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紅梅
健身氣功的教與練,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不但要會教,也要會練。其中的“練”包含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作為老師或者社會體育指導員自身的習練,另一個層面是帶領健身氣功愛好者的習練。現(xiàn)淺析如下。
一、認清教與練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體育總局氣功中心在健身氣功的推廣普及方面,活動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平臺眾多,取得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其中大眾教學方面頗有特色,我也從中深受啟發(fā)。結合多年來長期在基層一線的實踐,我認為在健身氣功推廣普及中,教與練是其中的重要內(nèi)容和形式之一。
(一)教與練是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職責所在。國家體育總局明確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基本任務要求是:“全民健身的宣傳者,科學健身的指導者,群眾健身活動的組織者,體育場地設施的維護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導者”。因此,要把健身氣功的教與練作為我們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基本職責和重要工作,不斷提高教與練的水平。
(二)教與練是壯大習練者隊伍的必然選擇。隨著經(jīng)濟條件的改善和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觀念、方式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快樂健身、科學養(yǎng)生受到大眾的追捧。給予他們正確規(guī)范的教與練,提高他們習練健身氣功的興趣和水平,將會起到“蝴蝶效應”,讓更多的愛好者加入到健身氣功習練隊伍中來,促進健身氣功事業(yè)如火如荼的發(fā)展。
(三)教與練是提升自身素質(zhì)的有效途徑。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教與練水平,往往影響并決定著指導對象的習練水平。給人一杯水,自己要準備一桶水。通過教與練,可以促進自己加強理論學習,強化功法理解,提高習練質(zhì)量和語言表達能力,使自身綜合素質(zhì)得到不斷提升。
二、明確教與練的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
從根本上來講,教與練的目標和任務,就是要根據(jù)體育總局編寫的健身氣功通用教材,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向愛好者傳授健身氣功功法理論知識,指導并幫助他們提高習練水平。具體講,一是要牢固樹立“科學健身、快樂健身”的理念;二是要充分發(fā)揮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帶頭示范作用;三是要廣泛吸引眾多健身氣功愛好者認知、參與、熱愛健身氣功項目活動。
二、完成這樣的目標和任務,應當堅持以下幾項基本原則
(一)堅持以教材為主的原則?,F(xiàn)行的健身氣功通用教材,是體育總局氣功中心組織專家學者,在查閱大量資料,反復醞釀和論證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通用教材依據(jù)經(jīng)典,征諸實踐,分別從史、理、法、效、學、練、教、問等角度,講述功法的奧秘,具有權威性、唯一性。在教與練的過程中,一定要按照教材內(nèi)容來講解,在這個前提下,可以參考教學視頻、演示視頻輔助講解。要防止和糾正脫離或偏離教材內(nèi)容,只根據(jù)自己的體會和經(jīng)驗,自說自劃地來講解功法的現(xiàn)象。
(二)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原則。理論來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教與練的質(zhì)量高不高,關鍵在于是否將教材理論知識與習練實際情況相結合。要防止和糾正就教材講教材,空洞的、呆板的教與練。而應該針對不同的受眾對象,分析其具體特點和需求,有的放矢的教與練,確保取得實效,不流于形式。
(三)堅持骨干帶頭的原則。理論和實踐已經(jīng)證明,凡事由骨干帶頭是一條成功的經(jīng)驗。本文所指的骨干包括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基層站點負責人,他們無疑是教與練,乃至是推廣普及健身氣功項目活動的中堅力量。一是他們在一定范圍內(nèi)具有比較高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具有扎實的群眾基礎;二是他們基本上掌握了多套功法技能,具備了教與練的技術能力;三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都熱愛健身氣功,有著好為人師的內(nèi)在精神動力。因此,積極調(diào)動和發(fā)揮骨干的帶頭作用,對我們做好教與練工作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四)堅持教與練并重的原則。教與練互相促進,相輔相成。作為社會體育指導員,既要會教,也要會練;教而不練,一事無成;只練不教,難有所成。作為健身氣功愛好者,要高度注重練的方法、過程、時間等,力求實現(xiàn)習練效果的有效積累。
