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慧
【關鍵詞】語文要素,課例研究,學習任務設計
聚焦語文要素,提升教學向心力,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但是如何打通從聚焦語文要素到落實語文要素的路徑,仍然是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深感困惑和亟待解決的問題。立足語文要素的學習設計應以系統(tǒng)思維為導向,準確把握和解讀語文要素。筆者以三年級下冊《我們奇妙的世界》的教學為例,探討語文要素的落實。
一、解析語文要素內涵,明確目標定位
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語文要素“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把事物寫清楚的”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二學段的閱讀目標“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緊密相關,指向達到“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的學段目標。梳理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課文與“理解文章內容”相關的語文要素如下表所示(見表1)。
單元語文要素的編排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語文要素“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把事物寫清楚的”體現(xiàn)了閱讀教學由段到篇的能力進階,教師教學要引導學生從語段理解逐步過渡到從事物的幾個方面來了解全篇內容。本單元語文要素的內涵可從兩個方面來把握:一是課文寫的事物有什么特點,二是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因此,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從閱讀角度理解“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還要從表達角度學習如何圍繞事物的特點寫清楚的方法,把閱讀和表達統(tǒng)整起來,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與運用的能力。
《我們奇妙的世界》是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文本結構清晰,語言優(yōu)美生動,從天空和大地兩個方面展示了世界的奇妙之美,表達了作者對世界的喜愛之情。描寫天空和大地兩部分的結構有兩大特點:一是圍繞不同的景物展開描寫,二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從課文構段謀篇的結構來看,全文是“總一分一總”結構,每個段落都圍繞具體的事物來寫,抓住事物的動態(tài)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突出其奇妙和有生命力的特點。
緊扣單元語文要素“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把事物寫清楚的”,可從閱讀理解、語言表達、思維發(fā)展三個維度確定單元目標,再結合單篇文本特色確定本課教學目標,明晰語文要素在單元和單篇中的落腳點(見表2)。
二、以構段為基,謀篇為梯,設計落實語文要素的路徑
1.從理解“一段話”到“幾個方面”,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1)以句謀篇,總覽全文,感知事物的主要特點
三年級學生對“借助關鍵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這一語文要素有學習基礎,但還是第一次接觸“借助關鍵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立足學生的學情起點,通過提取和理解關鍵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例如,《我們奇妙的世界》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找一找“課文主要圍繞哪一句話寫的”,從而引導學生借助總起句或總結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明晰課文中事物的特點,初步培養(yǎng)以句謀篇、總覽全文的能力。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啟發(fā)學生特別關注關鍵句在課文中的不同位置,培養(yǎng)學生尋找體現(xiàn)文章內容顯性標識的能力,為高年級更深入地梳理文章的篇章結構打下基礎。
(2)以段謀篇,整合信息,厘清事物的不同方面
本單元的選文結構清晰,教學中我們可以發(fā)揮文本特點,借助關鍵句理解一段話或者整篇文章,利用關鍵句的提取、摘抄、轉換、改造等方法,逐步從理解一段話走向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段覀兤婷畹氖澜纭芬晃牡慕虒W,著重圍繞天空和大地的珍藏展開學習,厘清分別寫了天空和大地的哪些景物,感受不同景物的奇妙之處。學生理解“從幾個方面來寫”的過程,首先是弄清楚“寫了什么事物”;其次是逐步理解“如何圍繞奇妙、有生命力的特點把事物寫清楚的”,從不同的景物中感受奇妙之處;最后將這些奇妙的景象串聯(lián)起來,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把事物寫清楚的,落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理解事物的“幾個方面”應把結構分析和內容理解統(tǒng)整起來,讓學生借助關鍵詞句整合信息,通過朗讀和想象感受事物特點,避免脫離課文內容和情境的過度理性分析或機械梳理。
2.從關注“構段方式”到“篇章結構”,初步了解課文的篇章邏輯
(1)厘清表達順序,梳理課文段落之間的邏輯鏈
三年級學生在梳理事物的不同方面時,往往會出現(xiàn)信息提取不全面、不準確的問題,因此在梳理一個事物的不同方面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表達的順序,如《我們奇妙的世界》描繪天空的景物時是按照一天中時間變化的順序寫的,描繪大地的景物時則是按照四季更替的順序寫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來明晰邏輯線索,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幾個方面”之間的內隱關聯(lián),從而讓學生厘清篇章的邏輯結構。明晰事物幾個方面的內在邏輯,有助于學生在閱讀中學習表達,不僅能做到“言之有物”,從幾個方面來寫事物,還能“言之有序”,學習條理清晰地表達。
(2)優(yōu)化板書設計,外顯課文謀篇布局的思路
