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純明 李東生
關鍵詞:大學生;幸福感;調(diào)研報告;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1)01 — 0138 — 05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迅猛發(fā)展,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追求不斷得到滿足,與此同時人民也越來越關注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幸福是每個人所追求的美好詞語,幸福生活也是每個人所向往的生活。幸福是以個體認定的幸福標桿來對個體生活的各方各面的實際生活情況進行評估與衡量的整體評價。鉚足干勁實現(xiàn)人民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將人民的共同富裕作為目標和追求是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鮮明體現(xiàn)。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直接體現(xiàn)在人民的幸福指數(shù),而大學生幸福指數(shù)又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內(nèi)容,作為祖國未來發(fā)展中堅力量的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與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要力量,關注他們幸福感的提升,從根本上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一)方法選擇
大學生群體在我國具有相當大的規(guī)模,要進行大學生幸福感的調(diào)研必將需要獲取大量的個體數(shù)據(jù)作為樣本信息進行分析,本次大學生幸福感調(diào)研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根據(jù)新時代大學生現(xiàn)實的生活狀況、大學生個人價值觀以及考慮到會影響到大學生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因素設計了“大學生幸福感調(diào)查問卷”。此問卷通過網(wǎng)絡軟件“問卷星”所編寫并通過文件傳送與收回,鏈接分享在線填寫等方式均在網(wǎng)上發(fā)放與收集。
(二)樣本選取
此次問卷調(diào)查的對象為在校大學生本問卷收集回的樣本范圍遍及了南、北方,東西部地區(qū)的若干所學校,所涉及范圍較廣,更有利于全面了解我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感狀況。此次問卷采取網(wǎng)上發(fā)放與收集的方法,所填寫數(shù)量就是此次問卷調(diào)查的實際樣本數(shù)量。本次問卷共收回520份。最終實際有效問卷520份。
(三)問卷解讀
問卷包含了第一部分基本信息共15個問題,第二部分幸福感綜合問題共12個問題,第三部分需求層次量表共20個問題,第四部分開放式問答共1個問題。在第一部分中,包含了年級、專業(yè)、獲獎情況等信息外,也涉及了健康、情感、經(jīng)濟與心理狀況等問題讓我們更全面地了解與分析大學生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問題包括了大學生自我現(xiàn)狀認知、人際關系、情緒穩(wěn)定、情感宣泄等狀況,還包括與家長老師的關系密切狀況,個人價值觀狀況以及對于幸福感的認知與自我認定狀況。問卷的第三部分采用的“需要層次量表”來進行設置題目,本文將大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分為物質(zhì)和精神兩個方面,從大學生的經(jīng)濟、安全感、人際關系、自我認知和自我實現(xiàn)等五個需求方面來設計量表。另外還設置了幸福感體驗指數(shù),分為7個等級,所選級數(shù)越高,也就代表體驗的幸福程度就越高。第四部分為了符合調(diào)查問卷簡潔易填的原則,只設計了一個問題即“你認為什么方法或途徑能夠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此問題旨在從被調(diào)查者自身真實需求想法出發(fā),最直接客觀地了解大學生們的幸福感體驗在哪些方面還需要提升,以及為本文后面部分的提升對策方面提供第一手可參考資料。
