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旋堤
摘 ? 要:豐富、形象、生動的信息化教學資源,能創(chuàng)設切合電工基礎內容相吻合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電工基礎的興趣和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助于突出電工基礎的教學重點和破解教學難點,能為學生提供仿真訓練,提升技能和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資源;興趣;自主學習;提升技能
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信息化教學資源非常豐富、生動、新穎。合理使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對提升電工基礎的教學效果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電工基礎,其內容廣泛、抽象、枯燥,公式多,不容易理解,學習難度大,實踐性強。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合理使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優(yōu)化電工基礎的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真實的教學情境,把抽象、枯燥的電工知識轉化成形象、直觀、生動的畫面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在具體形象的情境中體會知識、理解知識、掌握技能,進而提升教學效果。
1 ?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 1 ]。在電工基礎教學中,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吸引學生的注意。通過對電工知識進行圖片、文字化的處理,以圖文并茂形式直觀呈現(xiàn);通過視頻、動畫或多媒體課件播放或展示,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觸景生情。通過信息化教學資源調動學生眼觀、耳聽、手動、腦思、心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用微課、視頻、動畫、仿真來模擬和演示電路的運行過程、結果及其應用等,引起學生的注意;用仿真、動畫等教學資源將枯燥、無趣、靜態(tài)的電工知識形象化、生動化和動態(tài)化,讓學生在形象化、生動化的情境中直觀感受、學習電工基礎理論知識;激發(fā)學生對抽象、枯燥的電工基礎知識的學習興趣。例如正弦交流電路、電動機等比較陌生、復雜的知識,通過大量鮮明生動的真實的圖片和視頻展示給學生,把復雜的教學內容簡單化、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靜態(tài)的知識動態(tài)化,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豐富的問題情景,調動學生的思維和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電工基礎的興趣。電工基礎的概念和理論比較抽象,但實際應用卻極其豐富多彩,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把電工基礎豐富多彩的內容一一展現(xiàn)出來。學生就會加深對電工問題的認識,積極思考,喚起解決問題的決心和信心。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和思維,增強學生對電工基礎的學習興趣,就能學得更好。
2 ?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拓展學習途徑,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
緊扣教學內容的文字、聲音、圖片或圖像、視頻、動畫,仿真訓練等信息化教學資源,讓電工基礎知識“活起來”。既能豐富學生對電工知識的理性認識,又能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通過教學資源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能隨時把學生的注意力“抓起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安全用電”教學時用視頻或動畫演示人體觸電,讓學生觀察到形象具體觸電情形。由于情境真實到位,學生更容易入情入境,借境悟理,增強主動性學習。同時,更容易引起學生對安全用電的重視,增強職業(yè)規(guī)范和安全防范意識。
中職學生差異性很大,學習特點、習慣也各不相同。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可以向不同層次、不同需求、不同類型的學生提供不同層次的學習資源和練習,供他們學習和訓練,讓所有學生都能進行有針對性學習和練習,各有所學,各有所獲,達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目的。豐富的信息化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為教師拓展了教學空間,能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針對性個別輔導,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的交互性,拓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通過網絡平臺教師可以及時、適當?shù)刂笇Ш忘c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交流探討,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總之,信息化教學資源,拓展了教學空間,增加了教學的靈活性,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2 ]。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資源,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掌握電工基礎知識和技能,而且能極大程度調動學生學習電工基礎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主性。
