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槍老王
在眾多90后國產槍械中,我最不喜歡的就是88式通用機槍。俗話說,槍械設計一大抄,個個都是“縫合怪”。在眾多“縫合怪”中,88式可能是最不走心的一個:它似乎是把很多缺點縫合到一起了。
我出生在1994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90后。我不知道是誰發(fā)明了90后這個詞語,但總覺得這個詞語非常貼切。對于槍械而言,80后、90后同樣存在。81式步槍是地地道道的80后,它身上帶有一些新時代的朝氣,也依然帶有很明顯的蘇聯(lián)舊味道。90后的槍械,無論是95式一家三口,還是兩個88式(這兩者實際上都是90后),都明顯擺脫了蘇聯(lián)味道,表現(xiàn)出了和此前槍械完全不同的氣息。
88式機槍的槍管固定栓特寫。白色箭頭處的小坑是推動固定栓的支點,紅色箭頭處的螺母可以調節(jié)閉鎖間隙
在90后槍械中,88式通用機槍是最低調的一個。它的裝備數(shù)量不多,新聞報道中也很少露面,甚至連緋聞都很少。比全世界都在議論你更糟糕的就是沒人議論你。對于88通機而言,如此之低的存在感肯定不是好事。
88式的確非常少見。在中北大學的時候,我接觸過53式、67式、80式等國產機槍,也接觸到了MG34、米尼米等外國名槍,甚至還接觸到了啟拉利等冷門老古董,但就是沒見過88式。讀研的時候我到南京理工大學,終于見到了一支殘缺不全的、沒了提把的“殘疾”88式。我不禁感慨,88式到底是多么沒有存在感啊,它明明是一款理應常見的現(xiàn)役裝備??!
第一次拆解88式時我非常開心,畢竟這可是我一直想見、卻一直沒見到的槍械?。≡诓鸾鈺r,我看到了很多似曾相識的機構,也看到了56式/RPD、PKM、米尼米等諸多機槍的影子,這讓我愈加興奮。在我看來,一款機槍應該勇于做“縫合怪”,把國內外優(yōu)秀的設計通通囊括。88式的設計明顯參考了多款國內外槍械,眼界很開闊,這讓我感到很開心。然而我的開心并沒有持續(xù)太久。在拆解過程中,我越發(fā)感到不妙:88式的設計確實參考了多款槍械,但似乎是把很多缺點縫合在一起了。
88式機槍的槍管尾端特寫。80式/PKM和88式的槍管尾端幾乎一模一樣,都是銀白色的尾端,都是一樣的難拆
米尼米機槍的槍管,紅色箭頭處的“大疙瘩”是和槍管固定在一起的節(jié)套,白色箭頭處是氣體調節(jié)器
88式機槍的氣體調節(jié)器。在沒有工具的情況下,這個機構幾乎根本無法調節(jié)
就拿88式的可快速更換槍管來說吧,它的更換速度給我留下了心理陰影。
我們一生中會認識很多朋友,有些朋友親密些,有些疏遠些。槍械零部件之間也如此。槍管、節(jié)套、機匣之間的配合就像是情侶,關系非常緊密。相比之下,活塞和活塞筒之間就很像路人,關系要“冷淡”得多,配合往往也是松松垮垮的。大部分零件,比如自動機與機匣,往往是普通朋友的關系,不緊密,但也不疏遠。
一直以來,我國機槍的快換槍管都采用槍管、節(jié)套分離的設計,槍管和節(jié)套之間通過槍管固定栓進行連接,槍管固定栓上設計有調節(jié)機構,可以精細調節(jié)閉鎖間隙。這種設計的優(yōu)點在于閉鎖間隙可調,大幅度降低了槍械的加工難度,但相關缺點也數(shù)不勝數(shù)。最顯著的缺點就是難拆裝了。槍管、機匣、節(jié)套、固定栓之間的關系很親密,配合很緊密,槍械就像是穿上了好幾層緊身衣,拆裝的難度層層遞增。
我接觸的88式是一支新槍,槍管、節(jié)套、固定栓的配合尤其緊密。當時師弟們拆了半天,也沒能把88式的槍管拆下來,就準備用木錘大力出奇跡。我見到后果斷叫停了師弟們的舉動,并告訴他們,只有不穩(wěn)重的新手才會依賴木錘。只要他們觀察仔細、判斷得當,并對槍械抱有喜歡、珍惜之情,絕對是可以徒手拆下來的,并準備示范給他們看。然而我馬上就發(fā)現(xiàn),我徒手根本拆不下來,最終不得不拿起了小木錘。
采用沖壓、焊接機匣的槍有很多,米尼米是最放蕩不羈的一個——它的表面焊點坑坑洼洼,極其難看,而FN 公司似乎是虱子多了不咬,焊點多了不愁,根本不打算去處理一下
88式機匣的尾端特寫。尾端截面很薄,但并不均勻,絕不是切削出來的
88式機槍的拋殼挺,米尼米的味道實在太沖了
像我這樣“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人,居然也有一天被迫舉起木錘了,看來FLAG果然不能亂立??!槍械易拆不易裝,拆都這么難,裝起來就更難了。裝槍時,我一邊揮舞小木錘一邊想:如果槍械的槍管打熱了,固定栓發(fā)熱膨脹了,那時候槍管又該怎么快速拆裝??!