本文在每部分選取幾個對幸福感影響較重的因素進行描述。在第一部分基本信息中可看出,51.15%的大學生有時會參加體育鍛煉,也有41.15%的大學生會經(jīng)常參加鍛煉,可見大學生較注重自己的身體素質(zhì)。有過戀愛經(jīng)歷的大學生占69.62%,可見大學時期學生戀愛情況已經(jīng)較為普遍。有33.46%的大學生睡眠狀況一般,有36.35%的同學睡眠比較滿意,可見超過半數(shù)的大學生睡眠質(zhì)量在一般以上,但也有16.35%的大學生表示偶爾睡不好。在參與問卷者中有59.42%的大學生是獨生子女。有73.27%的大學生曾在外兼職,可見大學生自給自足狀況以及對于提升生活質(zhì)量的追求都處于積極狀態(tài)。
在第二部分幸福感綜合問題板塊中,在情緒穩(wěn)定狀況方面對于是否會感到無聊、苦惱、煩悶問題中,有10%的大學生表示經(jīng)常感到,有65.77%的大學生表示偶爾感到,這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在平時生活中都會或多或少遇到令自己感到無聊、苦惱、煩悶的事情,這種事情的來源也是多方面的,無論是學習方面還是情感方面都會來帶這種不良情緒,這會影響大學生幸福感體驗。在情緒宣泄方面對是否經(jīng)常與父母溝通問題中,有12.31%的大學生表示經(jīng)常向父母傾訴困難,有39.04%的大學生表示經(jīng)常向父母講述自己在學校的生活學習狀況,有26.35%的大學生表示經(jīng)常閑聊,但有些事情保密,不愿意讓父母知道自己的想法,怕父母干涉。這表明絕大部分大學生會向自己的父母傾訴自己生活中的事情,父母在大學生情感宣泄中成為了一種常見且容易被接受的對象。但有近四分之一的大學生不愿意與父母溝通交流,這勢必會影響大學生在家庭方面對幸福感的體驗程度。在人生觀與價值觀方面對于生命理想的認識問題中,有14.23%的大學生表示信仰虛無,找不到人生意義的支點,有2.88%的大學生表示生活沒有太大意義。這表明至少七成的大學生有堅定的信仰指引生活,但也有近兩成的大學生信仰虛無對生活不抱有希望,無論是臨時性的沖動還是長久以來的積怨都表明大學生群里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的幸福感體驗是不理想的。在學校對幸福觀教育的重視程度問題中,九成多的大學生表示學校對于幸福觀的重視程度是一般往上的情況。這表明絕大部分學校對于學生的幸福觀教育比較看重,也體現(xiàn)了絕大部分學校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幸福影響因素多選題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家庭、健康以及事業(yè),選擇家庭的占85.58%,選擇健康的占67.88%,選擇事業(yè)的占61.92%??梢姶蟛糠执髮W生的幸福感更多的來源于這三個方面。家庭對任何人都非常重要,離家獨自上學的大學生會思念家人或有想家的思緒是讓家庭因素居于榜首的重要原因,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狀況的良好對于大學生來說是最基本的幸福感來源,事業(yè)對于大學生來講是對于未來的期許,都希望自己大學生涯的刻苦學習會換來不錯的職業(yè)進而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在讓您感到幸福的因素多選題中,選項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占66.35%的“人際關系良好”,占64.63%的“家庭美滿”以及占63.46%的“生活富裕”。這表明大學生對于人際關系,家庭幸福狀況與經(jīng)濟狀況最為關心。獨自背井離鄉(xiāng)在外讀書,對于人際關系的處理好壞勢必會影響生活幸福感程度的好壞,家庭幸福的因素前文已做分析,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大學生的生活質(zhì)量取決于個人的經(jīng)濟狀況,當然一般意義上來講生活質(zhì)量越高,幸福感也會相對越高。在最后一個多選題即讓您感到不幸福的因素中,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占64.23%的“個人情感不順”,占60.38%的“經(jīng)濟條件欠佳”和占58.48%的“就業(yè)壓力大”,后兩者前文已做分析,那么在“個人情感”中包括各種情感,比如親情、友情、愛情等,人生活在各種感情交織的社會中,每一種社會關系就會至少涉及到一種情感,人既是感性動物也是理性動物,對于紛繁復雜的情感的處理在還未有很多人生經(jīng)歷與經(jīng)驗的大學生看來勢必會帶來很大的煩惱,這也是它排名榜首的原因?!?〕
在第三部分需要層次量表中對大學生的幸福感體驗問卷調(diào)查包括了八個維度,本文對大學生在各個維度做了分析,此量表采用的五種程度選擇法,量表從左到右分別是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介于中間、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以下將他們簡稱為A,B,C,D,E。具體維度分析如下:
