng)新教學
一、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研究
(一)情感體驗差
大多數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都將授課的重點放在字、詞、讀音及含義分析上,投入了較大的精力與諸多時間。對于語文知識相對不夠豐富的小學生來說,這樣的授課方式盡顯枯燥、難以理解,體驗感難免會覺得不夠豐富。雖然讓小學生掌握此類最基本的內容是學好古詩詞的關鍵所在,但古詩詞的精髓就在于情感的表達,這種不同于平鋪直敘的高級表達方式是古人的智慧結晶,這才是學生需要理解、思考、化為己用的關鍵所在。
(二)課堂氛圍沉悶
古詩詞本就不同于一般的記敘文或說明文,其與現(xiàn)代語言風格有著諸多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本就困難,如果教師所選擇的傳授方法不當,很有可能出現(xiàn)“一言堂”的情況,教師總是執(zhí)著于字詞意思的講解、逐字逐句的翻譯、總結中心思想,恨不得把這些內容都嚼碎了喂給學生,但咀嚼的過程往往才是最有趣、最有味的。這種不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既不利于學生體驗古詩詞的真摯情感、領會獨特的精神意境,也不利于理解記憶的展開。
二、古詩詞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
(一)借助多媒體技術優(yōu)勢
生活在“互聯(lián)網+”的大時代背景下,我們不得不說電子設備、數字化信息等已從極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而當代小學生更是電子世界的忠實粉絲,他們大部分都喜歡用電腦、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去學習、娛樂。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給學生更加豐富的視、聽感覺,對其感官有著更加強烈的刺激,這遠遠要比單一的黑板、粉筆的板書要更精彩、有趣、生動,因而小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也更高,進而會使整體授課效果更好。這是因為多媒體設備本身以及其所承載的數字化信息都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生活元素。
在實際的多媒體教學中,教師不是將書本內容照搬到幕布上,而是要借助其可視化能力強的特點,來起到鋪墊、傳授、鞏固、延續(xù)的作用。古詩文教學的難點就在于學生對抽象的文章內容不理解,畫面感不強,而呈現(xiàn)具象畫面以深化感知、加深印象正是突顯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所在。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可以切實突顯意境。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馬詩》中,學生誦讀完故事前兩句后,很難想像出作者當時所看到的平沙如雪、新月似鉤那種寧靜曠遠的景色,更難用現(xiàn)存的帶有局限性的認知去聯(lián)想到駿馬飛奔的景象,也體會不到作者那種懷才不遇、空有一身抱負卻不得志的深刻情感。所以,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通過播放相關視頻的方式,將塞外大漠、沙海重疊的壯美風景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們一下子來了興趣,對于他們而言,這種罕見的大漠美景是區(qū)別于城市喧囂的另一種體驗,他們會目不轉睛地盯緊畫面,生怕錯過一絲精彩。當他們對本詩所描繪的場景有一定的認知時,再通畫面的轉換去著重講解后兩句,讓學生在視覺、聽覺刺激中生成特定感悟。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逐步打開學生與作者間的靈魂鏈條,讓不同時空的兩人置身一處、共睹美景、共嘆人生。
(二)善用啟發(fā)式教學法
新課改背景下,啟發(fā)式教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面而來。啟發(fā)式教學能改善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沉溺于固有模式陷入到“一言堂”窘境,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共性需求與特性表達,以問題為引、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投入到探究之中,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個人綜合能力。
藝術源于生活,而詩、詞、歌、賦哪一個不是藝術的化身,又有哪一個不源于生活。詩人不會無緣無故有所思慮、不會無緣無故創(chuàng)作、不會無緣無故寫出絕世佳作,好詩的背后一定有故事、有底蘊,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詩是社會、文化、人、經濟等多重因素的結合體。一篇詩的背后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作者的生活是什么樣的?是做什么職業(yè)的?有怎樣的志向與抱負?作詩的時間、地點、場景是什么樣的,等等,這些都可以當作啟發(fā)式教學的切入點。在實際運用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群體的共性特征去思考適當的切入點,對問題引出的方式、內容進行把控,要遵從“可發(fā)揮”原則,讓語文基礎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們都能參與到問題探究中,而透過古詩詞看生活,聊職業(yè)、聊心境、聊情懷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因為這些內容有著較大的發(fā)揮空間,每個人不同的生活經歷都能在“聊”的過程中綻放異彩。在聊完這些內容后,學生已經從一個“局外人”轉換成了解作者的“局內人”,作者的詩篇對他們有一種無形的吸引力,他們會更積極地去研究古詩詞內容。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將啟發(fā)式教學與小組探究式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進行聯(lián)用,優(yōu)勢互補的同時提高授課質量,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都能感受到自我價值,改變對傳統(tǒng)古詩詞課堂的偏執(zhí)認知,由此愛上古詩詞。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小學古詩詞教學必須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相關工作者要不斷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積極改變傳統(tǒng)教學所存在的問題,著力打造趣味古詩詞課堂,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助力。切實從教學困境中走出來,將全新的教學理念運用于課堂教學中,以學情為立足點,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是教師進行教學改革的重點。
參考文獻:
[1]張亞良.關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6(26):48-49.
[2]張敏.如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244.
[3]曹瑩.體驗式教學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現(xiàn)狀及策略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9.
[4]龐先立.談談如何閱讀與鑒賞古詩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之我見[C]. 教育理論研究(第七輯),2019.
[5]段春梅.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傳承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研究[C]. 教育理論研究(第六輯),2019.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