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穎婷
永州市中心醫(yī)院麻醉科,湖南永州 425000
麻醉科護理與其他科室相比對專業(yè)具有較高的要求,不僅要求護理人員掌握熟練操作技巧,同時要求護理人員具有極高的職業(yè)素養(yǎng),需掌握麻醉相關知識。通過有效的帶教方法,可幫助實習護理人員快速掌握麻醉科的相關工作要點及知識,避免臨床工作中出現(xiàn)各種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1]。以往常規(guī)的帶教模式為課堂式帶教,已不符合新時代教育模式下的教學需求,選擇一種高效的帶教方法,對促進護理人員學習有著重要意義。小組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應用過程中可對教學人員進行分組,并根據(jù)各個小組學員的特點施教,使教學具有針對性,可提高教學效果。為了進一步提高麻醉科實習護理人員的帶教效果,該文選擇2017年1月—2019年12月該院完成實習的100名護理人員,主要對小組教學模式應用效果進行探究,現(xiàn)報道如下。
將100名實習護理人員依據(jù)抽簽結果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50名。研究組中,護理人員的年齡為20~25歲,平均年齡(22.63±0.89)歲,對照組中,護理人員的年齡為20~24歲,平均年齡(22.46±0.92)歲,兩組護理人員上述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傳統(tǒng)護理帶教模式為集體授課,在帶教前由帶教老師專心備課,經(jīng)課堂完成相關內(nèi)容講解,布置作業(yè),同時課后回答實習護理人員的各種疑問,幫助護理人員了解更多麻醉科專業(yè)知識。
研究組:實施小組教學模式完成護理帶教,針對參與該小組的護理人員,可將其分為5組,每組10名護理人員。由帶教老師對各小組成員進行入科前教育及培訓,將7 d作為培訓周期,讓實習護理人員了解麻醉科的日常工作流程以及科室的相關規(guī)則,應對麻醉科并發(fā)癥進行重點講解,使護理人員對自身的工作產(chǎn)生自豪感,并能夠從內(nèi)心注重對患者的護理,避免多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同時能夠培養(yǎng)實習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可使護理人員將患者的生命安危時刻放在心中。帶領實習護理人員熟悉麻醉科的工作環(huán)境,了解工作流程。帶教老師應對實習護理人員進行安全教育,避免多種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在帶教過程中應與手術案例相結合,鼓勵各組帶教學員進行大膽操作,講解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的流程、方法,指導實習護理人員了解各項生命體征監(jiān)測儀器,并掌握各項指標的測量方法及計數(shù)。帶教老師應針對各組成員的學習特點,完成術前訪視、術后隨訪等相關內(nèi)容的講解,告知各組實習護理人員無菌操作的重要性,使其在進行各項護理操作均能夠符合無菌操作要求,詳細掌握麻醉科各類器械的用途及使用方法,完成器械分類。帶教的重點內(nèi)容為急救護理,保證每位實習護理人員均能掌握急救復蘇方法,要求熟練操作。小組帶教模式主要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提問,由實習護理人員對帶教老師進行提問和帶教老師對實習護理人員提問,可根據(jù)提問,完成討論,最后均由帶教老師根據(jù)實習護理人員討論的結果進行總結和補充。第二階段,各小組實習護理人員均在進行麻醉護理操作,保證每位實習護理人員均可進行實際操作練習,由帶教老師總結相關操作存在的問題。第三階段,自由討論,可由每名護理人員階段性學習內(nèi)容進行發(fā)言,發(fā)言時間控制為5 min,帶教老師可通過實習護理人員的發(fā)言內(nèi)容判斷其學習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并根據(jù)學員的掌握情況給予針對性知識補充。
對比帶教滿意度、考試成績、成績考核通過率。帶教滿意度根據(jù)發(fā)放的調(diào)查表進行判斷,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回收率為100.0%??荚嚦煽兏鶕?jù)理解記憶題、臨床應用題、基礎知識題、綜合分析題進行判斷,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實習護理人員的考試成績越高。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方法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實習護理人員考試成績對比[(±s),分]
表1 兩組實習護理人員考試成績對比[(±s),分]
