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整本書閱讀寫進課程標準,納入教材體系,意味著整本書閱讀已成為日常的教學內(nèi)容和硬性的、永久的教學任務。從這種意義上來講,整本書閱讀必須由浮光掠影、走馬觀花的淺表閱讀走向深度閱讀。近兩年,我們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深度閱讀;教材;探索
一、整本書深度閱讀的內(nèi)涵及意義
閱讀有三個層次:讀下來——讀懂——有想法。它們是層層遞進、逐步深入的,最根本的區(qū)別是有沒有思考發(fā)生,思考的深入程度如何。一般性的閱讀,只是達到第一層次“讀下來”的淺表閱讀。但是,作為教材內(nèi)容的整本書閱讀,就不能僅僅停留在第一層次的淺表閱讀,還要讀懂,知道這本書寫了什么,為什么寫,寫得怎么樣,讀了以后有什么啟示,能否學以致用;還要能廣泛調(diào)動自己的閱讀積累和生活經(jīng)驗,讀出疑問,讀出矛盾,讀出自己的見識,讀出想法。我們認為,讓思考真正發(fā)生的閱讀才是深度閱讀。只有深度閱讀,閱讀者整體感知、提取信息、推斷解釋、評價鑒賞、連接運用,以及理解、歸納、組織、表達、應用、創(chuàng)造、分享等一些高級的閱讀能力才能得以發(fā)展和提升。
二、整本書深度閱讀的路徑和渠道
(一)課程化
1.確立明確的目標
我們依據(jù)課標年段目標和小學生年齡特點,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原則,首先確定出各年級各學期序列的閱讀數(shù)量目標,一至五年級閱讀量分別為10、25、45、80、100萬字,五年累計260萬字。其次,依據(jù)統(tǒng)編教材“快樂讀書吧”分學期確定了整本書閱讀在閱讀習慣、能力培養(yǎng)和閱讀方法指導上的序列目標。
在此基礎上,我們又結合課程標準和教材內(nèi)容,本著經(jīng)典為主、原著為主、興趣為主的原則,確定了序列化的閱讀書目,確保閱讀內(nèi)容序列化。一學期一般是必讀6—8本,選讀6-8本。同時,我們考慮到,相較于單篇閱讀,整本書閱讀容量大,但是,孩子的閱讀時間是個常數(shù),因此,每本書都要有既能凸顯這本書特色,又與年段相吻合的適切的閱讀目標。比如,一下必讀書目《蚯蚓的日記》(繪本)從蚯蚓的視角,以日記體的形式述說蚯蚓與地球、學校、家人、朋友之間的生活小事。結合一年級的特點,就把閱讀目標確定為“從蚯蚓的日記學語言表達”: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圖文結合,學會欣賞;引導孩子學會觀察生活,知道日記的表達方法,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2.設置充足的課時
我們規(guī)定,每天下午第二節(jié)課后的20分鐘為“微閱讀課”時間,同時,每周為每班專設一節(jié)“大閱讀課”。經(jīng)過幾年的探索,已經(jīng)形成“導讀課、自讀課、交流課、延伸課”四種課型。四種課型各有側重,導讀課重在激發(fā)興趣,了解本書的內(nèi)容和梗概,滲透閱讀策略;自讀課重在學生的自主閱讀,當然還包括學生課余時間的閱讀;交流課重在經(jīng)歷一階段的師生共讀后閱讀感受與發(fā)現(xiàn)的分享,或指向作品的內(nèi)容理解,或指向閱讀或寫作的策略與方法;延伸課,更多地以活動來呈現(xiàn),或閱讀沙龍、班級讀書會,或人物評論、教育戲劇表演、精彩片段賞析等。
(二)設計有趣的活動
整本書閱讀周期相對較長,如何讓整本書閱讀更好玩兒,更具吸引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借助游戲化思維為學生設計一系列有趣的閱讀活動來實現(xiàn)深度閱讀。
比如,五年級組為了引導學生深入閱讀《三國演義》這本書,共設計了九個閱讀活動,其中第九個閱讀活動《我心中的英雄人物》是這樣設計的:
《三國演義》描寫了一個動蕩不安、英雄輩出的時代。今天我們來個群英薈萃,請你認真回顧一下這本書,評出三名你心中的英雄人物,在頒獎臺上畫出他們的形象或者寫上他們的名字;最后再給大家說明一下你的評選依據(jù)吧。
評選依據(jù):
再比如《草房子》(四上必讀)塑造了很多鮮活、有個性的少年形象,弄清各人物的特點及其之間的關系是閱讀探究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我們就借助游戲化思維,將微信朋友圈這一時尚流行元素融如活動設計之中:《草房子》中的人物與同學們是同齡人,大家設想一下,如果他們也有朋友圈,會發(fā)哪些信息,收到哪些回復呢?請你任選一個人物,至少為其發(fā)送三條微信,并設想發(fā)出后他會怎么回復??此茙讞l小小的微信,短短的幾個回復,卻將人物、事件、人物關系、故事情節(jié)和細節(jié)立體而豐富地呈現(xiàn)出來。
三、整本書深度閱讀的方式及方法
從整本書閱讀的活動設計,我們總結出了幾種引領學生進行深度閱讀的方式和方法。
