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閱讀的分層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應在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教學評價以及課外閱讀等方面進行分層,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改善閱讀體驗,加強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提升。
【關鍵詞】閱讀;分層教學;核心能力
【作者簡介】羅睿,四川省成都市西川中學。
英語閱讀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向學生輸入英語語言知識,鍛煉學生語言能力,讓學生感受英語文化、培養(yǎng)英語思維和語感的重要方式。學生的閱讀認知和體驗以及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要在課內發(fā)展和提升,而且還要將相關的能力遷移至課外閱讀。因此,為了發(fā)展和改善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是必要且有效的。
一、分層教學現(xiàn)狀
1. 學生分層方面。目前,分層教學大致有兩類,第一類是教師普遍使用的一種,即在一個班集內進行分層教學,將學生分為A、B、C三個不同層次。A類是英語能力較強,英語思維活躍,能夠很好地配合教師的學生,B類是英語水平中等,能夠在教師指導下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C類是英語基礎較差,對英語缺乏興趣的學生。第二種分層教學,是打破班級的建制,將A、B、C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到能力相近的班級中,即“走班”教學。本文所探討的分層,只涉及第一種。
對學生進行分層,大多參照的指標為英語考試成績。這就會導致分層的評價和標準單一,沒有充分涉及英語能力的其他方面,如學生的口語表達。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即分層缺乏動態(tài)的調整。有些學生隨著英語學習的不斷深入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其英語能力會逐步提高至另一個層級。同時,部分學生的英語水平,會因學習難度加深等客觀因素和學習興趣減弱等主觀因素而下降。因此,需要綜合觀察學生英語水平并采用動態(tài)的英語分層辦法,靈活調整學生分層流動的通道。
2. 教學目標分層方面。教師按照新課程標準和教參進行備課,并設定教學目標。在設定教學目標過程中,要滿足教材所要求的最基本的教學目標,讓全班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基本目標。然而,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對學生的一種綜合輸入,學生在閱讀體驗中要充分調動已學的知識和擁有的能力,去鍛煉和培養(yǎng)自己的批判、推理、分析、歸納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能力,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具有重要影響。因此,設計和完成閱讀課基本教學目標是不夠的,這僅能滿足C類學生的基本需要,而無法滿足B類學生的發(fā)展需要,更談不上滿足A 類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如果僅按照教學基本目標進行課堂教學,無法滿足其他層次學生的發(fā)展需要,不能建構其最近發(fā)展區(qū)。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之前,就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分層的意識,讓能力較強的學生吃得飽,能力中等的學生能夠發(fā)展自己,能力較差的學生夠得著。
3. 課堂教學活動分層方面。在設計每一個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關注每個活動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和層次性,按照學生的不同英語水平設計相應的活動。課堂閱讀教學活動,通常分為讀前、讀中和讀后的活動。在每一個活動中,對于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要有針對性的要求。然而,在一些閱讀課中,設計的活動不能突出層次性,不能滿足各層次的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發(fā)展需要。例如,讀后活動應綜合運用當堂課本內容并遷移課本內容,提升學生能力,拓展學生思維。但是在有的讀后活動中,教師設計的問題和活動缺乏梯度和相應的難度,缺乏遷移學生能力和拓展學生思維的因素,這對培養(yǎng)A類和B類學生而言,意義不大。同時,如果讀后活動難度過于拔高,那么學生的參與面就會減少。
4. 課外閱讀分層方面。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初中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累計量在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級分別應達到4萬詞、10萬詞和15萬詞。因此,篩選適合不同層次學生閱讀的材料,針對不同英語能力學生的閱讀方法指導以及相應的閱讀要求和監(jiān)督,對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具有重要意義。對于閱讀材料的篩選,通常會出現(xiàn)一種情況,即要求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閱讀同一篇難度或淺或深的材料,無法滿足每個英語水平學生的閱讀需求,這對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和提升是不利的。簡單的文章會讓英語能力強的學生感到輕松,而較難的文章會讓基礎較差的學生失去閱讀的興趣和動力。在閱讀要求這個層面,簡單的積累優(yōu)美詞句和勾出閱讀難點顯然不能適應A類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發(fā)展的培養(yǎng)要求。對于B、C類學生提出過高的閱讀要求,會讓他們體驗不到課外閱讀的快樂,反而將課外閱讀視作負擔和苦差事,只會抹滅其課外閱讀興趣。此外,課外閱讀還常會遇到一些情況。課外閱讀時間不能有效保證;學生課外閱讀流于形式,疲于應付;閱讀過程監(jiān)督不到位,閱讀評價固化。以上問題值得注意。
5. 評價分層方面。在課內閱讀教學和課外閱讀教學中,要對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使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幫助他們不斷地發(fā)現(xiàn)和超越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目前,有些課堂評價,使用語言單一、重復,評價主體單一,缺乏個性化和針對性的點評,這樣不能有效地將老師和同學的意見反饋給學生,促進其思維發(fā)展和激發(fā)其學習欲望,比如在閱讀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簡單地運用good、 well-done等語言去評價學生的表現(xiàn),這會讓課堂評價變得單調乏味,而且這些評價缺乏針對性即評價不具體。
二、分層教學在課堂閱讀課的應用