(一)生活滿意度大部分較高,少部分較低:
圖1問題“我對目前學校的生活條件很滿意”統(tǒng)計柱狀圖
“生活滿意”維度涉及的問題分別從總體生活感受、現(xiàn)實與理想配比、學校生活條件、生活環(huán)境幾個方面來反映大學生的生活滿意情況。樣本中選擇“基本符合”及以上的大學生均占七成以上,說明大多數(shù)大學生對當前的生活滿意度持認可態(tài)度。有不到一成的大學生選擇了“基本不符合”及以下。在第三部分第8題“我對目前學校的生活條件很滿意”問題中約3%的學生選擇基本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傮w說明極少部分大學生對生活有著較高期望和需求,而目前的生活還未達到預期要求,所以生活滿意度較差。
(二)正性情感大部分評價適中,少部分評價較低:
圖2問題“我能夠得到家人、朋友的關懷”統(tǒng)計柱狀圖
在“能夠與自由地表達我的思想和感情”問題中有60.38%的大學生選A,有0.19%的大學生選E。缺少了自由表達的生活會讓這近一成的大學生的幸福感體驗變差。在“我能夠得到家人、朋友的關懷”問題中有0.19%的大學生選E。極少部分大學生因為主客觀的各種因素得不到關懷與關愛,使他們感覺到生活平淡且孤獨。
(三)負性情感大部分評價較低,少部分評價較高:
圖3 問題“我對畢業(yè)后的前景感到恐慌或擔憂”統(tǒng)計餅型圖
在“其對畢業(yè)后的前景感到恐慌或擔憂”問題中有5.38%的大學生選A,有11.73%的大學生選B。少部分大學生思考了這個問題后對未來表示迷茫,影響自己的幸福感體驗。在“遇到挫折,會有無力感,變得沮喪”問題中有3.85%的大學生選A,有10%的大學生選B。少部分大學生會有一蹶不振的情形或者已經(jīng)處于這種狀態(tài)的情況令他們的幸福感體驗值倍減。
(四)自我認知大部分水平較好,少部分價值感不高:在“我正在為尋找高薪資的工作而準備”問題中有27.12%的大學生選A,有5.19%的大學生選D,有0.96%的大學生選E。在“我能夠獲得別人的良好評價”的問題中有24.81%的大學生選A,有62.5%的大學生選B,有0%的大學生選E?!白晕覂r值”設計的題目分別從自我提升、外界評價等方面來反映大學生對自我價值的認可情況。極少數(shù)的大學生對自我價值持否定態(tài)度,可反映出還是存在大學生出現(xiàn)缺失信心,對自己的價值和能力沒有自信的情況。
(五)生命活力大部分良好,少部分期望值不高:在“我充滿活力與激情”的問題中有51.15%的大學生選A,有38.27%的大學生選B,有9.42%的大學生選C,有0.77%的大學生選D,有0.38%的大學生選E?!吧盍Α本S度涉的題目中,均有九成左右的大學生對“生命活力”持肯定態(tài)度,因而大學生的生命活力屬于在中等偏上水平。仍有極少部分的大學生缺乏“生命活力”,可見有部分大學生的生命活力不符此年齡段身心發(fā)展特征。
(六)友好關系為大部分大學生所擁有:
圖4問題“我擁有可以依靠的朋友”統(tǒng)計柱狀圖
在“我擁有可以依靠的朋友”的問題中有38.85%的大學生選A,有超過11%的大學生選C及以下。說明大多數(shù)大學生擁有良好的友好關系,少部分大學生在人際關系方面處理不得當。大學教育環(huán)境自由,大學生能夠有更廣泛空間和時間去交友,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也會增加一定安全感。
(七)健康狀況大部分良好,少部分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能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問題中,有11.73%的大學生選C,有1.54%的大學生選D,有0.19%的大學生選E。仍有不到三成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持中立或否定態(tài)度。說明仍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過的生活狀況處于不健康的狀態(tài)。
(八)經(jīng)濟狀況大部分處于一般及良好狀態(tài),少部分經(jīng)濟條件較差。在“家里能夠為我提供基本的經(jīng)濟支持”問題中有30.77%的大學生選A,有1.54%的大學生選D,有0.19%的大學生選E。在“我想勤工儉學或做兼職解決生活費”問題中有30.58%的大學生選A,有0%的大學生選E。八成左右的大學生均能通過這兩方面使自己的經(jīng)濟狀況處于一般及向上的狀態(tài)。但仍有少部分大學生在兩方面狀況均處于相對不理想的狀態(tài),從而影響對生活幸福感的體驗。
本研究在問卷中增加幸福指數(shù)的調(diào)查項目,以期獲得現(xiàn)階段大學生的幸福感受程度。幸福指數(shù)采用1-7級,即從非常痛苦遞進到非常幸福的級別。通過分析得出整體幸福指數(shù)平均值為5.72,這表示大學生的整體幸福感處在中等偏上的水平。但仍有部分大學生的幸福感水平較低。本文以這部分幸福感較低的大學生對主要側(cè)重研究對象來探究其影響幸福感的因素以及相應對策?!?〕
