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楠楠
(新疆應(yīng)用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新疆 奎屯 833200)
新疆伊犁野生鳶尾蒜(Ixiolirion songaricum P.Yan) 生長周期短,花色艷麗,觀賞價值極高[1,2]。其主要分布在新疆準噶爾盆地、平原荒漠以及天山北坡一帶。由于城市的快速崛起,工業(yè)、農(nóng)業(yè)用地的不斷擴大,使得其分布區(qū)日漸狹小,甚至威脅到它的生存,2007年野生鳶尾蒜已被列為新疆一級保護植物。鳶尾蒜的引種馴化研究,為該種種質(zhì)資源的保護、開發(fā)、利用提供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可能性。
本實驗引種地為奎屯—獨山子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荒漠鹽堿地[3],該地區(qū)冬春季低溫寒冷,夏季高溫干熱,降水量極少,土壤微堿性。新疆伊犁野生鳶尾蒜(Ixiolirion songaricum P.Yan.) 屬于早春類短命植物,多年生草本,屬于石蒜科(Amaryllidaceae)鳶尾蒜屬[4]。葉,狹線形,花莖高10~40cm,傘形花序,鱗莖卵球形。種子小,黑色,蒴果?;ㄆ?~5月。鳶尾蒜地上部分干枯時間為7月份,并且地下種球進入休眠期,采集時間為種球休眠期以后;新采集的鮮種球,于陰涼處晾曬3~7天,用干凈報紙包裹于冰箱保鮮層冷藏。
引種種植前要進行土壤改良。2017年4月整地施肥,土壤撒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做為基肥,然后翻耕、耙地、振壓,清除碎石塊,雜草。土壤深耕30 cm左右,使土壤與肥料充分接觸,促進土壤熟化。
2017年10月23日,挑選保存完好,沒有病蟲害的種球,播種于實訓基地,采用穴播技術(shù),行間距為15 cm,播種深度為10 cm,覆土,播后及時澆水。中期合理施肥,中耕除草,做好栽植后養(yǎng)護工作。每年10月挖取種球,測量種球的橫徑與縱徑。
選取20棵引種馴化的鳶尾蒜進行標記,追蹤觀察樣本的萌動期、展葉期、現(xiàn)蕾期、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種子成熟期、葉片枯黃期。
通過對鳶尾蒜連續(xù)3年的引種馴化研究,逐年隨機測量鳶尾蒜的植株高度,花冠直徑、基葉長、鱗莖橫徑、鱗莖縱徑,通過觀察分析其引種馴化是否成功。
如表1所示通過3年的引種馴化試驗,引種馴化鳶尾蒜萌動期在3月19日前后,展葉期在3月27日前后,現(xiàn)蕾期在4月3日前后,始花期在4月16日前后,盛花期在4月26日前后,末花期在5月7日前后,種子成熟期5月25日前后,葉片枯黃期在6月13日前后,鳶尾蒜的物候期每年都基本穩(wěn)定。圖1中鳶尾蒜的形態(tài)學特征中,其花冠直徑與植株高度有顯著提高,第三年分別達到12.1 mm,29.2 mm。圖2中,2020年鳶尾蒜盛花期花量有了顯著提高。
表1 鳶尾蒜物候期觀察表
圖1 鳶尾蒜形態(tài)學表
圖2 2020年鳶尾蒜盛花期
圖3 野生郁金香種球縱橫徑統(tǒng)計表
如圖4所示,2018年鳶尾蒜鱗莖橫徑平均值6.7 mm,鱗莖縱徑平均值12.9 mm,至2020年鱗莖橫徑平均值9.0 mm,鱗莖橫徑平均值19.4 mm,都有了顯著提高。
圖4 2020年鳶尾蒜種球縱徑
通過連續(xù)3年引種馴化試驗,對新疆伊犁野生鳶尾蒜物候期觀察、形態(tài)學基本特征結(jié)果分析表明引種馴化成功??偷貐^(qū)近三年冬季最低氣溫均達到-30℃,證明它抗寒能力較強,可作為新疆野生新花卉的優(yōu)良品種,養(yǎng)護管理可簡單粗放,自繁衍能力強,群植效果較好,進一步體現(xiàn)它寶貴的觀賞價值。它的成功引種馴化既保護了該物種的種植資源,又可為新疆野生新花卉提供新的觀賞花卉資源。讓它不僅開在荒漠戈壁、山林深處,更開在城市園林綠化帶、公園等供人們欣賞,改善城市綠化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