相比之下,米尼米機槍的快換槍管簡直是上帝親吻過的設計。米尼米的節(jié)套、槍管是一體裝配的,出廠時由工廠的專業(yè)團隊保證閉鎖間隙和配合精度,一旦裝配完成,節(jié)套、槍管終生不再分離。拆槍管時,米尼米槍管、節(jié)套不分離,固定栓也無需保證閉鎖間隙,根本不會“招惹”那幾個難纏的精密配合,槍管拆裝十分容易,完全可以做到秒拆。說得通俗一些,米尼米設計的就像在緊身衣外面套了一層浴袍,拆裝時只穿脫浴袍,不招惹緊身衣。
槍管、節(jié)套分離的設計是一種很古典的設計,50后的PK機槍(1959年)就已經(jīng)在采用這種設計了。作為一支90后機槍,88式依然采用了槍管、節(jié)套分離式設計,實在是有點過于古典了。當然,更讓人失望的還有88式的氣體調節(jié)器,居然仍需要專用工具才能調節(jié),簡直不能更古典。
在拆裝過程中我能看出,88式受到了米尼米機槍很大的影響。這也難怪,米尼米可是幾十年來最成功的小口徑機槍了(沒有之一),是當之無愧的機槍扛把子,很值得我們認真學習。但學習這事也是看人的,不能亂學,否則就很容易學歪。我高中時候曾向一位大佬學習,大佬摸魚,我也跟著摸魚,大佬聽課從不做筆記,我也學著不做筆記。經(jīng)過一個月的學習,我果然“成功”退步了十幾名。
在我看來,88式的機匣設計可能也學歪了。米尼米機槍采用了沖壓機匣,槍機框導軌點焊在機匣上。這種沖壓、焊接機匣便于大批量生產,成本較為低廉,重量也不大,但生產的精度并不高——無論是沖壓還是點焊,都是“糙活兒”,精度根本比不上切削加工,尤其是槍機框導軌,遠沒有和機匣一體切削的槍機框導軌加工準確。
為了配合加工精度不高的機匣與槍機框導軌,米尼米采用了極其靈活,或者說極其松散的槍機框。槍機框拆成了上下兩個部件,兩個部件之間通過一個銷子實現(xiàn)大致連接。散裝槍機框保證了各個部件之間的靈活程度,能夠較好適用于沖壓+ 焊機的機匣,頗有一點沖壓AK 的感覺。
88式的自動機特寫。我很不認可米尼米的自動機布局,但88式偏偏把它學來了
米尼米的自動機特寫。我認為PKM/80式的自動機布局是最好的,但88式不學好只學壞,把PKM 的槍管更換方式學來了
88式的自動機采用了和米尼米一模一樣的布局,自動機也非常散裝,但機匣卻和米尼米完全不同。我當時拿著88式的機匣,仔細看了半天才確定,88式的薄壁機匣居然是切削出來的。就像蘋果削狠了只剩果核一樣,88式的機匣切削幅度很大,最后只剩下了薄薄的一層,以至于被我誤以為是沖壓的。
我當時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88式為何要采用超薄切削機匣(至今也沒想明白)。把一大塊機匣切削得這么薄,不僅會大幅度增加加工難度,熱處理變形也相當難以控制,強度也不會太好,可謂費時費力還不討好。如果88式真要學米尼米,為啥不一口氣學到底,使用沖壓機匣呢?反正自動機已經(jīng)在學了。
除此之外,88式還從米尼米身上學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設計。比如米尼米標志性的非固定剛性拋殼挺、刻在機匣上的復進簧安裝孔,88式通通囊入懷中。在我看來,88式學到的根本就不是米尼米的亮點,而是很一般、甚至是古怪的設計。真正該學習的優(yōu)秀設計,比如可以秒換的快換槍管、調節(jié)方便的氣體調節(jié)器,88式一個都沒學。
從某種程度上講,88式和米尼米是很類似的:哥倆個都是小口徑機槍,重量、長度都不算大,攜行、使用起來都很方便。米尼米雖然叫作輕機槍,卻也可以加裝在三腳架上射擊,有一定的通用機槍味道。但哥倆個也有一個根本性不同:米尼米是有通用機槍味道的輕機槍,而88式則是正兒八經(jīng)的通用機槍。
在機槍中,輕機槍是小弟,重機槍是大哥,而通用機槍則是二哥。在機動性、靈活性上,二哥要向小弟看齊,在射程、威力等參數(shù)上,二哥要向大哥看齊。輕機槍的有效射程往往只有600到800米左右,相比之下,使用兩腳架時,通用機槍的有效射程往往在800米以上,使用三腳架時,有效射程能達到1000米以上。
重機槍狀態(tài)的88 式。這個角度可以看出,88 式的瞄準鏡是偏置的,這個設計也很不符合它90 后的身份
說出來大家可能不信,88 式居然還保留了高射功能。5.8 毫米槍彈,能對付什么飛行器呢?
