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佳曄
摘要:在當前教學改革背景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對知識進行深入探究,是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教師應當做好教學引導,讓學生主動學習融入課堂,才能夠實現更加高效的課堂教學。
關鍵詞:自我管理;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11-043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采用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學生缺乏課堂參與感,對教師的教學活動缺乏積極性。而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就成了廣大教師需要關注的主要問題,因此合作探究教學策略被廣泛應用于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在教學課本內容的基礎之上,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升級,為學生構建合理的探討話題,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自主探究,這樣學生就能夠在課堂教學中表達個人見解,成為課堂的主人,而教師也能夠通過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互動,了解學生的實際動態(tài),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思想認識進行調整,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突破傳統(tǒng)學習思維,展現個性,真正讓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強化學生學習能力是高效課堂的最終目標
就目前教學發(fā)展來說,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負面影響已被廣大教學工作者所重視,所以提出了全新的教學改革方案。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是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靈活,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讓學生提出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多元化問題教師再加以解答,以此來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提高教學效率。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中落實以學生為主,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本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主要是指需要打破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動精神,讓學生的主觀思維對教學內容加以思考,這樣學生就能夠成為學習的主體。并且還需要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實際成長動態(tài),在全新的教學改革體系下,需要為每一名學生提供公平的教學,但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階段有所不同,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合理進行分層,在課堂教學中呈現教學內容的多樣化,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除此以外教學并不只是將課本中的教學內容傳達給學生即可,而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fā)展,不能夠讓學生存在偏差,也不能夠拔苗助長。但每一名學生由于生活習慣和學習認知有所不同,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做到全班統(tǒng)一。這就需要教師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實際學習特點,針對學生個性和學習方法的不同,為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提高,則每一名學生都可以同步前進,在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獨特的學習方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標。
二、強化學生學習能力要構建起多元的教學模式
改變課堂教學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首先教師的教學方式必須要有所轉變,教師應當作為學習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讓學生從原有的被動學習轉變成為主動學習。其次,教學過程需要以學生為核心,學生先自我學習,隨后教師進行解答,這樣就可以更加關注學生的實際狀態(tài),讓學生主動融入教學活動中。最后需要尊重教學規(guī)律設計教學流程,應當按照學生的個人發(fā)展需求來進行改革完善。在教學中貫徹自學、討論總結分析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三、強化學生學習能力要把導學案作為重要抓手
高效課堂有六項關鍵性的教學技術支撐,即導學案、小組學習、獨學——對學——群學、學情調查、自學——展示——反饋、達標評測。導學案被稱作“路線圖”“指南針”“方向盤”“導航儀”,因此導學案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抓手。我們要把握導學案的內涵,才能完善導學案設計。導學案的基本教學方式是問題式導學(或叫拋錨式教學),“問題”是關鍵、是核心、是主線,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以此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更為靈活自主的自我學習空間,由教師提出探索話題,讓學生擁有基本學習目標。在學生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強化學生學習能力不能放松教師積極的主導作用
遼寧省基礎教育教研培訓中心初中理科部主任景敏在《構建高效課堂,深化課程改革》的報告中講到:從課程目標的根本要求看,高效課堂的基本特征,一是參與的深度,二是參與的廣度。參與的廣度要依靠教學的組織形式,即小組合作學習,而參與的深度靠問題引領,這些深度的、有價值的問題一定是教師提出來的。因此,對于自主學習我們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就是學生自己去學,一放了之。沒有學習內驅力,沒有目標要求,沒有學法指導,沒有深度的問題做引領,自主學習必然流于形式,達不到自學的目的。因此,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如何使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相得益彰呢?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教師不講;學生通過討論能理解的知識,教師不講;對一些學生較難理解的知識內容,積極給予引導和點撥,做到講練結合。教師要精講核心問題、精講思路方法、精講疑點難點。
綜上所述,在未來的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之前不是思考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而是應當思考學生可能會提出哪些問題,讓學生能夠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學習過程中享受學習的樂趣,能夠大膽說出個人內心想法,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靈活自由。真正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樂接平.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8):162.
[2]楊維明.高效課堂實施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角色的定位[J].甘肅教育,2018(12):52.
[3]李穎.打造高效課堂,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J].學周刊,2016(15):151-152.
(作者單位:昆山花橋國際商務城中等專業(yè)學校,江蘇 昆山2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