3 ?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突出教學重點,破解教學難點
電工基礎有些知識、現(xiàn)象無法進行演示或者演示效果不明顯或者不能反映其動態(tài)的變化規(guī)律,又不能重復觀察等。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輔助教學可以改變教師無法準確表達、原理上解釋清晰,學生無法觀察到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等問題。例如“電容器的充放電”教學時,實驗中電容器的充放電時間極短,不容易清楚地觀察到現(xiàn)象。借助信息化教學資源,通過動畫仿真“放慢”電容器充放電的時間,展示充放電過程中電流、電壓等變化過程,學生很容易弄清楚電容器的充放電原理及規(guī)律。
又如“交流電的產生”教學中通過動畫展示線圈匝數(shù)、磁感應強度、線圈的面積、轉動頻率的變化情況,電動勢值如何變化,正弦圖象如何變化等,學生就更容易理解掌握。電動機的工作原理,通過動畫模擬實驗能為學生展示出電動機內部磁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關系等內容 可促進學生理解、掌握,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在電工基礎教學中,合理使用教學資源可以快速而準確地構建出實驗原理圖,模擬和仿真實驗的整個過程能清晰地展示出實驗現(xiàn)象,整個過程現(xiàn)象明顯、清晰,主題明確,學生能較快分析、總結、歸納、得出結論,有利于突出電工基礎教學中的重點和破解電工基礎教學中的難點。
4 ?利用模擬仿真訓練,提升學生的技能
電工基礎是一項實用技術,實驗實踐是電工基礎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掌握技能的必由之路。中職學生只有通過大量的實驗實踐訓練,才能較快地提升實際的操作水平和能力。由于受學校實驗實踐設備條件的限制,不能安排所有學生同時進行操作訓練只能分組。分組實驗中,教師往往指導學生忙不過來而不能及時解決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電工實訓教學中,利用虛擬仿真構建實景化的實驗場景,讓學生在通過實景化的仿真模擬實驗操作中了解工作場所、熟悉操作規(guī)程和規(guī)范操作方法,鍛煉嫻熟的動手操作能力,養(yǎng)成職業(yè)意識。然后,再進行實驗操作訓練效果會更佳。
仿真模擬訓練可以彌補實驗教學的不足和缺陷。同時,仿真模擬訓練具有以下優(yōu)點:一是隨時都能進行且能重復訓練;二是元器件不會損壞;三是能演示現(xiàn)實不可實驗的故障;四是安全。
5 ?使用信息化教學資源應注意的問題
5.1 ?避免無關干擾
選用信息化教學資源的目的是為教和學服務的,必須突出主題、簡單明了,避免無關的裝飾、花俏的東西而偏離主題,分散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網絡上教學資源非常豐富,教師需要對所用教學資源進行有針對性改造提升,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5.2 ?避免約束,影響靈活性
使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固然重要,但是不能被資源牽著鼻子走,約束了教師和學生的自主性,影響教學的靈活性。
5.3 ?仿真模擬訓練不能替代實驗實踐
仿真模擬對訓練學生技能至關重要,但畢竟與真實的實驗實踐過程有很大區(qū)別。它只能是理論學習和實驗操作的一個中間環(huán)節(jié)。學生只有經過實際的操作訓練才能真正掌握電工的技能和靈活應用。采用仿真模擬的目的是為了方便學生學習和訓練,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減少事故的發(fā)生。同時,仿真訓練不利于學生養(yǎng)成職業(yè)規(guī)范和安全意識。在教學中只有合理安排仿真訓練和實際的實驗操作,充分發(fā)揮它們各自的優(yōu)勢,優(yōu)勢互補,才能達到訓練技能、提升技能的目的??傊?,電工實驗是真實的,是學生最可信賴的事實;仿真模擬是虛的,是以實驗為基礎,是實驗的補充,不能用仿真訓練完全取代實驗實踐教學。
5.4 ?多媒體演示不能替代板書
誠然,多媒體演示中的圖片、圖像、音效、視頻具有生動性、形象性、易于接受等突出優(yōu)勢,是講解和板書所不能替代的。多媒體演示的確能起到板書的一部分作用,但是板書的設計及展開是講解和多媒體演示的必要補充,繁難內容的推導過程邊講邊板演效果會更好。切記,板書在課堂教學中具有“畫龍點睛”之用。
在電工基礎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優(yōu)勢,合理整合、使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可以彌補實驗器材本身的不足及實驗條件的限制,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能使枯燥、語言難以表達清楚的電工內容,通過生動易懂的畫面展示出來,激發(fā)學生學習電工基礎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拓寬學生的思維,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
參考文獻:
[1] 鄭彩媛.巧用多媒體提高初中數(shù)學教學效率[J].讀書文摘,2014(14).
[2] 趙新根.淺談信息技術與電子類專業(yè)課程的整合[J].教師,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