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清霄
摘要:一名一年級新生行為異常,自我認知出現(xiàn)了問題:深信自己是恐龍。他在生活中不由自主地表現(xiàn)出恐龍的舉動,經常違反校紀班規(guī),并多次暴力毆打同學。學校心理教師通過打造家校教育同盟,長期陪伴,個體輔導與團體輔導相結合,用耐心傾聽、共情、情景模擬法等輔導技巧帶他走出了恐龍世界。
關鍵詞:自我認知;兒童心理;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1)19-0062-04
根據發(fā)展心理學的觀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自我意識會漸漸蘇醒,能夠較為準確地認識自我,并通過社會交往慢慢實現(xiàn)個體社會化,基本能夠感知自己作為人而存在于世界上的特殊意義。小林(化名)自我認知出現(xiàn)了問題,他深信自己是恐龍,無視人類社會的規(guī)則和文化,無法適應集體生活,社會性發(fā)展嚴重受阻。小林的家人因此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小林卻渾然不知。
一、案例概況
小林,一年級男生,剛入學班主任就發(fā)現(xiàn)他行為舉止有些奇怪,經常模仿恐龍動作和吼叫,與同學們格格不入,無法和他們一起正?;顒?,經常弄哭班上的同學,不服從老師的教導。剛開始班主任以為他存在新生入學適應障礙問題,就把他推薦到學校心理輔導室,由我接手做他的心理輔導工作,然而隨著心理輔導工作的深入,我發(fā)現(xiàn)問題有些嚴重,他不是單純地缺乏規(guī)則意識,而是深信自己是恐龍,自我意識出現(xiàn)了嚴重錯位。他還深信他們一家人都是恐龍,偽裝成人類混跡于人類世界,每到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們就會變成恐龍。白天的時候,他極力讓自己看起來像人類,但有的時候卻忍不住暴露了恐龍的一些本性,所以在學校里才有很多違反校紀班規(guī)和異常的行為。
二、案例分析與處理
對話班主任:小林情緒暴躁,容易跟同學發(fā)生矛盾,上課較少聽從老師的安排。他常把自己當作恐龍,比如把座椅拉開,說尾巴放不下去了,在教室門外的走廊模擬恐龍狩獵,一有同學靠近就怒吼,若是同學不繞開,就推打別人。有一次把同學打倒后還在臉上補上幾腳,班上另外有個同學也被他打得嚴重,耳朵外輪廓出血了,甚至隔壁班的同學也被他欺負過,非常嚴重的一次是用手掐隔壁班女生的脖子。他還會隨意拿老師講臺的東西,如拿走講臺的水果和老師的水筆,用水筆在水果上戳洞,拿粉筆用尺子磨成粉,拿走老師的筆筒去裝沙子丟向同學,因討厭被批評教育踢打過多名科任老師,把我反鎖在課室里。
對話家長:小林是家中獨子,父母工作很忙,孩子小時候是奶奶帶的,奶奶很愛他,帶得很好,幾乎不用父母操心。家庭氛圍是很民主的,從不打罵孩子,注意傾聽孩子的想法,在家里誰都可以提建議,誰對聽誰的,誰都有處罰權。他為什么打那些同學,是不是他們有地方做得不對,老師沒看見,他受了委屈才那樣的呢。孩子讀幼兒園的時候沒聽說過這些問題,上了小學才被班主任反映存在那么多問題,為什么上了小學就有問題了呢?
特別提醒:初次與家長會談時,家長情緒十分激動,非理性地指責班主任和學校。遇到家長不配合的情況,心理教師首先不要情緒化,要冷靜,防止情緒來主導思維,不要脫離工作框架和工作倫理,細細思考家長的行為動機,共情家長。
通過溝通收集信息,豐富了我對小林的認識,班主任介紹的“癥狀”和家長介紹的成長史以及家庭教育方式,對我深入理解小林有很大的幫助,然而,我也深深感受了班主任的無奈和疲累,感受到了家長的疑惑、焦慮和擔憂。針對這些問題,心理教師做了以下處理。
(一)接納情緒,打造教育同盟
自小林進班以來,班主任天天要辛苦維持班級秩序,要處理多起投訴,甚至多次奔走在校醫(yī)室和醫(yī)院之間,向家長反映情況,家長卻不理解班主任的工作,認為班主任故意針對小林。教育小林的工作壓力和家長的誤解讓班主任又累又委屈,情緒低落。
小林狀況頻出,家長除了要教育他,還要看望受傷學生,與對方家長溝通道歉,賠償醫(yī)藥費,家長也是身心俱疲,還有焦慮和擔憂。班里其他同學家長們都聽說小林的事了,提醒自己的孩子不要離小林太近,小林的爸爸媽媽特別傷心,擔心孩子會被貼上標簽、被特殊對待、被邊緣化。
工作思路:班主任和家長都有壓力和負面情緒,然而我們的目標其實是一致的,這就需要我們理解對方、尊重對方,形成一個教育同盟,發(fā)揮家校合力的作用。
具體做法:
1.破冰會談。由我策劃,分別向班主任和家長提出邀約,邀請他們來心理輔導室聊聊天,我先向小林爸爸媽媽介紹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對小林的教育和關愛,重點突出班主任不管怎么忙,對小林始終充滿愛和耐心,舉了大量事例予以佐證;接著再向班主任說明家長的努力和不容易,尤其是說到家長的委屈、擔心和焦慮時,小林媽媽止不住地流眼淚,放下了心理防御,班主任也及時安撫了她,并向家長表態(tài),自己不僅不會特殊對待小林,還要把他拉回到集體中來。班主任和家長的關系得到了緩和,我們形成了教育同盟。
2.級部會議??紤]到小林舉止怪異,易引起同學們的圍觀和嘲笑會進一步引發(fā)他的暴力行為,因此我和班主任一起找到級長說明情況,商議之后,決定開展級部會議。會議中,級長強調各班主任在日常教育中滲透文明禮儀教育,如尊重同學、不嘲笑他人、不對同學指指點點、不給同學取綽號等,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圍。
3.聯(lián)席會議。學校德育處組織召開了由德育副校長、德育主任、級長、家長代表、班主任、心理教師、科任教師代表參加的工作會議,會議淡化誰該為小林的現(xiàn)狀承擔責任,避免激化家校矛盾,重點放在如何做好小林的教育工作,德育處統(tǒng)籌規(guī)劃,明確工作方向和具體要求。有了德育處領導的支持,班主任的壓力減輕不少,家長也深感學校對小林的關心,主動向老師們請教家庭教育方法。
(二)個體心理輔導,與孤獨的“恐龍”為伴
接到小林這個個案以來,我們一共進行了15次心理輔導,前6次是每周兩次,7到10次是每周一次,11到15次是每兩周一次,至今保持一月一次的輔導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