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娟
【摘? 要】道德與法治是小學教育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必要途徑,對于素質教育的落實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夠對小學生思想觀念的形成產(chǎn)生有益的引導作用,能提高他們分辨是非、處理生活問題的能力。本文對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1-0036-02
On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s
(Teachers' Training School in Hulan District, Harbin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China) ZHANG Chunjuan
【Abstract】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as well as a necessary wa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play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teaching of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s can have a beneficial guiding effect on the form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deas and concepts, and can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distinguish right from wrong and deal with life problem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s, 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eaching of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Effectiveness
道德與法治學科與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教師通過相關教學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使他們正確地認識到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和問題,提升其道德素質和法治意識,使其成為符合社會發(fā)展需求的人才,實現(xiàn)自己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方法有待更新
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許多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還沿用著單一的教學方法,以教師對教材內容的講解為主,學生則以被動地聽講為主,缺乏主動學習的機會,在課堂上交流表達的次數(shù)也比較少,以至于許多小學生沒有意識到道德與法治課程和自己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認為其是一門抽象化的理論課程,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從而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
(二)忽略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小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有限,因此自主學習的能力比較弱,他們不知道采用什么樣的方法開展自主學習,需要教師的悉心引導。目前情況來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還沒有充分重視,在課堂教學中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學習方法的教授,沒有刻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導致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三)片面地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
與數(shù)學、英語等知識性的學科不同,道德與法治是一門思想性較強的學科,考試成績只能作為一種參考,而不能當作課堂教學的目標。而一些教師將考試成績和教學效果畫上等號,沒有充分理解道德與法治課程立德樹人的重要意義,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的推進,也不利于學生思想水平與法治意識的提升。
二、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一)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整合教學資源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育技術也在不斷地更新?lián)Q代,信息網(wǎng)絡技術的出現(xiàn),推動了教育領域的前進和發(fā)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開展教學活動,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感覺到新穎、有趣,還能將文字性的內容以圖片、動畫、視頻等形象化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便于小學生理解課本知識。
例如,在教學“團團圓圓過中秋”一課的時候,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比較有限,因而難以充分理解中秋節(jié)的精神內涵和文化意義,對此,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絡搜集關于中秋節(jié)的學習資源,并將其整理成為課件,與教材內容結合起來,加深學生對中秋節(jié)的理解。在資源形式上,教師不僅要引入文字資料,還要多搜集一些圖片、視頻類的資源,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在資源的內容上,要包括中秋節(jié)的起源和發(fā)展,讓學生知道中秋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并了解我國不同地區(qū)過中秋節(jié)的風俗習慣,在課堂上營造出中秋節(jié)的氛圍,提高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與文化的重視。
(二)實施生活化教學,加強學生理解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教學要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學習和理解學科知識。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樹立生活化教學的理念,不能脫離實際、空談理論,而是要將教材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發(fā)揮這門課程對學生生活的指導意義。
例如,在教學“班級生活有規(guī)則”的時候,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形成規(guī)則的意識,能夠參與制定、了解和遵守班級規(guī)則,與學生的班級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對此,教師可將本課的教學與實際的班級管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聯(lián)想日常的班級規(guī)則,說說班級中“講文明,守規(guī)則”的表現(xiàn),同時也要指出一些不文明的現(xiàn)象,并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通過填寫任務卡的方式,針對不文明現(xiàn)象制定班級規(guī)則。最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份《班級生活記錄表》,以便學生約束、記錄自己的行為,形成監(jiān)督的作用。
(三)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豐富學生體驗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情境教學法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如果教師僅通過語言的方式進行講解,會導致教學過程比較抽象,課堂教學缺乏表現(xiàn)力和直觀性,不利于小學生理解知識。而通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帶給學生更感性的體驗,將抽象化的文字知識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便于學生觀察和學習。
例如,在教學“安全記心上”一課的時候,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安全常識,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識,并且具備基本的自救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出過馬路、溺水、失火等情境,在模擬情境中教給學生應對問題的正確方法,讓學生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從而加強他們對安全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使學生在遇到類似的事情時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反應,保護好自身的安全,防止危險事件的發(fā)生。
(四)堅持因材施教原則,開展分層教學
教師首先要對每個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形成較為全面的了解,分析他們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學習水平,根據(jù)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優(yōu)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三個層次。對于后進生,教師要側重于教材內容的教授,幫助他們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對于中等生,教師要讓學生在掌握課本內容的同時,能夠對所學的知識形成深入的理解,以此來改善自身的學習和生活;對于優(yōu)等生,教師則要提出較高的要求,讓學生能夠自覺地將所學的內容應用到生活中,約束自身的行為,并能夠通過語言和行為來感染他人。教師通過分層式的教學,可以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樹立起合適的目標,滿足班級中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從而提高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是一門重要的課程,是素質教育體系的構成內容,對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因此,教師要加強對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的研究,勤于反思,總結當前教學中的問題與不足,并積極探索改進的方法,以增強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為學生的成長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環(huán)境,促進學生道德素養(yǎng)與法治意識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高放.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有效性探究[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8(12).
[2]夏廷.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初探[J].華夏教師,2018(36).
[3]劉益.如何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有效性[J].散文百家(下),2018(12).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