三年級學生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因此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還應以文字與圖示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圍繞事物特點提取關鍵詞句并將其進行歸類和整合,再以直觀的圖示表現(xiàn)出來,從而理解文章是如何從幾個方面把事物寫清楚的。教學時,教師可以以板書為支架,結合不同文章的主要內容,以流程圖、魚骨圖、表格等不同形式的圖示來梳理文章內容,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教學《我們奇妙的世界》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把天空珍藏的奇妙景象以“景物+動作”的形式概括出來,形成“太陽升起、云彩飛行、雨點降落、余暉變幻、群星閃爍”這些奇妙景象的畫面,從而幫助學生說清楚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天空的,感受事物充滿生命活力的特點。
三、用好教材的導學系統(tǒng),優(yōu)化學習活動的任務設計
統(tǒng)編教材精心構建了導學系統(tǒng),在導語頁中明確單元語文要素,并貫穿整個單元的學習過程。課后練習題圍繞課文核心內容設計,指明單元語文要素在單篇課文中的訓練點。課堂作業(yè)本是對本課核心內容的鞏固與提升,起到加深語文要素習得經驗的作用。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整體梳理回顧單元語文要素的學習方法,并在詞句段運用中加以延伸和拓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統(tǒng)整單元內部各部分間的關聯(lián),遵循由整體到局部,再回歸整體的認知規(guī)律,加強單元教學的系統(tǒng)設計,實現(xiàn)語文要素的有效落地。
1.聚焦課后練習題的核心問題,提升學習任務的指向性
梳理第七單元的課后練習題,不難發(fā)現(xiàn)習題設計緊扣本單元語文要素,能力要求循序漸進?!段覀兤婷畹氖澜纭氛n后練習題第一題是“有感情地朗讀。說說課文分別從哪幾個方面寫了天空和大地”,以“有感情地朗讀”作為學法指導,讓學生在邊讀邊想象中感知、理解事物的幾個方面;第二題是“結合生活經驗,說說你對‘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這句話的理解”,指向深入理解事物的特點,打通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文本世界,滲透對生命意義的探尋;第三題“讀句子感受這些普通而又美的事物再來寫一寫”,指向從讀到寫,遷移表達,是對文本內容的拓展和延伸,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尋找普通事物中的美,感受世界的奇妙。
正確理解課后練習題的編寫意圖,可以更好地把握本單元語文要素在單篇課文中的落腳點,從不同角度落實“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把事物寫清楚的”。因此,從課后練習題的編排來看,其體現(xiàn)了語文要素的學習規(guī)律,從關鍵詞、關鍵句、關鍵段層層推進,可以幫助學生從發(fā)現(xiàn)局部結構到掌握整體結構,通過事物的不同方面來讀懂文章的主要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學生學習語文要素的已有經驗,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真實問題和困難,結合具體課文展開解決問題式的學習任務設計,讓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經歷感知、理解、分析、運用、評價新知識和概念的學習過程。圍繞《我們奇妙的世界》課后練習題“課文分別從哪幾個方面寫了介紹天空和大地”,我們可以設計如下學習任務:自由朗讀寫天空的第3~8自然段,找一找讓你感受到奇妙和有生命的語句;發(fā)現(xiàn)不同景物的動態(tài)和作者的聯(lián)想情境,朗讀感受到奇妙的景象;借助板書圖示,連起來說一說,作者是從幾個方面來寫天空的珍藏的。三個學習任務遵循學生的閱讀心理邏輯,又符合語文學科邏輯,從感性認知到理性構建,邊讀邊想象奇妙的畫面,從一幅圖到幾幅圖,再串聯(lián)畫面體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解決學生在閱讀理解中因景物多而邏輯混亂、事物混淆的真實困境,讓厘清事物的幾個方面的教學始終與文本、情境、任務緊密結合,形成語文要素落地的有力抓手。
2.豐富圖示支架的學習體驗,增強學習任務的有效性
梳理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指向單元語文要素的練習題,我們發(fā)現(xiàn)其多采用圖示方式來梳理文章的內容,從而加深學生對事物幾個方面的理解。平面的圖示、立體的教學,該如何用好這些圖示支架提升教學的有效性與發(fā)揮圖示支架的教學價值呢?這是教學時值得關注的問題。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豐富學生的理解,運用圖示支架展開學習過程,發(fā)揮以圖導學的功能,在辨析中篩選、比較、分類、整理,厘清事物的幾個方面,不斷豐富和建構把握事物不同方面的經驗、方法。
在教學《我們奇妙的世界》一文時,基于練習題“課文分別從哪幾個方面寫了天空和大地,填一填結構圖”,我們設計了以下三個學習任務:在情境朗讀體會中感知多種事物;在品讀語言、探究表達中形成具象畫面;以圖示為支架,按照順序說清楚事物的幾個方面。教學中以學生的閱讀和生活經驗為基礎,逐步形成天空和大地的奇妙景象。在感知奇妙、有生命的特點過程中,通過提煉描寫景物和動作的關鍵詞幫助學生定格畫面,將感性經驗提升為理性認知,在辨析和比較中厘清與天空有關的事物。因此,梳理畫面的過程也是學生理解內容、體會特點、學習表達的語言和思維發(fā)展的過程。三個任務層層推進,梯度上升,逐步落實語文要素在單篇課文中的教學目標。
3.立足單元統(tǒng)整的系統(tǒng)設計,體現(xiàn)學習任務的關聯(lián)性
單元教學中除了要加強單篇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還應該關注單元導語頁、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等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配合,形成一個協(xié)調有序的教學系統(tǒng)。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指向在習作中有意識地用上平時積累的語言,其教學價值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在閱讀中積累語言,為習作提供詞句素材,進一步深化三年級上冊“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積累喜歡的語句”這一語文要素;二是在習作中積極運用積累的語言,借助課文范式開展仿寫,提升言語表達。因此,在單篇課文教學中要將“積累語言”與“學習表達”緊密結合,滲透交流平臺的學習要求,設計關聯(lián)性的學習任務。
《我們奇妙的世界》一課中設計的兩個學習任務與交流平臺的要求緊密關聯(lián),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生動優(yōu)美的語句,并將其運用到習作中去。教師教學時,以“珍藏生活中的美”為主題,讓學生把文中奇妙的語句摘抄下來,并配上一幅圖,做成一張明信片與他人分享。課后留心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那些普通而又美的事物,拍一張照片,寫一段文字,匯集起來并做成一本班級相冊,進行展示和交流,引導學生在課后善觀察、勤動筆、樂分享,不斷提升語言運用和表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