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勝君 萬迎新 南征
(1北京市昌平區(q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北京102208;2長春中醫(yī)藥大學 吉林長春130021)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嚴重的慢性微血管并發(fā)癥,臨床上發(fā)現(xiàn)和確診糖尿病腎病多是從Ⅲ期開始,當糖尿病腎病進入大量蛋白尿期(Ⅳ~Ⅴ期)將不可抑制腎功能損傷的進行性進展,逐漸走向腎臟替代治療階段,因此早期發(fā)現(xiàn)及治療是延緩疾病進展的關鍵。研究表明,早期腎損傷的評估為糖尿病腎病的早期發(fā)現(xiàn)及診斷提供了途徑,同時對糖尿病腎病的早期治療,延緩腎功能損傷的進展有重要意義[1~2]。現(xiàn)代醫(yī)學針對早期糖尿病腎病的治療多采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以及較新的鈉-葡萄糖協(xié)同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類藥物,雖取得一定療效,但多有局限或不可避免因一些不良反應而被迫停藥。而中醫(yī)辨證論治因人而治,在早期糖尿病腎病的治療中可取得較好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討補腎健脾活血解毒法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90例,采用隨機對照研究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38~70歲。觀察組男22例,女23例;年齡39~6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年齡35~70歲;(2)為早期糖尿病腎病,即Mogensen分期Ⅲ期,主要表現(xiàn)為尿白蛋白排泄率20~200μg/min或30~300 mg/24 h,尿白蛋白肌酐比(ACR)>30 mg/g(3~6個月內檢查A CR,3次中有2次>30 mg/g);(3)中醫(yī)辨證屬脾腎氣虛、瘀毒阻絡證;(4)近3個月血糖控制穩(wěn)定;(5)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1)不符合中西醫(yī)診斷標準,年齡<35歲或>70歲者;(2)妊娠、準備妊娠或哺乳期婦女;(3)其他非糖尿病性原因引起蛋白尿,如泌尿系統(tǒng)感染、心力衰竭、惡性高血壓、劇烈運動、其他腎病等,或合并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或肌酐水平已達到尿毒癥期,或出現(xiàn)明顯血尿者;(4)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腎功能急劇惡化者;(5)合并重要器官或系統(tǒng)的嚴重并發(fā)癥者;(6)患有惡性腫瘤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者;(7)近1個月內出現(xiàn)各種嚴重感染者,或過敏體質、對多種藥物過敏者;(8)近期使用過腎毒性藥物,或正在參加其他藥品臨床試驗者。
1.3 治療方案 對照組給予基礎治療方案,即給予糖尿病腎病飲食,適當運動,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控制血糖,其他如高脂血癥者給予降脂藥物,高血壓者給予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同時聯(lián)合金水寶片(國藥準字Z20163112)治療,4片/次,3次/d。觀察組在給予基礎治療方案的同時聯(lián)合補益脾腎活血解毒法治療,基礎方:紅芪10 g,熟地黃15 g,黨參30 g,白術12 g,茯苓10 g,山藥10 g,菟絲子10 g,杜仲10 g,牛膝10 g,丹參30 g,益母草15 g,茺蔚子10 g,防己15 g,甘草6 g。治療期間根據辨證在基礎方上進行加減。兩組患者治療時間均為3個月。
1.4 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后檢測兩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血脂指標(總膽固醇、三酰甘油)、腎早損指標[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首先判斷是否屬于正態(tài)分布,進行方差齊性F檢驗,隨后采用雙尾t檢驗的方法進行假設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三酰甘油比較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治療后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三酰甘油均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觀察組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三酰甘油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三酰甘油比較(±s)
表1 兩組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三酰甘油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P<0.05。
三酰甘油(mmol/L)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時間 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mmol/L)4545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8.15±1.375.76±0.23*#8.21±1.116.69±0.26*6.43±1.314.11±0.45*#6.38±1.574.62±1.16*2.76±0.531.82±0.31*#2.80±0.512.34±0.57*
2.2 兩組NAG及Cys-C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NAG、Cys-C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NAG、Cys-C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NAG及Cys-C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NAG及Cys-C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P<0.05。
Cys-C(mg/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NAG(U/L)治療前 治療后454522.73±1.6122.57±1.7011.15±1.38*#17.84±1.05*1.37±0.311.44±0.320.88±0.23*#1.18±0.11*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慢性微血管并發(fā)癥,從尿蛋白的發(fā)現(xiàn)、腎功能不全到腎衰竭,逐漸進展至腎臟替代治療,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3]。而早期糖尿病腎病癥狀隱匿,常用于診斷的尿白蛋白排泄率、ACR受各種因素影響,當肌酐升高時已經進入糖尿病腎病中后期,因此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診斷和治療常被忽視,從而拖延了治療。近幾年,糖尿病腎病早期損害的標志物逐漸被發(fā)現(xiàn)和重視,給臨床醫(yī)生提供了依據。
Cys-C屬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腎臟是其唯一濾過及代謝器官。有研究表明,Cys-C是反映早期腎小球濾過率變化的一個理想內源性標志物,可作為早期糖尿病腎病診斷的敏感指標[4~6]。尿NAG是廣泛存在于腎小管溶酶體中的一種酸性水解酶,可作為反映腎功能損害的指標之一,且不易受其他因素的影響,敏感性較高[7]。研究表明,尿NAG是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早期腎小管損傷的臨床標記物[8]。因此,通過對這CYS-C和NAG的比較和統(tǒng)計,可以評估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療效。
對于糖尿病腎病的早期中醫(yī)治療,本研究采用了基礎方聯(lián)合不同患者癥狀辨證加減的思路。糖尿病腎病屬于中醫(yī)“消渴腎病”范疇,目前,有多種理論學說從不同角度闡述糖尿病腎病[9]。全國名中醫(yī)南征教授是筆者的導師,他以邪伏膜原、毒損腎絡為糖尿病腎病基本病機[10]。本研究以本虛標實來辨證,脾腎兩虛、瘀毒阻絡為基本病機,脾腎虛,封藏失司,升清不利,精微下泄,標實中瘀毒阻滯絡脈、膜原,而又根據患者個體辨證加減。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NAG、Cys-C、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三酰甘油均低于對照組,說明中藥補腎健脾活血解毒法對糖尿病腎病早期損害的治療有意義,且更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這是因為基礎方中君藥紅芪、熟地黃補腎健脾;臣藥黨參、白術、茯苓、山藥,助君藥加強補腎益氣健脾之功;佐以菟絲子、杜仲、牛膝補益肝腎,牛膝兼能活血,丹參、益母草、茺蔚子活血解毒通絡,“腎為水臟”“血不利則為水”,在活血藥中加入利水之品,如防己,入腎以逐濕(《本草新編》);甘草為使,調和諸藥。全方共奏補腎健脾、活血解毒之功。
綜上所述,從補腎健脾解毒活血立論,運用中醫(yī)理論辨證論治早期糖尿病腎病,保護腎功能,對延緩腎臟進行性損害有一定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