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磊
◆摘? 要:數學課程在初中階段的難度有所增加,涉及到的知識較為多樣。在當前教育形勢下,教學活動強調對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展開培育,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而在數學課程中,解題能力就是核心素養(yǎng)其中之一,教師需要對此形成關注?;诖?,本文首先針對解題能力的內涵展開剖析,反思目前初中數學教學對學生解題能力培育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相應的教學對策,希望能夠優(yōu)化數學教學,促進初中生數學解題能力不斷提升。
◆關鍵詞:初中數學;解題能力;培育;教學對策
在初中階段,數學課程的知識難度有所提升,方程、函數、不等式、幾何等知識都開始接觸,這對于學生而言,存在一定的學習難度。而為了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就要對學生的解題能力展開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高效解答數學問題。
1數學課程解題能力的內涵解析
解題能力,從其本質內涵來說,就是解決具體數學問題的能力。不論是數學課程的日常學習,還是課外練習,以及學業(yè)測評,都需要學生能夠解決相應的數學題目。數學解題,并不知識簡單套用理論知識就能達成目標,還需要對一些解題技巧和方法形成利用,并且積累解題經驗,提高解題敏感性。而解題能力的水平高低,可以用解題正確率、解題速度以及解題方法多元性等指標予以衡量。簡單來說,解題正確率越高、速度越快、方法越多元,那么就意味著學生的解題能力較高。相反,如果錯誤多、速度慢以及方法單一,那么就表示學生的解題能力較低。在數學課程學習中,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解題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此形成關注,要重點對學生的解題能力展開培育。
2當前初中數學教學培育學生解題能力的問題
對學生的解題能力進行培養(yǎng),這是初中數學課程教學面臨的全新要求。不過從當前教學活動的實際開展來講,在學生解題能力培養(yǎng)方面,表現(xiàn)出來了一些直觀的問題,這需要數學教師予以理解。
一是對基礎知識的講解不夠深入,學生知識掌握不牢,從而導致解題能力較弱?;A理論知識,是解題的基礎,不論是方程還是函數,亦或是幾何,只有掌握基本的概念、定理、公理、推論以及經驗公式,才能將其運用起來有效解題。不過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較為表面,沒有透析其中原理,導致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就造成學生在解題時無法靈活運用理論知識。
二是課堂教學對學生的解題訓練不足。解題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練習,不斷積累經驗,才能讓解題能力提升到一個較高層次。不過,從目前教學活動來講,課堂上教師將時間主要用在了理論講解上,學生在課堂中缺少足夠的練習,限制了解題能力的發(fā)展。
三是忽視學生解題習慣的培養(yǎng)。解題能力并不知識受到知識掌握和訓練的影響,解題習慣一樣會影響到解題能力。在解題中,需要養(yǎng)成仔細審題、工整書寫、檢查糾錯等好習慣。不過在當前的教學中,不少教師并未關注到學生解題習慣的培養(yǎng),一些學生解題習慣差,審題不認真,書寫潦草,不檢查,從而導致解題錯誤率較高。
3初中數學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教學對策
要想提高初中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數學教師要認識到目前問題,然后通過合理措施優(yōu)化教學。
3.1做好理論知識講解
理論知識是解題能力的基礎,只有讓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那么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才能對其實現(xiàn)運用。因此,數學教師就需要對理論知識講解予以優(yōu)化,增強學生掌握。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多媒體具有直觀性,在數學知識講解中,可以對其予以利用,通過直觀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比如教學“一次函數”的時候,學生對于函數的理解就比較困難。在教學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具體的函數圖像,結合圖像對函數概念進行說明,這就比較容易讓學生形成理解。其次,結合具體案例講解理論知識。在理論知識講解中,還需要注意與實際案例的結合,不能停留在口頭描述。要以具體的問題,從中滲透數學知識,通過案例分析將理論知識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有效理解。
3.2強化課堂解題練習
為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需要注意到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展開解題練習,當堂對學生的一些問題予以糾正。而在課堂上的解題練習,可以立足“一題多解”和“多題一解”兩種思路進行。首先,“一題多解”,就是指通過多種不同方法來解決一個題目。比如對于全等三角形的教學,要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有多種不同的判定方式,這就可以立足這些判定方式設計題目,讓學生在題目中對不同判定方式予以利用,加強掌握。其次,“多題一解”,就是利用一種方法,來解答不同類型的題目。比如圖像法,就是數學解題中的常見方法,對于函數問題、不等式、方程等,圖像法都可以運用。因此,就可以設計不同類型的題目,引導學生對某一種解題方法展開解題實踐,加強對該種解題方法的掌握。
3.3培養(yǎng)學生解題習慣
高水平的解題能力,還需要有良好的解題習慣作為支撐,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就還需要對學生的解題習慣進行培養(yǎng)。首先,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立足具體的案例,進行解題示范。比如對于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教學,在具體案例中,就要先進行審題,明確數學關系,然后列出方程組,再通過數學計算方法,求解方程組。這一過程中,需要工整書寫,保證字跡清晰。之后,完成解題后需要進行檢驗,將答案代入方程組看是否合適。教師通過案例,展示完善的解題流程,引導學生關注審題、書寫和檢驗,注意到這些習慣要點。其次,要指導學生按照完善的流程進行解題實踐,逐步養(yǎng)成相應的習慣。
4結束語
在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對學生解題習慣進行培養(yǎng),這需要教師形成關注。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基礎知識做好講解,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實踐,并注重解題習慣的培育。多管齊下,切實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1]林朝暉.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解題能力的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2019(01):34-35.
[2]毛琴瑞.初中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對策分析[J].讀與寫(教師),2020(03):208-208.
[3]汪洋.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解題及思考能力的有效策略[J].軟件:電子版,2019(05):18.
[4]周淑容.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解題能力的方法研究[J].東西南北:教育,2019(02):3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