三、增強教與練的吸引力感染力
要讓健身氣功愛好者喜歡聽、聽得進、看得清、學得會、記得牢,關鍵在于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教與練是否具有吸引力、感染力。
(一)注重理論學習。只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認真地、反復地研讀有關健身氣功的教科書和理論書籍,有關功法業(yè)務培訓班的學習材料等等,在消化吸收知識要點、理解和融會貫通上下功夫。
(二)注重備課方案。備課方案的質(zhì)量高低,對于教與練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因此要將書本理論、名家論述、自我消化的內(nèi)容融為一體,然后根據(jù)每個功法的特點、受教者的特點和要求,寫出既有一定理論水平,又能體現(xiàn)自己特色和風格的教與練方案。內(nèi)容主要應該包括整套功法的簡單介紹、教學的總體進度安排、每次教與練的計劃和要求等等。
(二)注重教與練的方法。教與練基本要求是“講課零口誤,動作零失誤”。一是在語言的運用上,首先要盡量使用普通話。普通話是現(xiàn)代語言交流的重要工具,推廣和普及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實。使用普通話不僅可以消除方言帶來的障礙,還有助于互相交流討論。其次,對功法理論的講解不能象背書一樣,要語言通俗的講解,可以適當使用“土言土語”穿插講解,從而起到點睛之效果。再次,用詞要準確。在教的過程中,語言運用要合乎邏輯,精煉準確,經(jīng)得起推敲,不能犯常識性的低級錯誤。在用口語表達專業(yè)術語時,要解釋清楚,如講到五禽戲“鳥戲”中的“鳥伸”動作兩臂上舉時,肩頸部要求“寒肩縮項”,就需講清楚是“寒冷”的“寒”,不是“包含”的“含”,等等。
二是在動作示范上,要根據(jù)每個功法的特點,特別對復雜動作的教學,要請助教人員恰當?shù)厥褂谩罢妗⒈趁?、側面”的示范,進而可以幫助受教者正確理解和掌握功法動作的技術要領。如五禽戲“猿戲”中“猿摘”的“動作三”,“右掌內(nèi)旋,掌心朝下,沿體側下按至左髖外側,兩腿順勢稍下蹲;目視右掌?!恳曌筱^”;八段錦“第六式兩手攀足固腎腰”中的“動作六”“上動不停,兩掌不動,塌腰、翹臀、微抬頭……”等等。這些復雜的動作,只有通過使用多角度示范教學的方法,才能形象、直觀地讓受教者觀摩和模仿,加深印象和記憶。
三是在教學步驟上,應先熱熱身,防止受傷,接著分解每式動作線路、講解技術要領、提示易錯動作,最后帶領受教者反復練習等次序進行教學。
四是在教學形式上,首先,可以將聲音、漫畫、PPT等形式有機融合到教學中,通過圖文并茂的藝術加工制作,提高教與練的科技含量、文化底蘊,刺激受教者感觀,提高教與練效果。其次,可以采取互動式、體驗式教學,或是讓受教者做示范,或是讓受教者互相糾錯,進而讓受教者從中得到感性體會,提高水平。
(四)注重教與練的效果。目前,體育總局氣功中心編創(chuàng)推廣的11套健身氣功功法,都有各自明顯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與練過程中,首先我們要理解和熟悉各自的特點以及技術要領,才能進行針對性、專業(yè)性的教與練。其次,要能夠準確指出受教者的錯誤動作、原因所在、糾錯方法等,并幫助及時糾錯,避免形成習慣性的錯誤動作。第三,要將“大、慢、停、觀、松、緊、屈、伸”的理念、體驗貫穿全過程。具體來講:先易后難地講解和練習。如大舞“擺臀勢”,可以先講解和練習兩掌從腹前由按掌慢慢變?yōu)椴逭疲虏逯羶上ブg,同時從頸椎開始,胸椎、腰椎、骶椎由上至下逐節(jié)向前卷屈;起身時,從骶椎開始,由下至上把脊椎逐節(jié)豎直立正;再講解和練習推掌動作的技術要領;最后講解和練習擺臀動作的技術要領,然后合成練習。
上肢動作和下肢動作分別講解和練習,包括動作的方位、身型的角度、運行的線路等。如五禽戲“猿戲”中“猿摘”,先講自然掌、握固、猿鉤三種手型;再講解和練習上肢動作的運行線路;接著講解和練習下肢動作虛步、丁步、后點步、上步和退步等步型和線路;然后合成練習。
不同手型重點講解并練習。如五禽戲“虎戲”中“虎舉”“動作一”的“撐、屈、握”三種手型節(jié)奏分明的變化。八段錦“左右開弓似射雕”中的“自然掌、八字掌、龍爪”三種手型的變化,等等。
不同樁功重點講解并練習,如五禽戲中的“鹿戲”中“鹿抵”涉及到降龍樁,“鳥戲”中“鳥飛”涉及到獨立樁等,大舞的“開胯勢”“震體勢”“飛身勢”等等都涉及到獨立樁的樁功練習。
不同口型及其發(fā)音重點講解并練習。如六字訣“噓、呵、呼、呬、吹、嘻”的口型和發(fā)音,易筋經(jīng)“三盤落地勢”三次屈膝下蹲,口吐“嗨”音的口型和發(fā)音等等。
最后,要專門講解動作的節(jié)分點、扣分點、定勢動作、動勢動作等,盡量做到動作既“到位”又有“韻味”。
四、注重教與練的反饋評價
教與練的效果怎么樣,關鍵在于受教者的感受和評價。如果“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就不是一次成功的教與練的實踐。因此,在教與練的過程中,一是要與受教者交流互動,把受教者的興趣充分調(diào)動起來,又要觀察受教者的反應,及時做出必要的調(diào)整。二是要在每次的教與練結束后,注意了解收集受教者的反響,從整套功法各式之間的先后次序、各式動作之間的銜接過渡,到每式動作的技術要領、動作線路,再到手型、步型、身型等等,理解和記憶的程度,聽懂了多少、掌握了多少、習練的質(zhì)量怎么樣,作為社會體育指導員應該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樣可以及時調(diào)整、改進和完善教與練的方案,不斷提高健身氣功功法的教與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