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靜
摘要:在新一輪課改的實施中,數學閱讀教學已經成為現代教學不容忽視的課題。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提高學生解題能力、鍛煉數學思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閱讀理解類的問題也成為了近幾年高考出現的新題型。因此,本文以實施數學閱讀教學為重點研究內容,探討了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數學閱讀的實踐價值、思路和有效實施方法。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學閱讀;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08-093
閱讀是一種特殊的學習信息,在教學中,利用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材料,鍛煉思維能力,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數學閱讀教學,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速度,培養(yǎng)分析能力。因此,本文站在閱讀教學的視角,探討了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數學閱讀的實踐價值、思路和有效實施方法。
一、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數學閱讀教學的價值
1.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
理解包括機械理解和靈活理解。機械理解是毫無意義的,是學生根據教師平時所講對其思路、過程生搬硬套的理解,而靈活理解,是加入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對問題進行的開發(fā)和再次利用,是基于創(chuàng)新之上進行的學習。在此過程中,離不開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而此次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將閱讀作為教學核心,是建立在信息提取、分析、歸納、總結的基礎上,利用知識體系由點到面對問題進行的自主學習、探究的一個過程,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又可以培養(yǎng)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提高理解能力。
2.有利于提高數學學習質量
數學是由各種語言、符號組成的,在學習數學的時候,要想促進有效解題,數量、符號、公式之間的關系要有一個清楚的理解,這就考驗到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而此次數學閱讀教學實踐,是以讀為核心,通過閱讀提取有效信息,在信息、分析、判斷的過程中,從而使其形成解題思路的一個學習過程,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質量,又可以提高數學學習效果。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數學閱讀教學的思路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生學習數學不再是為了分數而學,而是為了適應今后社會發(fā)展、服務社會而學習,要求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審題能力、解題能力。而發(fā)展數學學科關鍵能力,提高數學素養(yǎng),數學閱讀教學至關重要,需要教師從多個角度來探索,從數學認知、數學技能和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去引導學生自主、主動進行閱讀學習,更需要挖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從而提升問題解決效率。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閱讀教學,可以從以下思路入手:
1.實施閱讀教學,興趣激發(fā)是前提。這就需要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時候,圍繞信息材料設計真實情境,激發(fā)情感共鳴,從而引導其走進閱讀天地,對問題信息進行閱讀分析。
2.閱讀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有效提取閱讀信息是關鍵。也就是說,在教學的時候,要注重閱讀過程中的啟發(fā)引導,以讀為載體,以問為引,引導其自主、主動去提取有效信息,培養(yǎng)問題意識,激發(fā)數學學習興趣。
3.培養(yǎng)數學閱讀是為了發(fā)展學生學科關鍵能力。因此,在高中數學閱讀教學中,要注重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在閱讀中利用對比、分析、推理等方法,引導其規(guī)劃問題軌跡,在閱讀學習中,使其認識問題本質,繼而培養(yǎng)推理能力和邏輯思維。
三、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數學閱讀教學的方法
1.設計閱讀情境,培養(yǎng)閱讀興趣
數學教材嚴謹的特點使得學生學習起來晦澀難懂、枯燥乏味,根本難以培養(yǎng)閱讀興趣。這就需要教師挖掘數學語言魅力,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自主、主動進入閱讀角色,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取有關信息,繼而提高對數學問題的理解。例如,在教學《數列的概念》數學內容時,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數列的定義、項與項數的概念、數列的分類(按項數是否有限)、通項公式等概念,但對第1節(jié)的名稱、是否有按單調性對數列進行分類、遞推關系等概念。故此,在學習的時候,為促使能夠從閱讀學習中推導出數列抽象概念,可以設計以下情境:
情境一: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播放斐波那契數列數學史,展示意大利數學家斐波那契探究兔子繁殖的問題,讓學生閱讀時間、閱讀初生的兔子、成熟的兔子、兔子總數,通過閱讀數字認識數列規(guī)律,體會數學家鉆研精神。
情境二:傳說古希臘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約公元前570年—約公元前500年)學派的數學家經常在沙灘上研究數學問題,他們在沙灘上畫點或用小石子來表示數。
鼓勵學生圍繞情境閱讀圖形,從三角形點陣中挖掘數字排列規(guī)律。
情境三:展示電影院座位圖,第一排有20個座位,從第二排起,后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個座位,依次為20,22,24,……,78。
通過真實閱讀情境的設計,激發(fā)閱讀興趣,讓學生研究思考在每一個數字探索中,它們具有怎樣的規(guī)律,從而引出數列的概念,讓學生自主、主動對數列的概念進行閱讀,準確概括出數列、項、有窮數列和無窮數列等定義,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2.利用問題引導,提高閱讀能力
高中數學閱讀教學中相對比小學初中閱讀,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一個過程,不僅要讓學生能夠自主閱讀,還要使其通過閱讀,能夠對數學信息進行思考、探究,從理清問題因果,認識問題本質,由此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問題意識,又可以提高閱讀能力,發(fā)展數學學科關鍵能力。例如,在教學引導學生探索“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數學內容時,是對公式推導過程的一個學習,在此時,可以利用問題引導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如可以先以表格的形式幫助學生梳理等差、等比數列的有關概念以及性質:
讓學生對以上知識進行總結歸納,然后閱讀圖表,思考:
①等比數列中還有什么內容需要研究?
②類比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你認為求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目的是什么?