(一)批一批
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將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惑以文字的方式,在文中及空白處進行標記和書寫,通過圈點批注,潛心回文,調(diào)動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和生活體驗理解內(nèi)容、體悟情感、鑒賞表達和質疑問難。這種批注式閱讀是一種研究性閱讀,是一種以主動探究為核心的閱讀實踐活動,是一個“接受—內(nèi)化—反饋—表達”動態(tài)的思維過程,無疑是一種有效的深度閱讀方式。
(二)誦一誦
經(jīng)典是值得細細品味吟誦的,而且朗誦可以豐富口頭語匯,增強語感,感受文章的內(nèi)容美、形式美及語言美。因此,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經(jīng)典篇章的朗誦比賽。
(三)寫一寫
可以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征,結合每本書的特色,設計新穎有趣,富有創(chuàng)意的,融圖畫、文字、列表于一體的個性化閱讀學習單。
(四)辯一辯
“水嘗無華,相蕩而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始發(fā)靈光?!痹谒嫁q中,學生的口頭表達可以得到訓練,在思辯中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提升,能不斷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閱讀一本書,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看法,形成自己的觀點。
(五)畫一畫
可以讓學生圍繞故事情節(jié)或人物關系畫一畫思維導圖,不僅能夠把單點的故事連接起來,再現(xiàn)作品的全貌,便于記憶與復述,也打破了傳統(tǒng)讀書筆記和讀后感的局限性,培養(yǎng)語言概括能力與發(fā)散思維能力,提升閱讀的效果。
(六)編一編
小學生的想象比較豐富、獨特,往往不受客觀事物的制約,奇思妙想常常涌現(xiàn)。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故事情節(ji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把握了書中人物的性格特點的基礎上,讓他們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續(xù)編故事或創(chuàng)編故事。
(七)演一演
讓學生讀完一本書后,就精彩的情節(jié)和故事自編、自導、自演。這種形式,首先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感悟和理解。其次,演也是最好的語言實踐方式。第三,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過程,就是對作品再實踐、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情感體驗更豐富、更深刻,學習收獲會更大。
四、深度閱讀需要注意的問題
小學生年齡小,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引導他們進行深度閱讀,一定要把握好度。
(一)深而有“界”
不僅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關注學生的閱讀起點,還要注意閱讀的學科特色,從開闊視野、發(fā)展語言、鍛煉思維、豐盈心靈、提升境界等方面適度引領。
(二)深而有“展”
深度閱讀并不排斥連滾帶爬的“大量閱讀”,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廣收博覽可以促進深度閱讀,深度閱讀又能帶動閱讀視野的拓展。因此,要引導學生由讀好一本書到讀好一類書,再到跨學科閱讀甚至全科閱讀。
(三)深而有“序”
深度閱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xiàn)的,教師的指導要循序漸進,既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閱讀習慣,也要給學生一些閱讀的方法和策略,更要根據(jù)閱讀情況設計適當?shù)耐七M路徑。只有這樣,閱讀才能不斷走向深入,漸入閱讀佳境。
作者簡介
徐相瑞(1964-),女,漢族,河南省濮陽市人,現(xiàn)為河南省濮陽市實驗小學校長、黨總支書記,正高級教師、中原教學名師、省特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