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蘭
摘要:目的 探析對腹部手術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在促進其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方面有何效果。方法 研究對象均為腹部手術患者,主要選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94例入院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47例,前組人員實行常規(guī)護理,后組人員給予針對性護理,對2組成員的滿意度以及術后恢復情況對比。結果 經對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對比,觀察組中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正常飲食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優(yōu)于對照組,具有明顯差異,P<0.05;經對2組人員滿意度對比,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赫,P<0.05。結論 經過對腹部手術患者實行不同護理措施,針對性護理是最為有效的一種措施,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腸道能夠,有利于早日恢復,具有重要臨床價值意義。
關鍵詞:針對性護理;胃腸道功能;效果;腹部手術;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7-226-01
腹腔鏡是近年來臨床中出現的一種微創(chuàng)技術,具有創(chuàng)傷性小、術后恢復快的等優(yōu)勢,現已被廣泛應用于聯當中[1]。相關研究報道,因腹腔鏡手術需建立氣腹,同時,手術對腹腔臟器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從而使術后胃腸道功能受到影響,不利于機體恢復[2]。術后需給予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有利于胃腸道功能恢復,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繼而下降[3]。本文現對入住本院的94例腹部手術患者行針對性護理,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均為腹部手術患者,主要選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94例入院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47例,前組人員實行常規(guī)護理,后組人員給予針對性護理,前者人員年齡在29~64歲,平均年齡范疇在(46.39±2.39)歲,男、女患者比例為25:22,后組患者年齡在30~65歲,平均年齡范疇在(48.49±1.89)歲,男、女患者比例為27:20,兩組成員資料呈正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人員可給予術前禁食禁飲,以及告知其相關注意事項,對患者病情加強監(jiān)測,并遵醫(yī)囑進行常規(guī)治理,另告知其飲食中相關注意事項。
觀察組人員對其給予針對性護理,(1)心理干預:術后護理人耐心聽取患者的意見,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并綜合多種因素對其實行全面心理疏導,主要包含家庭經濟、文化程度,病情輕重與疼痛耐受性等,有利于患者正確對待自身疾病與手術,改變對其錯誤認知與行為,并與護理人員積極配合。(2)活動干預:護理人員需在患者術后及時告知其早下床活動的重要性,同時,指導患者應用正確的方式下床活動。待患者清醒后,護理人員可幫助患者采取半臥位,有利于其減輕腹部切口疼痛情況,患者臥床時,可在床上進行活動,待其適應后,依據其具體情況適當對運動量進行增加。一般術后1~2天,患者即可下床活動,可適當進行一些簡單的運動鍛煉,能夠有利于刺激胃腸反應,使腹脹情況減輕,處于排氣、排便。(3)術后8~10小時,對患者可適當按摩,主要按摩部位在腹部、腳底等位置,雙手進行交替預熱,可將臍部作為按摩中心,能夠緩解腹部緊張感,待腸鳴音出現后,應用拇指對足三里等穴位實行按摩,直至其出現酸脹感與發(fā)熱感。(4)減少其吞氣:指導患者對肌肉進行放松,若感到切口疼痛,減少呻吟與口呼吸,防止吞其過量,胃腸道得到改善。
1.3 觀察指標
對2組成員的術后恢復情況與滿意度對比。術后情況主要從正常飲食時間、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入手。(2)對患者滿意度進行調查,主要是依據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進行評分,分為三部分,滿意、較為滿意、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全文數據均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計算分析,其中均數±標準差()用于表達計量資料,χ2用于檢驗計數資料,P決定是否有差異,其中P<0.05表示數據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術后恢復情況對比
經對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對比,觀察組中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正常飲食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優(yōu)于對照組,具有明顯差異,P<0.05,見下表1:
2.2 滿意度對比
經對2組人員滿意度對比,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赫,P<0.05,見下表2:
3.討論
通常腹部手術后患者將出現腸蠕動消失,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恢復正常,常在術后的48~72小時腸蠕動即可恢復,出現排便、排氣[4]。若數天術后仍未能出現肛門排氣將引起其出現腹脹,重度腹脹可引起患者出現下腔靜脈血液回流受阻以及呼吸苦難等,使腸道吻合口與腹壁切切口出現愈合不良的因素,對此,需給予有效的護理措施[5]。
針對性護理能夠有效促進患者胃腸功能恢復,使血液循環(huán)得到改善,且能夠有效預防患者出現精神抑郁等,減少并發(fā)癥的出現,有效幫助患者恢復生活[6]。本文現對本院94例腹部手術后患者分別給予不同的護理措施,由研究結果可知,觀察組中應用針對性護理措施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其中,患者的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正常飲食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優(yōu)于對照組,而且滿意高。
綜上所述,經過對腹部手術患者實行不同護理措施,針對性護理是最為有效的一種措施,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腸道能夠,有利于早日恢復,具有重要臨床價值意義。
參考文獻:
[1] 喬燁.預防和針對性護理對手術室腹部手術患者麻醉蘇醒期躁動發(fā)生率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z1):50-50.
[2] 郭巧麗.針對性護理在減輕腹部手術患者術后疼痛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6,37(19):2475-2476.
[3] 馬雪.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降低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臨床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2):102-104.
[4] 蔣婷.針對性護理對腹部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17(10):228-229.
[5] 孫麗華.針對性護理應用于腹部手術患者中對粘連性腸梗阻的預防效果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21):113-114.
[6] 程錦怡.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實施預防性和針對性護理效果[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7,14(28):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