組別研究組(n=50)對照組(n=50)t值P值理解記憶題24.13±0.95 22.16±0.82 11.100<0.001臨床應用題基礎知識題23.25±0.34 23.15±0.88 0.750 0.455 24.26±0.92 22.84±0.37 10.126<0.001綜合分析題 考試成績22.81±0.43 21.86±0.53 9.843<0.001 94.45±2.64 90.01±2.60 8.473<0.001
研究組患者的帶教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實習護理人員帶教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成績考核通過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實習護理人員成績考核通過率對比[n(%)]
帶教是醫(yī)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帶教主要是由實習護理人員在實際工作前進行具體工作的學習,通過帶教可使實習人員更加了解工作的內(nèi)容,感受實際工作的一種教學方法,而臨床中帶教方法有很多種,帶教方法的選擇與最終的教學成果密切相關[2]。以往臨床護理學帶教仍以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為主,但該種教學方法已經(jīng)無法滿足當下護理學生的學習需求,尤其麻醉科是具有較強實踐性的護理科室,實習護理人員在上崗后常處于手忙腳亂的狀態(tài)中,不利于實習護理人員后期的職業(yè)發(fā)展,為此選擇一種高效的帶教方式完成麻醉科帶教對實習護理人員尤為重要[3-4]。
小組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主要將實習護理人員按照相關方法完成分組,以小組為單位接受教學的內(nèi)容,該種教學方法能夠為實習護理人員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帶教老師可根據(jù)每一個小組的學習特點,制定特定的教學方式,小組是一個學習的整體,小組成員之間可相互探討,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以進一步提高學習效果[5]。麻醉科與其他科室相比,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同時,麻醉科室多為手術患者,在護理過程中應格外注意,若護理人員稍有疏忽會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感染等不良癥狀,因此,在進行帶教過程中,應側重培養(yǎng)實習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和專業(yè)素養(yǎng),只有學習成績較為扎實,掌握實踐各操作的實習護理人員才能夠符合麻醉科的護理人員要求。除了所有常規(guī)護理外,麻醉科實習護理人員還應掌握各項搶救手段,并且可熟練操作,同時應掌握各醫(yī)療設備的使用方法和測量方法,完成各項生理指標的計數(shù),以便在護理過程中準確測量患者的各項生理指標,為醫(yī)師提供有價值的數(shù)據(jù)信息。由于麻醉科護理的特點,小組學習模式在正式開始前會設置入科前的相關培訓,使實習護理人員由課堂轉為實踐有一個較為良好的過渡階段,消除實習護理人員學習的恐懼以及煩躁等不良情緒,利于麻醉科護理人員的學習[6-7]。麻醉科護理人員對操作技能有著較高要求,進行小組帶教過程中,帶教老師可讓各小組成員大膽的進行相關實踐操作,及時了解小組的每一位成員實踐操作的掌握情況,針對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及時給予糾正,幫助實習護理人員養(yǎng)成正確的實踐操作習慣,同時,使各個實習護理人員均注重無菌操作,在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嚴格遵循無菌原則。另外,小組學習模式有利于各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討論,例如在課后,各小組成員之間可根據(jù)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討論,總結,做到相關知識補充鞏固,可提升每一位小組成員的學習成績,效果顯著[8-10]。從該文研究中可以發(fā)現(xiàn),研究組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P<0.05),采用小組教學模式的實習護理人員在理解記憶題、臨床應用題、基礎知識題、綜合分析題等各方面均可獲得較高的得分,由此可見,小組學習模式更利于實習護理人員提高學習成績,整體學習效果較好,利于每一位實習護理人員獲得全面發(fā)展;從帶教滿意度方面而言,實習護理人員更愿意采用小組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小組教學模式帶教滿意度更高(P<0.05)。
綜上所述,麻醉科護理帶教采用小組教學模式帶教效果更為顯著,可提高實習護理人員的學習成績和帶教滿意度,該種帶教模式可激發(fā)學習熱情,值得在臨床帶教過程中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