5.8 毫米輕彈(左一、二)與重彈。重彈彈頭更長,但裝入彈殼更深。在整彈長度上,5.8 毫米輕重彈完全一致
就像關二哥要配赤兔馬一樣,槍彈的種類決定了槍械的“身份”。為了匹配較遠的有效射程,通用機槍往往使用能打得遠的槍彈,比如7.62×51毫米槍彈或者7.62×54毫米R槍彈,這兩者都是中口徑全威力槍彈,而絕不會用小口徑槍彈或者中間威力槍彈。
小口徑槍彈有很多優(yōu)點,它初速快、后坐小、殺傷力大、彈道平直,相關的優(yōu)點簡直數(shù)不勝數(shù),但卻并不全能。小口徑槍彈核心特征是低彈頭質量+高初速。對于中遠距離射擊而言,彈頭的質量必須足夠大,這樣才能保證一定的存速能力和抗風偏能力。說白了,小口徑天生就是出色的短跑選手,但并不擅于長跑。
小口徑意味著中短射程,而通用機槍又意味著中遠射程,這兩個概念本就是矛盾的。所以,當小口徑和通用機槍被組合到一起時,我都會感到一陣怪異,甚至有點想笑,仿佛看到了林黛玉倒拔垂楊柳,賈寶玉千里走單騎。當然,我們也可以優(yōu)化彈頭結構,盡可能地挖掘小口徑槍彈的潛力。但林黛玉再強化也是林黛玉,永遠成不了魯智深。
舉個例子,小口徑步槍彈的彈頭重量一般在4克左右,很少超過5克,而中口徑全威力槍彈的彈頭質量在10克左右,兩者有一倍多的差距。巨大的差距下,無論設計師怎么優(yōu)化,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在這樣的背景下,發(fā)射5.8毫米小口徑槍彈的88式,真的能當好通用機槍嗎?
曾經(jīng)有人問我,95式步槍和88式狙擊步槍明明是一個槍族的,為啥內部結構不一樣呢?我當時被這個問題驚到了,好幾分鐘后才回答他:95式和88狙根本不是一個槍族啊!95式槍族包括步槍、短步槍(95短)、輕機槍(95班)三個型號。而88狙則是獨立的型號,和95式?jīng)]關系。甚至是槍彈,95式也和88狙不一樣。
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在10式5.8毫米槍彈誕生前,我國的5.8毫米槍彈分為輕彈、重彈兩個型號。5.8毫米輕彈是步槍彈,用于替代7.62×39毫米的56式槍彈,95式一家三口就使用這種槍彈。5.8毫米重彈則是機槍彈,用于替代7.62×54毫米R的53式槍彈,是兩個88式(88狙、88通)的口糧。
我個人很欣賞5.8毫米輕彈,卻很不喜歡5.8毫米重彈。5.8毫米重彈也是一款小口徑槍彈,彈頭只有4.8克,根本重不到哪里去。如同前文所言,無論如何優(yōu)化,小口徑槍彈一定打不遠,有效射程肯定要打折扣,根本不適合給通用機槍、狙擊步槍使用,即使加重了彈頭,也無法改變這個事實。
此外,5.8毫米重彈還有一些別的爭議。5.8毫米輕、重彈并不能完全通用。如果95式一家三口強行使用5.8毫米重彈,就會加速磨損膛線,對槍械壽命略有影響。5.8毫米輕彈、重彈的外彈道也不一致,而槍械的表尺和瞄準系統(tǒng)都是和自家“口糧”一一對應的。如果88式用了輕彈,或者95式用了重彈,瞄準系統(tǒng)的準確性可能也要受到影響。從外觀上看,5.8毫米輕、重彈非常相似,區(qū)分難度很大,在實際使用中,裝備兩種類似卻不同、且不完全通用的槍彈,會不會造成一定的混亂呢?
本文中我們講述了88式通用機槍的故事,下一講中我們同樣講述一款國產機槍——67式通用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