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明仁
◆摘? 要:新時期,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教師通過結合教學手勢的運用,提高了數學教學有效性,作為新時期數學教師,應提高對于手勢運用的認識,加強實踐研究,從而制定更加完善的運用方案,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效的幫助學生提高數學實踐能力。本文在分析過程,總結了數學課堂運用手勢的作用,探索了具體的應用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手勢;運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運用手勢是必要的,手勢運用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積極性,利于構建更加高效的數學課堂,因此,在開展實踐研究過程,教師應結合學生學習情況,科學的進行教學設計,從而提高學生數學綜合能力。下面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科學的分析提高數學課堂手勢運用水平的途徑。
1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手勢的作用
手勢教學是運用手指,手掌,以及臂的動作,形象化的將肢體語言表達出來。小學生群體,從年齡段上來講還處于大腦發(fā)育不完全的時期,多以形象化的思維為主,慢慢通過抽象化思維過渡而來,所以數學的學習會讓學生們感覺到有些難度。手勢這種肢體教學的方式,就像一把通往數學知識大門的鑰匙,教師只需要作為引導者帶領學生將知識大門打開。運用好手勢教學,能夠在課堂上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充分激活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根本動力。
手勢教學的有效性運用,能夠讓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而且還能在短時間內將學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過來。因受到年齡以及認知能力的不同程度制約,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的主導還是以形象化的思維為主,在教師講解的語言文字上接受就會比較慢,而且數學課堂相比語文等其他課程而言,特點是更加具有抽象化的特點。若教師的數學教學內容不能夠吸引到學生的重視,需要把抽象化的數學內容轉化成形象化的內容,否則學生就容易失去想要學習的興趣。而運用手勢語言教學的特點就能改變當下,因為手勢比較具有直觀性,在數學教學當中非常適合應用。同時,小學生比較容易受到肢體語言動作的吸引,手勢教學能夠讓積極性被全面調動起來,進而產生對數學的興趣,由原來的被動性學習變成主動性學習。
2小學數學教學中手勢的運用策略
2.1巧用手勢語,深化課堂內容理解
小學數學課程,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突破難點學習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是在整體教學效果上較為明顯化的是手勢語,不僅能夠輔助課堂教學,而且還能強調重點知識的學習與記憶,進而強化學生在數學知識方面的理解。
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思維是形象化的,所以教學過程中可利用手勢的方法,讓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產生深厚的理解。
教學乘法口訣的內容時,教師可應用手勢語言的方法,讓學生在玩中將數學知識學好。比如,講解“2×5=10(二五一十)”的過程中,可伸出左手,告訴學生一只手有五根手指,再讓學生進行動作模仿,和同桌共同玩手勢的游戲。再如,針對于“3×5=15(三五十五)”的乘法口訣,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據手勢游戲的基本方法,自己編動作并理解學習的知識,像這樣的方法學生會感覺到有趣,所以可喚起學習的熱情,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
2.2借用手勢語,引導學生快速反饋
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應用手勢語反饋功能,教學信息的反饋廣度會得到不斷提高。面對小學生群體,不僅能夠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得到全面提高,而且還能讓學生的思維敏捷性得到訓練。除此之外,教師還能迅速掌握課堂中學生知識的學習情況,可及時對課堂數學教學的形式和知識點做有效性的調整,從而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于數學課堂的學習,在數據定理和概念這樣的抽象知識方面,比較適合運用手勢的來實施教學工作。當學生覺得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枯燥的時候,一旦有了這樣的認知,對于后面的數學學習就會覺得更難。在解決新知識點問題當中,教師若讓學生親自練習,回答,學生也會有疲倦感。如果利用手勢語言進行表現,學習效果就會有所不同。
利用手勢語教學的課堂,有很強的視覺效果,利用學生的視覺可把學生注意力充分吸引過來。比如,運用大拇指表示夸獎,OK表示好或是優(yōu)秀。手勢語的運用,學生就能夠得到鼓勵,有了被認可的感覺,學生更容易積極投入到數學的學習狀態(tài)中,以此產生良好的數學教學互動效果。
2.3提高學生數學分析能力
要想掌握學習到的數學知識,終究不能脫離分析的過程,學生只有準確分析才能更好的運用數學知識。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以奠定學習目標為基礎的情況下,教師要把學生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起來,利用手勢語言讓學生能夠提高獲得數學知識的能力,從而達到良好課堂教學目標構建的效果。比如,教師在講解“米和厘米”的時候,為讓學生能夠把數量單位分清楚,教師可應用手勢語言,向學生傳達1厘米就是一根食指寬度的知識,而1米是張開手臂左拳到右拳之間的距離,再詳細分析解答手勢比劃的具體方法。再如計算“比較2米與2厘米的大小”,學生可一邊比劃,一邊進行思考,兩個張開手臂的長度是比兩個食指寬度要長,像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既能更好的認識課堂的數學知識,又能為分析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
3結束語
總之,手勢運用過程,教師加強了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掌握水平,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在實踐分析過程,教師要以提高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為主,重視提高手勢運用能力,從而為學生日后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玉梅,蘇鋁山.淺談肢體語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上),2019(08):6.
[2]沈亞.談手勢語言的運用——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J].內蒙古教育,2018(11):58-62.
[3]王運穎.智慧,在指掌間“閃耀”——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手勢操作的思考[J].江西教育,2017(02):62-64.