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晶晶 郝大潔 張磊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我國的醫(yī)療技術也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療中引入了介入護理,對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護理有很大幫助,能夠有效去除患者產生的各種不良情緒,所以治療效果自然提高,醫(yī)護人員與患者的關系更加融洽。在圍手術期,對患者進行高質量的干預,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而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其早日康復。
關鍵詞:介入護理;心血管;患者治療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7-305-01
患者術前不了解自身疾病相關知識,導致心理壓力較大。如果情緒變化不恰當,就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緊張和焦慮,影響治療效果,直接影響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相應的護理工作尤為重要,實施有效的護理方法才能促進患者康復,在心血管介入室采用人性化護理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主要是對患者進行更舒適的護理,通過人文關懷滿足患者的多種需求。
一、資料與方法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心血管介入室8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43例,納入標準為有心血管疾病并自愿參加研究的患者,排除標準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配合治療,甚至患有其他嚴重疾病。其中,觀察組中男性為 25 人,女性為 18 人,平均年齡( 51.64 ± 2.49) 歲; 對照中男性為 24 人,女性為 19 人,平均年齡( 51.38 ± 1.86) 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手術時間、既往史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 > 0.05) ,具備可比性。
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應在術前做好手術準備,包括皮膚準備、建立靜脈通道、皮試等,將手術時間告知患者及家屬,方便患者及家屬進行術前準備,促進其情緒放松。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必須積極配合醫(yī)生治療,詳細的記錄和監(jiān)測生命體征的變化,遇到緊急情況要及時通知醫(yī)生,治療后還嚴格按照醫(yī)生的指導進行護理工作。
觀察組采用人性化護理方式,具體實施如下:
2.1術前護理
護理人員要在合適的時間對患者進行術前相關的基礎工作,其中要掌握好時間,避開患者治療用餐等時間,詳細記錄患者的病歷資料,接著再對患者以及家屬進行自我介紹,語氣親切近人,提高護患溝通能力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的手術壓力,取得患者的信任。
2.2健康宣教
要積極地對患者進行手術室環(huán)境、醫(yī)生信息、介入手術的基本流程以及關于手術的注意事項等知識教育,為患者建立心理準備。必要時,護理人員還可將以往成功的手術案例給患者進行舉例。
2.3心理護理
研究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接受心理護理,主要內容如下:①提高患者依從性:入院時有針對性地引導患者及家屬,使患者充分感受到關懷剛入院的患者在周圍陌生環(huán)境的影響下,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苦惱、焦慮、不適等心理。相關醫(yī)務人員需要讓患者快速熟悉周圍環(huán)境,消除因陌生情況形成的患者孤獨感,拉近患者與醫(yī)務人員的距離,建立友好的醫(yī)患、護患關系,增加患者抵抗疾病的信心。②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及時、耐心地回答患者及其家屬的問題,全面評估患者的真實情況,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詳細敘述疾病的知識和治療過程,提高患者對干預治療的認識通過影像等方式,對患者的最終治療效果產生不良情緒,并與患者進行溝通,有效去除不良情緒,請成功的患者前來宣講,使患者保持相對健康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③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在介入治療的背景下,適當的醫(yī)務人員通過溝通、撫摸、交談的方式將患者的意識轉移到輕松舒適的環(huán)境中。④營造良好的護理環(huán)境:科室可放置綠色植物、賀卡和鮮花盡可能為患者營造家的感覺。特殊情況的患者可能會被分配到單獨的科室,以保持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以提高患者對整體護理的臨床滿意度
2.4術中的護理
當患者進入手術室時,相關護理人員應以熱情的態(tài)度迎接他們,仔細核對患者的基本情況,保持溫度和濕度在舒適的范圍內,手術室內的溫度必須要在22℃ 至 24℃ 之間,并且濕度必須保持在 40% 到 60% 之間,以保持手術室的干凈整潔,提高患者在手術室的舒適度,也可以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術中積極、及時地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需求,提高與醫(yī)生的默契,盡量減少手術室的噪音。
2.5術后的人性化護理
手術結束后,護士必須護送患者回病房,并且向患者說明和告知術后的恢復措施,要合理安排護士之間的護理工作,要根據患者的相關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和護理。
3.觀察指標
護理滿意度采用自行設計的滿意度調查表調查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情況; 生活質量采用 SF - 36 對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的評分。
二、結果
通過給予兩種患者不一樣的護理方式,結果發(fā)現護理工作的進行都是有著一定的成效,并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臨床心血管疾病的頻繁發(fā)生,慢性心臟病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介入治療是介于內科和外科之間的微創(chuàng)治療。它不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而且具有創(chuàng)傷小、疼痛輕、愈合快、費用低等優(yōu)點。因此,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推廣。心臟介入作為治療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但在治療過程中也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影響預后。因此,有必要在治療過程中提高患者的治療質量。介入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形式,能夠滿足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需要,自身的疾病,從而達到良好的自我調節(jié),減少并發(fā)癥,促進患者身心健康。上述研究中,以對照組(81.40%)作為對比,治療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7.67%)較高;以對照組(79.07%)作為對比,治療組患者的遵醫(yī)行為(97.67%)較高;以對照組飲食控制率(83.72%)、再住院率(23.26%)作為對比,治療組患者的飲食控制率較優(yōu)(100.00%),再住院率較低(2.33%);以對照組作為對比,治療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較短(P<0.05)。提示心血管介入治療患者予以介入護理干預具有積極的意義。具體原因分析:干預對護理的貢獻發(fā)生在患者從入院到完成的整個過程中,負責的護理人員了解患者的病情,充分評估,確保良好的護理措施,及時為診療提供一定的臨床數據因為護士有更多的時間與患者接觸,可以及時緩解他們的恐懼感。其次,醫(yī)護人員通過系統(tǒng)的知識培訓、權威的講解、稱職的積極建議,主動與患者溝通,讓患者有正確認識自己的病情,從而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與常規(guī)護理干預相比,干預方案充分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護能力。在治療過程中,大力開展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積極告知患者手術前后的原因、治療方法以及術前、術中、術后的注意事項,這樣能夠有效提高患者依從性,讓患者更好地參與到自身護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讓患者明白醫(yī)患者互動對自己的治療是有效的。
結束語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我國的醫(yī)療技術也有了一定的發(fā)展。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方面,引入了心理護理,對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護理有很大幫助,可以有效去除患者產生的各種不良情緒,所以治療效果當然好,醫(yī)護人員與患者的關系也更加融洽??傊?,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療中,引入心理護理,可以幫助患者盡快康復,這種護理方法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陳淑艷.優(yōu)質護理在心血管介入治療患者中的應用療效探究[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84):278-279.
[2]李莉.淺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療患者的不良情緒及心理護理[J].中外醫(yī)療,2019,38(22):145-147.
[3]王蓓,劉樺.淺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療患者的不良情緒及心理護理[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35):112.
[4]李麗華,潘麗鋒,趙敏敏.優(yōu)質護理在心血管介入治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7,25(S1):154-155.
[5]杜彩霞.心理護理在心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療手術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17(20):206-207.
[6]黃琳靜.整體護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療致反射性低血壓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護理人員(中旬刊),2016(10):15-17.
[7]曹磊. 淺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療患者的不良情緒及心理護理[A]. 河南省護理學會.2013年河南省介入診療技術規(guī)范化護理管理培訓班暨學術會議論文集[C].河南省護理學會:河南省護理學會,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