③Sn=a1+a2+……+an中含有n個未知量,如何計算?
基于問題引導,精準閱讀方向,引導學生閱讀等比例數列定義、公式以及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推導過程,讓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嘗試運用類比的方法,提出學習目標,推導出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
隨后以問題③做依據,引導學生利用通項公式,an=a1qn-1,將其轉化為含有三個未知量,如:Sn=a1+a1q+......+a1qn-1,引導學生閱讀公式,提取a1對公式進一步化簡,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使其知道求Sn只需求Bn。以此衍生出:
如何求Bn的問題,讓學生對此進行交流互動,如:
生:可以逐項相加。
生:不可以,項數少可以,項數多不行。
生:可以將公比q和項數n取一些特殊值,如q=1,Bn=n。
師:根據以上問題分析,仔細閱讀推導過程,要想求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什么是探究的關鍵呢?
引導學生回顧以上探究流程,找出q、n等關鍵信息,隨后讓學生再次思考如果q=2,q=3,取特殊值進行求解是否還能夠成立呢?在問題引導的過程中,讓學生拓展思考視角,探索q=2,q=3時的公式變化,通過設xn、Yn推導出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在問題引導,閱讀分析的過程中,提高推導能力,使其經歷閱讀提高自身的思維水平。
3.重視合作交流,促進閱讀分析
閱讀的關鍵是分析其中的隱性信息,然后對信息進行提取,探索出最優(yōu)解題路徑。高中生已經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受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的影響,對待同一個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閱讀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合作交流為輔助,鼓勵生生互動,促進閱讀分析,在生生探討中,使其體驗到閱讀的快樂,提高閱讀分析能力和信息判斷能力。例如,在教學解析有關等差數列問題時,如:
問題:若1a、1b、1c成等差數列,且a≠b,求證:a、b、c不可能是等差數列。
解析此題的關鍵是學生能夠對等差數列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學會反證方法。為此,在解析時,教師可以從閱讀學習入手,讓學生思考:問題中有哪些有用的條件?想要求的是什么?什么是等差數列?在問題引導的基礎上,指明閱讀方向,讓學生從讀中提取有用信息,如:
生:1a、1b、1c成等差數列,a≠b。
生:要證明a、b、c不可能是等差數列。
由此,可以讓學生運用反證的方法,根據閱讀信息的提取,對問題進行分析,鼓勵學生合作交流,如:
生:可以假設a、b、c是等差數列,得到2b=a+c
生:然后根據題意1a、1b、1c成等差數列,所得到的2b=1a+1c,推理得到b2=ac
生:由此,可以根據a、b、c不為0,為等比數列,推導分析得到a、b、c為等差數列,與a≠b矛盾,推論出假設是錯誤的,由此可以證明此問題。
通過合作交流,閱讀分析等,提高解題能力,促使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分析信息、尋找信息,這樣既可以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又可以培養(yǎng)推理能力,提高數學核心素養(yǎng)。
4.加強技巧指導,提高閱讀理解
高中數學閱讀并不是簡單文字閱讀,而是具有一定目的性,是基于解決某一個具體問題展開的。因此,在學習的時候,教師要加強技巧指導,讓學生會讀,在閱讀中,認識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使其抓住問題本質。例如,在教學《導數的概念》數學內容時,要找到解析概念的關鍵點,如:
函數f(x)在x=x0處的瞬時變化率就是在y=f(x)處的導數x=x0記作
(也可記為)
由此概念中可以看到,瞬時變化,y=f(x)等關鍵信息,因此,在閱讀學習的時候,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抓住這一關鍵詞,從關鍵詞入手,探討概念形成過程,從而提高理解能力。如針對這一關鍵信息,在教學的時候,可以播放倫敦奧運會女子雙人10米臺視頻片段,引導學生觀看跳水視頻,以實際背景為依據,引出奇怪的平均速度的問題:
在高臺跳水運動中,運動員相對水面的高度h(單位:m)與起跳后的時間t(單位:s)存在函數關系:h(t)=10+6.5t-4.9t2計算運動員在0≤t≤6549這段時間里的平均速度,讓學生思考在此跳水過程中,平均速度為0?
以此激發(fā)求知欲望,然后讓學生閱讀此問題,開展以下探究活動:
(1)對于函數h(t),當t=2時,△t取不同值時平均變化率的變化。
(2)對于函數h(t),當t0和△t都取不同值時平均變化率的變化。
抓住不同值時平均變化率的變化這一關鍵詞,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繪制圖形,在直觀觀看的過程中借助直觀的圖像和數據,感悟在某一時刻的速度——瞬時速度是客觀存在的,并與平均變化率存在必然的聯(lián)系,及“以已知探求未知”的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初步感受“無限”“逼近”的思想。從而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函數平均變化率與瞬時變化率的關系,給出在關鍵詞閱讀分析的過程中,通過閱讀引導其自主總結歸納,給出導數的定義。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數學閱讀,對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的滲透。通過設計閱讀情境、問題引導、合作交流以及技巧指導等多種方法,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繼而打造有效課堂,實現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劉素麗.談閱讀學習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J].學周刊,2021(9):109-110.
[2]郭強.高中數學新課程中數學閱讀教學方法探究[J].考試周刊,2020(99):62-63.
[3]何華.高中數學教學中探究式閱讀的嘗試與思考[J].高考,2020(36):60-61.
(作者單位:安徽省阜陽市第五中學,安徽 阜陽 2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