在第四部分開放性問題中收集到了填寫者的若干建議,筆者會在后文提升對策部分中結(jié)合調(diào)查結(jié)果加以闡述。
通過對調(diào)查問卷所包含的全部內(nèi)容進行整體的研究與分析,總結(jié)出影響大學生幸福感體驗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家庭、學校、個人以及社會四個方面,而每一個方面的因素中又從不同的角度對大學生的幸福感產(chǎn)生影響,本文將從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家庭因素
幸福感的擁有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然而家庭作為孩子成長的搖籃,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覷,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
1.是否為獨生子女以及父母角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全程或部分缺失
在第一部分第13題中“是否為獨生子女”會成為影響幸福感的因素之一,這個因素無論是不是獨生子女在不同的階段會表現(xiàn)出截然相反的情況,獨生子女一方面作為家里唯一的孩子自出生起就擁有了全部的家庭資源,其幸福感是處于高程度的,等他們長大獨當社會的時候又會因缺少陪伴而感到孤獨,此時的幸福感處于較低程度,非獨生子女則反之。除了這個因素還會出現(xiàn)像單親,有留守兒童經(jīng)歷等情況對大學生幸福感產(chǎn)生影響。
2.家庭氛圍不融洽
在第二部分第4題“是否經(jīng)常與父母溝通”中有22.31%的大學生選擇溝通比較少,也有26.35%的大學生并不是將所有事情都告訴父母。在第三部分第14題“我能夠得到家人、朋友的關懷”中有近四成大學生選擇基本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這說明部分大學生所處于的家庭氛圍并不是十分融洽,大學生得不到來自家庭的關愛,進而導致大學生性格的缺陷以致他們對于幸福感的體驗有消極影響??梢姡彝シ諊鷮Υ髮W生幸福感的影響是比較大的,良好的家庭氛圍有利于大學生幸福感的提高。
3.家庭經(jīng)濟條件困難
在第三部分第9題“家里能夠為我提供基本的積極支持”中有17.12%的大學生選擇介于中間,另有近兩成的大學生選擇后兩者,這說明大學生經(jīng)濟條件的好壞會影響大學生的幸福感體驗,經(jīng)濟條件差的,大學生的幸福感就會較差。在第二部分“感到幸福與不幸福因素”問題中,關于“經(jīng)濟條件”的被選擇量均在前三,說明大學生在幸福感體驗中對于經(jīng)濟因素較為看重。
(二)學校因素
學校作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與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密切聯(lián)系,也對大學生的幸福感體驗產(chǎn)生影響,本文從兩個方面分析。
1.幸福觀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幸福,不能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犧牲這種幸福,這一點是無需置疑的”然而,目前的大學教育多注重能力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幸福感教育缺失。在第二部分第8題“您認為學校對幸福觀教育的重視程度”中有19.62%的大學生選擇一般重視,也有超過7成的大學生選擇較不重視及以下,這說明一部分學校對于幸福觀教育重視程度不夠,沒有給學生培養(yǎng)出正確的幸福觀,也沒有給予大學生積極有效地提升幸福感的方法,從而導致大學生幸福感指數(shù)降低?!?〕
2.學校生活條件無法滿足學生基礎要求
在第三部分第8題“我對目前學校的生活條件很滿意”問題中約3%的學生選擇基本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這表明有少部分學校在學校基礎設施、學生基本生活條件方面不能滿足學生的基礎要求,導致學生最基本的生活條件都缺乏,最直接地導致了學生幸福感的下降。
(三)個人因素
每一個大學生個體都是幸福感體驗的主體,自身的人格魅力、健康狀況、人際關系等都對個人的幸福感體驗產(chǎn)生最直接的影響,本文就從這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1.性格缺陷與信仰虛無