1. 教學目標分層。閱讀教學目標的設定應當具體化,根據(jù)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設定教學目標時要有全面性和針對性。全面性指的是教學應該面向全體學生,每個學生都是課堂教學互動的參與者。針對性是指設定的教學目標要針對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讓不同基礎和能力的學生能夠在其能力范圍內完成目標,來發(fā)展自己的閱讀能力。
對于具體的教學目標設定,C類學生應能夠了解文章的大意,完成難度較低的題目,這類題目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案。B類學生除了完成以上目標,還應理清文章的結構和脈絡,把握作者的觀點。A類學生除了完成以上目標外能夠具備對文章進行分析、歸納、評價和遷移書本內容的能力,同時鼓勵B類學生完成這類教學目標。
2. 教學活動分層。教學活動的分層應在目標的指引下進行設計。通常英語的教學過程分為讀前、讀中和讀后。對于讀前活動,大多是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處理部分閱讀障礙,根據(jù)題目和圖片預測文章的內容。在此階段,可以鼓勵C類學生參加這類他們可以完成的活動,如通過相關圖片和題目預測文章的內容,鼓勵他們說出完整的句子。當然,A類和B類學生也要參加讀前活動,只是對他們的要求會進一步提高。在讀中階段,要引導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掌握文章的結構、發(fā)展脈絡和細節(jié)。如新目標初中英語教材八年級上冊Unit 4 的閱讀讀中活動,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Read for main ideas
Number each paragraph. Guide the students to skim the passage and know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2.Read for details
Get students to read for details by giving several stratified questions which focus on these three paragraphs.
3.Read for structure.
After step 3,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map out the structu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hint.
4.Retell the passage by the structure(if time is permitted)
Observing the mind map, students should retell the passage.
在上面的讀中活動中,活動一和活動二應該是每個學生都能夠完成的,不過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而言,教師應給予更多的引導和鼓勵。活動三和活動四鼓勵B類學生參加,A類學生應該在其中發(fā)揮引領和示范的作用。
在讀后活動設計中,應該在整合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利用各種各樣的教學資源,升華課本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發(fā)散性思維,充分地遷移學生的能力,在完成活動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設計這類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水平,關注活動的主體關聯(lián)性、類型的多樣性、任務的層次性。在活動中,A層次英語水平的學生應積極參與,同時鼓勵B、C兩個層次的學生參與活動,使他們各有所得。
3. 評價分層。在建立評價體系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同時要看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應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行評價,對能夠思考、理解更加深入的學生進行鼓勵,對學生的作業(yè)分層進行評價。在評價中,應把握一些原則。對于C類學生,應以表揚為主,讓其發(fā)現(xiàn)自己點滴的進步,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和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對于B類學生,同樣要以積極性評價為主,不過也要讓他們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對于A層次的學生,要高標準、嚴要求地對他們進行鼓勵,讓他們不斷超越自己。
三、分層教學在課外閱讀的應用
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初三畢業(yè)后,累積的閱讀量應該達到15萬詞,因此必須保證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對于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而言,他們在課外閱讀的體驗中,要有兩個基本的出發(fā)點——read for information和read for fun。
1. 閱讀材料難度的分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英語水平,對閱讀材料進行篩選,讓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閱讀。應將閱讀材料分為兩類閱讀材料——必讀文章和選讀文章。必讀文章的難度應該適合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是全班每位學生都要進行閱讀的文章。選讀文章是向A類和B類學生推薦的閱讀文章,這類文章相對要難一點。
2. 閱讀要求的分層。C類學生應該掃清閱讀中詞匯層面的障礙,積累自己感興趣的文字,讀懂文章的大意,并能按照老師要求完成基本的題目。A類和B類學生應該在C類學生的基礎上,對文本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并能將摘抄下來的詞匯和句子運用到文章的改寫和續(xù)寫中,或對文章的主旨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3. 閱讀指導方法的分層。應該引導學生將課堂教學中的閱讀策略和方法,應用于課外英語閱讀。在指導方法上,教師應該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應著重從基本的閱讀策略,如略讀、尋讀、細讀方面進行指導,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對A類和B類的學生而言,在加強基本閱讀策略指導的基礎上,著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批判等方面的思維。
四、結語
英語閱讀的分層教學,對落實英語核心素養(yǎng)具有特殊意義。英語閱讀的分層教學應該從教學目標、分層課堂活動、分層評價和課外閱讀等方面實施,多鼓勵和引導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并不斷地超越這個區(qū)域。
參考文獻:
[1]Jeremy Harmer.How to Teach English[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