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麗壯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線教師肩負的重要責任,但也是非常艱巨的任務,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研究,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因材施教,以實現(xiàn)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培養(yǎng)的真正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生思維
一個人思維能力的高低決定一個人發(fā)展水平的高低,并且對一個人的創(chuàng)新力和創(chuàng)造力有著很大的影響。學校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激發(fā)學生們的思維。并且在新教育改革背景下,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激發(fā)學生們的思維,讓學生們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的學習和討論中去。但是現(xiàn)在許多學校還沒有認識到激發(fā)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課堂教學模式仍然以教師為主導,教學模式也還是比較單一死板,這樣對于學生們的發(fā)展和學習是非常不利的,而且也不會去活躍學生們的思維[1]。所以學校應該重視起來這個問題,去創(chuàng)新和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們的發(fā)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教學觀念更新速度較慢
在教學實踐中,有很多教師只是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關注自己在課堂上知識講授是否全面,在課堂中缺乏對學生的針對性引導,問題和答案也是提前設計好的,學生死記硬背應對考試。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必然會受到很大的阻礙,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也得不到保障。
(二)教學方法單一局限,思維培養(yǎng)缺乏針對性
有些教師只是簡單地用提問的方式去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思考,但是這種方式較為普遍,形式也比較單一,長期下去學生很容易產生厭煩感,進而導致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得不到根本性的保證[2]。
(三)教學獎勵與激勵做的不到位
教師對于獎勵與激勵的重視程度不高,在此方面做的也不到位,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沒有及時地給予肯定與鼓勵,有一些鼓勵也是非常普通的,缺乏創(chuàng)新性,真誠度也不夠。這種“不痛不癢”的鼓勵與激勵方式,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也產生了一定的阻礙。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是激發(fā)學生思維的基本前提
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營造一種良好的教學氛圍,就能很好的幫助學生們來學習,能夠讓學生們主動去參與到學習中來。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繪本教學模式來激發(fā)學生們對這門學科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在營造一個濃厚的學習氛圍的同時,教師也可以一步步的引導學生們去思考和探究。還有教師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比如一些小說或者故事情節(jié)比較多的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去擔任文章里面的角色,然后通過營造一些情景來讓學生們去進行角色扮演,在扮演的過程中學生們可能會產生更多創(chuàng)造性的想法和行為,對于激發(fā)學生們的思維是有很大的幫助的。例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可以營造一個情景,讓學生們去扮演這篇課文里面的角色,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們去理解這篇文章所講述的內容,也可以讓學生們對語文這門學科產生更大的興趣。
(二)組織開展實踐活動是激發(fā)學生思維的重要保障
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只是單純的給學生們灌輸一些理論知識,那么往往效果是不明顯的,所以教師應該適當的去組織學生們參與一些實踐活動,來更好的去提高教學質量[3]。比如,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們經常去圖書館讀書,然后每周的閱讀課可以讓學生們來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也可以讓學生們在進行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激發(fā)思維能力,提高開展實踐教學的有效性。
(三)創(chuàng)新增設教育手段是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有效方法
如果想要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們的思維,那么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是必然的,教師應該結合實際情況來相應的調整教學策略,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們的發(fā)展。教師可以去推行班級內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在講課的時候,教師可以留出一定的時間來讓小組成員互相討論一個問題,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們會發(fā)生思維的碰撞,從而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們去思考和判斷,去提高學習的主動性。還有教師再留一些課下作業(yè)的時候,也可以讓小組共同完成。比如:在學習《魯濱孫漂流記》時,由于這篇文章的內容比較多,教師可以將這篇文章分段,然后分配給每個小組,讓每個小組在課下認真閱讀去總結一下所分配段落所講述的內容,以及段落里面所涉及到的好詞好句和對人物的一些描寫。然后再下節(jié)課讓每個小組出一名學生代表來進行展示,教師也可以為每位小組進行評分,選出比較優(yōu)秀的小組進行加分。
(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小學生需要一定的閱讀積累,學生閱讀的作品少、知識儲備不足,是影響高階段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因素,也是拉開語文學科差距的主要原因。而且,課外閱讀能夠給學生帶來很多的益處,是提高學生素養(yǎng)的良好途徑,而且小學生正處于知識積累的初期階段,通過閱讀課外的作品,能夠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寫作手法,也能夠給學生實際的例子,讓學生能夠學會實際的利用。例如,教師在進行《牛郎織女》的教學時,可以先給學生把課文通讀,讓學生自行想象課文的內容,然后課下布置學生去閱讀其他相關的神話故事,我國的傳統(tǒng)故事不僅表現(xiàn)出了很多優(yōu)秀的價值觀,而且一般給小學生看的傳統(tǒng)讀物都會配有圖,很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閱讀,這些傳統(tǒng)故事里都會對學生的語文水平有很大的提升,而且故事類的圖書能夠打開學生的思維,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有很好的幫助。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校教師應該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組織開展實踐活動以及創(chuàng)新增設教育手段來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們的思維能力。教師要努力去完成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在進行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科的特點以及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去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培養(yǎng)小學生們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小學生們能夠學會主動去思考和判斷,并且可以鍛煉思維能力,從而在以后更好的去學習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馬文英.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小學語文文本解讀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9):252.
[2]周俊峰.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初探[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7,1(22):122+124.
[3]林艷.小學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初探[J].科技展望,2016,26(2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