人格往往影響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行為方式及處事態(tài)度,也是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部分第3題“你是否經(jīng)常會感到無聊、苦惱、煩悶。”中有超半數(shù)大學生選擇偶爾或經(jīng)常,這說明大多數(shù)大學生在人格性格方面屬于內(nèi)向型或者混合型,自己的調(diào)節(jié)能力不足以完全消除自己的無聊與苦惱等情緒。在第6題“您對生命理想的認識”中有14.23%的大學生選擇“信仰虛無”,另外有2.88%的大學生表示生活沒有太大意義。這說明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自己的人生中沒有明確的信仰支持,人格建設方面存在缺陷從而導致幸福感體驗不高。
2.身體健康狀況堪憂
健康狀況是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另一因素。在第一部分關于睡眠質(zhì)量問題中有16.35的大學生表示偶爾睡不好,更有7.31%的大學生表示自己經(jīng)常失眠。他們的幸福感指數(shù)均不高。在第三部分第6題“能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問題中有近兩成的大學生選擇“基本不符合”及以下。沒有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勢必會使大學生的身體狀況下降從而影響日常生活導致幸福感指數(shù)下降。相反,身體健康狀況越好幸福感越強烈。
3.人際關系不融洽
在第二部分第2題“你與身邊的人相處的是否融洽”問題中有2.88%的大學生跟周圍的人相處得不是很融洽,這讓他們感到沮喪與苦惱,負面情緒增加。在第三部分第7題“我擁有可以依靠的朋友”中有1.15%的大學生選擇“基本不符合”,這樣他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孤獨感無助感倍增??梢?,大學生的人際關系與大學生的幸福感高度相關,人際關系越融洽幸福感越強。
(四)社會因素
在問卷所體現(xiàn)出的社會因素主要集中在包含就業(yè)壓力在內(nèi)的大學生畢業(yè)未來前景的問題上,在第三部分的問題“我對畢業(yè)后的前景感到恐慌或擔憂”中有5.38%和11.73%的學生選擇完全符合和基本符合。問題“現(xiàn)在有好的環(huán)境能夠幫助我實現(xiàn)理想”中有3.27%的學生選擇了基本不符合及以下??梢姮F(xiàn)在的社會就業(yè)環(huán)境和形勢對部分即將畢業(yè)的大學生而言壓力較大,可能對他們而言就業(yè)環(huán)境不開放,就業(yè)形勢不明朗,讓他們對離開校園后的生活感到恐懼和抵觸,從而幸福感指數(shù)降低。
大學生是社會未來的中堅力量,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之才,大學生幸福感的強弱直接影響著他們在學校的學習與生活狀態(tài)。大學生幸福感的提升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本文根據(jù)上述影響因素來進行分析與研究提升策略,并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營造和諧家庭氛圍,優(yōu)化教育方式與經(jīng)濟條件
通過我們的調(diào)查可以發(fā)現(xiàn): 首先是否為獨生子女在不同的成長階段以及成長于單親、離異家庭或有留守經(jīng)歷的大學生,他們的心理方面表現(xiàn)出較多問題,幸福感也相對較低。而生活在溫馨健全的家庭氛圍中的當代大學生,更容易感到幸福的感覺。所以,營造和睦的家庭氛圍十分重要。其次,家長還需要努力改善自己的教養(yǎng)教育方式,在相處過程中,尊重孩子的想法,不應該過分干涉,可以在大方向上給予指導,應該適當放權,當然,也不應該過分的去溺愛與放縱,而是應當引導他們逐漸走向思想與人格的獨立,并鼓勵他們自立自強,熱愛生活,這樣才可以在家庭氛圍中體會真正的幸福感。最后,如果有足夠經(jīng)濟能力的家庭,不過分克扣生活費,不應該讓孩子過多的精力放在基本生活需求能否滿足的層面,畢竟學生的本職工作是學習,如果沒有經(jīng)濟能力的家庭,要早培養(yǎng)孩子合理管理錢財與課外兼職的意識,在合法安全的范圍內(nèi)讓孩子去勤工儉學。
(二)加強幸福感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滿足學生基本學習生活條件
首先,學校應當組織開展一些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與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大學生人際良性互動。如此不僅可以讓學生拓展交際圈,共同發(fā)展自己的興趣,也可以拓展學生們的視野,提升他們的個人價值。這樣有助于他們主觀幸福感的提升。〔4〕另外,滿足大學生最基本的生活條件與學習條件是高校存在所必須要做到的事情,高校應該了解學生在基本生活條件方面學要什么,要做摸底調(diào)查,對于存在的不足,要及時給予補足,全力滿足大學生基本的生活需求,基本生活得到滿足才能讓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得到支持,幸福感才能提升。
(三)健全自身人格,提升身體素質(zhì),優(yōu)化人際關系
第一,應該適時地去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品格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還應幫助大學生學習掌握一些實用的心理技巧,使他們能更好地化解所遇到的困難。大學生還應學會自我調(diào)適,才能增強自身的幸福感體驗。第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高校要切實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鍛煉的運動氛圍,加強體育健身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組織開展大學生體育運動。與此同時,學校還應注重大學生們的睡眠質(zhì)量,大學老師每天不應給予學生過多學習工作量,要注意讓大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參與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以及給予充足的時間睡眠。當然,大學生也應該自覺保證自己的睡眠時間,不應經(jīng)常熬夜,要注意身心健康,以提升幸福感?!?〕第三,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一個人健康快樂成長不可或缺的因素。大學生作為群體生物必然離不開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難過時的傾訴對象,開心時的喜悅分享,研究時的得力同伴,旅行時的可靠相伴都證明著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每個人都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陰霾中摯友一雙溫暖的援助之手,成功時朋友的一聲真心祝賀,都可以驅(qū)散迷霧,照亮前方的路,幸福感也會油然而生。
(四)提供良好的社會支持,優(yōu)化社會條件
大學生最終都會要從學校步入社會,他們需要來自社會給予的必要支持。針對問卷中所顯露出的問題,一些畢業(yè)的大學生有或多或少的有就業(yè)壓力。但如果就業(yè)壓力過大會導致大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失衡,更有嚴重的會造成大學生的身體疾病和心理障礙,從而影響大學生對于幸福感的體驗。社會相關部門應該優(yōu)化宏觀環(huán)境,盡量滿足畢業(yè)生穩(wěn)定的就業(yè)預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大學生提升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安排更多的實習工作,讓大學生更知曉未來工作崗位所需要的具體要求和內(nèi)容。還應出臺一系列惠及大學生的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政策,健全用人制度,建立社會公益就業(yè)指導中心,提供專業(yè)的就業(yè)心理疏導,信息咨詢等相關服務,讓這部分對未來產(chǎn)生焦慮的大學生消除焦慮情緒,通過獲得社會良好的支持來提升自身的幸福感。
〔參 考 文 獻〕
〔1〕鄭文樾,烏申斯基教育文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霍勇憑,實施幸福教育,塑造絢麗人生—幸福觀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5,(01).
〔3〕孫瑾,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調(diào)查報告分析及對策〔J〕.西部皮革,2017,(11):142.
〔4〕劉偉生,劉亞麗,李華蓉,孫幻,朱超飛,周建強,湖南省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調(diào)查報告〔J〕.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123-128.
〔5〕王淑紅,當代大學生幸福感調(diào)查研究—以沈陽藥科大學為例〔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5,(06):18-20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